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65|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常德诗墙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5 20:01: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常德诗墙序

         武陵故郡,常德新市,集山川之形胜,乃人文之渊薮。语形胜则澧水映千峰以流翠,沅江挟万壑而争流。城头开稻田培植之先河①,壶瓶乃武陵山脉之绝巘②,控巴蜀而带洞庭,连荆襄而接滇黔,此诚三楚之唇齿而两川之咽喉也。晓曦乍吐,新月初辉,市声不闻,游屐渐远,闲曳一杖,行吟两忘;睹波涛之浩荡,逐风帆而上下,有如身在众香国里③,神游七里滩前④。心凝形释,目营耳谋,乐且无涯矣。言人文则善卷轻天下以逃名⑤,春申以养士而饮誉⑥,三闾经枉渚而怀故都⑦,五柳记桃源而嗟苛政⑧。朗州远谪,刘禹锡新翻竹枝⑨;安乡食贫,范仲淹犹传佳话⑩。李群玉鹰扬于澧浦,诗重唐季○11;江盈科鸢飞于桃源,派衍公安○12。斯皆典籍具存,不待言而后知也。洎乎当代,英杰并起,文运未衰。宋教仁为唤醒国魂,而血沃劲草;林伯渠为推翻旧制,而亲历长征。丁玲之文名,压倒须眉;翦氏之史学,声闻遐迩。此又世之所公认而非人之所私誉也。
    武陵之人,席丰履厚,有自来矣。来抚是邦者又皆戮力建设:一桥飞架,四轨并驱;千艘横系,百舸争流。沉沉一线,铁龙载石长之方物;渺渺九重,银翼挟京广之云烟。华厦摩天,霓灯碍月,市列珠玑,人乐丰稔,斯诚鼓腹讴歌之盛世也。又思物质建设虽已贻厥孙谋,而精神文明亦应快着祖鞭,否则武陵之积厚流光,非后人所得而宝也。乃谘诸耆宿,共倡嘉猷,佥主以防洪五里之大堤,建垂教千秋之诗墙,与民同游观之乐,为市树文化之基。其上选刻名贤之题咏,绘制沅澧之风光。铁画银钩,秦篆魏碑,皆极一时之选,汇当代之英。高手作画,无一笔而不灵;名贤敲诗,无一韵而不响。或抒爱国之豪情,或颂山川之壮丽。无异爱我中华,铭悬座右;美哉上郡,书诸绅间。流风余韵,已沾溉于后人;踵武继踪,愿承传乎前哲。则惠及武陵者,岂止召伯之甘棠垂爱○13,白公之湖水见贻哉!○14
每当风日清美,花木繁阴,愿倾武陵之佳酿,以醉四海之高朋;更修兰亭之禊事,以招五湖之骚客。凭栏远眺,临流赋诗,濯沅江之清流,揖德山之白日,绿映朱栏,丹流翠壑,四时佳兴,万象森罗,悦耳目而快心志,涤俗虑而远尘氛,虽衡岳之云,洞庭之波,无以加矣。矧与桃花源之雅韵,夹山寺之幽深,珠联一气,势若三分,瑰丽奇伟之观,亦足以擅三湘之胜,并八桂之奇矣。则此虽无雕墙之美,彩椽之饰,而远市井之扰扰,接桑麻之离离,较之夏鼎周彝、秦砖汉瓦,不犹愈欤?而况文王之囿,与民同乐;醉翁之亭,与众偕游。即山如砺而河如带,此洋溢传统文化之诗墙,亦将岿然屹立于沅水之滨也。是为序。

湘  潭大学中文系教授


中 国 韵 文 学会会长    羊春秋谨撰


湖南诗词学会名誉会长


[自注]
①城头开稻田培植之先河:
    城头指城头山,是一座古城遗址,位于澧县车溪乡南岳村。在古城东门发掘出家生稻若干粒,并有稻田畦、埂,经考古部门测定为距今6000多年前遗迹,是迄今所知栽种水稻最早的稻田。
②壶瓶乃武陵山脉之绝巘 :
    壶瓶山位于石门北部湘、鄂交界处,主峰海拔2098.7米,是湖南省内最高峰。因山顶四周高,中间低,形如瓶口而得名。由于是原始次生林带,保存了许多古老植物和珍稀动物,为湖南省重点自然保护区。此山峻峭奇险,溶洞繁多,风景秀丽,不少景观,令人叫绝。《石门县志》载:唐李白流放过此,曾留下“壶瓶飞瀑布,洞口落桃花”的诗句。
③众香国:
《维摩诘经》中有“有国名众香,佛号香积”语。后人在诗文中常用以譬喻百花烂熳的境域。宋杨万里有诗云:“移将天上众香国,寄在梢头一粟金。”
④七里滩:
    七里滩又名七里泷、七里濑,位于浙江省钱塘江中游桐江段,是著名的风景胜地。由于两山夹峙,水流湍急,行船难以牵挽,快慢要看风力,故民间有“有风七里,无风七十里”之说。沿岸有双塔凌云、子胥渡、严子陵钓台等名胜古迹。
⑤善卷轻天下以逃名:
    善卷是传说中上古时代的隐士。《庄子•让王》:“舜以天下让善卷,善卷曰:‘予立于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絺,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悲夫!子之不知予也。’遂不受,于是去而之深山,莫知其处。”《吕氏春秋•下贤》作“善绻”,说是尧曾向他问道。“尧不以帝见善绻,北面而问焉。尧,天子也;善绻,布衣也,何故礼之若是其甚也?善绻,得道之士也。得道之人,不可骄也。尧论其德行达智而弗若,故北面而问焉。”可见善卷是一个得道的人,尧曾执弟子礼向他请教,舜曾以天下相让。今常德有善卷墓,有善卷巷,可能他在谢绝舜的禅让之后,就隐居在武陵。
⑥春申以养士而饮誉:
    春申君,名叫黄歇,是楚国的执政者,与齐孟尝、魏信陵、赵平原,号称战国“四公子”,相楚二十五年,有食客三千人。他的上客皆蹑珠履。以功封春申君,赐淮北地十二县,后改封于江东。今常德尚有他的遗迹,为了纪念他,常德人民近又修建了春申阁。他的事迹,详见《史记•春申君传》。
⑦三间经枉诸而怀故都:   
屈原,曾为三闾大夫,掌管屈、景、昭三大王族的教育,故被称为“三闾大夫”。他在被谗见放时,途经常德,写了一篇著名的抒情言志的赋,叫做《涉江》,其中有“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的句子,纪录了屈原渡江湘,入洞庭,经枉渚,过辰阳,入溆浦的行踪,抒发了在腐朽势力迫害下的悲愤心情和坚持斗争的顽强意志。枉渚,即今常德之德山。辰阳,即今湘西的辰溪。
⑧五柳记桃源而嗟苛政:
    陶渊明撰有《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后人因称之为“五柳先生”。他所写的《桃花源记》,寄托了他的政治理想,体现他反对苛政、否定君权的乌托邦社会,正如王安石在《桃源行》中所概括的:“儿孙生长与世隔,虽有父子无君臣。”
⑨朗州远谪二句:
    唐•刘禹锡以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政治运动,事败被贬为朗州(今常德市)司马。他乃根据沅湘民歌,创为竹枝词,歌颂沅湘风光及男女恋情,也曲折地流露了他被贬后的抑郁心情。形式为七言绝句,音调轻快,语言通俗。后人仿效者甚多。
⑩安乡食贫二句: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苏州吴县人。二岁而孤,随母更适,改姓朱氏。寄寓安乡,饮食不给,至划粥而食,后中祥符进士,任参知政事。康定元年,与韩琦同为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抗击西夏。时人为之语曰:“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胆已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
○11李群玉二句:
   李群玉,字文山,湖南澧县人,晚唐著名诗人,以布衣游长安,进诗宣宗,授弘文馆校书郎。他的诗友周朴《吊李群玉》诗所谓“群玉诗名冠李唐,投诗换得校书郎”也。见《全唐诗》卷六七三。其诗以善写羁旅之情见称。集名《李群玉集》或《李文山集》。
○12江盈科二句:
    江盈科,字进之,号菉萝山人。湖南桃源人。万历进士,官至四川提学副使。著有《雪涛阁集》,是“公安派”的重要成员,与袁宏道兄弟交游甚密。袁宏道在《雪涛阁集序》中称誉他“才高识远,信腕信口,皆成律度,其言今人所不能言与其所不敢言者”。
○13召伯之甘棠垂爱:
    召伯,名奭,周武王的大臣。武王灭纣后,封召伯于北燕。成王时与周公旦分陕而治。“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自陕而东,周公主之。”召公德被于陕,巡行南国,憩于甘棠树下。后人思其德,因作《甘棠》诗曰:“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公所茇。”见《史记•燕召公世家》及《诗•召南•甘棠》。以后便用作称颂官吏的政绩。
○14白公之湖水见贻:
    白居易,曾于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任内曾筑钱塘湖堤,贮水以备凶年。离任时,州民遮道祖饯。诗人曾经写了一系列的诗,以纪其盛。如《西湖留别》云:“征途行色惨风烟,祖帐离声咽管弦。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年。……”《答州民》云: “耆老遮归路,壶浆满别筵。……惟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自注云:“今春增筑钱塘湖堤,贮水以防天旱,故云。”
2#
 楼主| 发表于 2011-1-5 20:02:27 | 只看该作者
篇章概述

第一篇章:《百代沧桑》

    反映常德历史风云,时代变迁。选刻诗词259首。有“善卷让王”的古老传说;有“春申保国”的历史记载;有李自成“禅隐夹山”的真实考证;有一代散文大师沈从文笔下的《常德的船》的胜景描绘……墙名为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题写,篇名集一代文豪郭沫若字。

第二篇章:《名贤题咏》

    反映古今名贤涉足常德,歌咏武陵。选刻诗词144首。有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刘禹锡、范仲淹等众多历史名贤歌咏武陵的传世佳篇;有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宋教仁、林伯渠、鲁迅、丁玲、乔石等近代伟人和大批名家有关常德的不朽力作。墙名为现中国书协主席沈鹏题写,篇名为一代女书圣萧娴的绝笔。

第三篇章:《武陵佳致》

    反映常德名胜美景,自然风光。选刻诗词243首。 “桃源仙景”、“壶瓶飞瀑”、“德山神韵”、“柳叶轻舟”、“花溪鹭渚”等景致,美不胜收,令人流连忘返。墙名为我国当代书坛泰斗启功所书,篇名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老院长张仃题写。

第四篇章:《兰芷风华》

    反映常德人文物况,民俗风情。选刻诗词261首。湘君、湘夫人的传说,宋玉、李群玉的音容;湖上采菱的欢歌,山间竹枝词的传唱;独具特色的擂茶、傩舞、丝弦……充分展示着“沅有芷兮澧有兰”的千古吟唱,是那样源远流长,令人如痴如醉。墙名为原湖南省书协主席颜家龙题写,篇名为著名诗人臧克家所书。

第五篇章:《华夏新声》

    放眼祖国,看中华民族崛起。选刻诗词253首。“虎门销烟”的抗争,“五四”洪流的呐喊,“武昌首义”的枪声,“长征”胜利的开颜,“开国大典”的盛况和香港、澳门的回归等,一个半世纪的重大事件,如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活剧呈现在眼前。墙名为天津著名书家孙其峰题写,篇名为老革命家方毅题写。

第六篇章:《五洲撷英》

    面向全球,领略世界文明。选刻五大洲五十四个国家的名家名诗111首。莎士比亚、歌德、拜伦、雨果、普希金……群星灿烂,风采怡然。是不可多得的世界诗歌荟萃篇。墙名为天津著名书画家王学仲题写,篇名为河南著名书法家陈天然题写。
3#
 楼主| 发表于 2011-1-5 20:03:33 | 只看该作者
享誉世界的基尼斯文化工程  

     


        中国常德诗墙是常德市委、市人民政府于1991年采纳市政协提案,以城区沅江防洪大堤为载体,历时10年修建的一座具有鲜明艺术特色的大型文化工程。
    诗墙全长6华里,临江而立,楼台点缀,气势恢宏。分《百代沧桑》、《名贤题咏》、《武陵佳致》、《兰芷风华》、《华夏新声》、《五洲撷英》六大篇章,选刻自先秦以来有关常德的诗作和中外名诗1267首。诗词用书法形式表现,由全国包括港澳台在内的948名书法家书写,真、行、草、隶、篆集于一墙,精彩纷呈。其间刻嵌43幅精美的中外石壁画。各大篇章墙名和篇名,分别由我国当代著名书法家赵朴初、沈鹏、启功、颜家龙、孙其峰、王学仲和萧娴、张仃、臧克家、方毅、陈天然等题写。曹禺、舒同、吴作人生前也分别作了“武陵风流”、“江山如画”、“风景这边独好”的题签。
   诗墙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积极向上的思想内容和精美的艺术形式吸引着八方来客。当代诗、书、画界誉它为“三绝诗书画”、“亘古展开的艺术长卷”、“名邦首创”、“中华一绝”;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称它为“诗国长城”、“半部文学史”;国家版权部门认为它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2000年3月和4月,中华诗词学会和中国诗人(新诗)分别组成考察团赴常德实地考察,都赞誉“诗墙堪称‘环球第一墙’!是我国当代文化建设极具创造性的伟大工程,开创了当代文化建设特别是碑林文化建设的先河”。
      2000年9月5日,上海基尼斯总部正式对其命名“世界最长的诗书画刻艺术墙”,使它载入了世界文化工程的史册。


INTRODUCTION TO THE POETRY WALL
     

Changde Poem-Engraved Wall in Changde, Hunan, China, is a large-scale cultural project of striking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It is based on the urban section of the newly-built flood control embankment of the Yuanjiang River. And the project, lasting ten years, was launched in 1991 by Changde Municipal Committee of the CPC and the Municipal Government at the proposal of the Municipal Peoples Political Conference. Facing the river and stretching as long as 3 kilometers, the Wall is grand and imposing with the embellishment of towers. 1267 poems since the Qin Dynasty(221-206B.C.) Concerned with Changde or noted at home or abroad are selected and engraved on it. They fall into six chapters, Changes in Changde over Centuries, Celebritiesˊ Incriptions Concerned with Changde, Beautiful Natural Scenery in Changde, Outstanding Natives and Local Customs, Big Events of China, and Great Poems from Other Countries. They are written in regular script, running hand, official script, seal character and cursive script in Chinese calligraphy by 948 calligraphers from all parts of China, including Hong Kong, Macao and Taiwan, with 43 stone-wall carvings embedded. The name of the Wall and the titles of chapters are inscribed by well-known modern calligraphers, Zhao Puchu, Shen Peng, Qi Gong, Yan Jialong, Sun Qifeng, Wang Xuezhong, Xiao Xian, Zhang Ding, Zang Kejia, Fang Yi and Chen Tianran. The late artists Cao Yu, Shu Tong and Wu Zuoren left inscriptions there. With rich cultural meaning, positive ideological content and exquisite artistic from, Changde Poem-Engraved Wall draws visitors throughout the country. It is thought by the modern circles of poetry,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to be unique in these fields and unique in China. It is referred to by Yu Guangzhong, a noted scholar from Taiwan, as“a Great Wall in the poetry world”, and “a history book of Literature”. Its value has been affirmed by the state copyright office. After an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in spring, 2000, representatives of China Society of Poetry and Ci commented that the Wall is the First Wall in the world, an original project and a forerunner of the construction of forest of steles. On September 5, 2000, the Wall was named by Guiness, Shanghai Headquarters as the longest wall of the art of poem-engraving in the world. Thus, it will go down in history as one of the distinctive cultural projects in the world.
4#
 楼主| 发表于 2011-1-5 20:06:19 | 只看该作者
常德市诗词学会、武陵诗社


    常德市诗词学会成立于2005年12月31日,也是武陵诗社,两个班子一套人马。第一会长周用金(市委副书记),会长丁时祺(政协副主席),常务副会长周正馥(原政府办调研员),副会长有王春阳(原市委组织部长)、阮先鲍(湖南文理学院副教授)、刘梦初(文理学院两办主任)、杨善智(原市艺研究所所长)、符乐农(诗墙管理处书记)、杜修岳(原澧县政协副主席)、侯文汉(汉寿县退休教师)、李承武(安乡县原人大主任)等8人,秘书长陈国安 (原诗墙博物馆副馆长)。杨杰(原市委宣传部长、第一任武陵诗社社长)、莫道宏(市人大主任)、杨万柱(文理学院党委书记)、熊东邀(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等四位任名誉会长,10个,分别是武陵诗社、澧浦诗社、道水诗社、渫水诗社、朗州诗社、汉寿诗词学会、深柳诗社、兰津诗社、市老年诗书画影协会、武陵区老年诗社等。个人会员总数有一万余人。

武陵诗社成立于1985年2月,是中华诗词学会发起单位之一。有会员400余人,分布在本市八区县市以及张家界、益阳、长沙、湖北、北京等地。几年来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我市三个文明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特别是近十五年来,诗社以主要精力、人才为获得基尼斯纪录的文化工程中国常德诗墙的修建以及丛书编辑服务,成就斐然,并协助市委、市政府成功举办了两届常德诗人节,使我市荣获全国第一个诗词之市的光荣称号。2005年12月31日,武陵诗社隆重召开了二十周年庆典活动,继往开来,诗社将在继承传统、采风创作、研究诗墙文化、促进诗词走向大众等方面作出更大努力。

  
5#
 楼主| 发表于 2011-1-5 20:08:14 | 只看该作者
雏鹰老鹤齐翔起 共引诗情上碧霄

——诗人节颁奖大会和“诗城放歌”文艺演出隆重举行



“诗城放歌”文艺演出


庆祝常德撤区建市20周年暨第四届中国·常德诗人节颁奖大会昨日下午在市城区体育中心举行。大会对第二届华夏诗词、“我心中的桃花源”全国新诗大赛的获奖作品进行了隆重表彰;石门县、桃源县、临澧县还被中华诗词学会授予了“全国诗词之乡”的称号。

市委书记武吉海在致辞中说,常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素有“粮仓”、“纺城”、“酒市”、“烟都”、“茶乡”的美誉。撤区建市20周年来,常德市经济快速发展,文化更加繁荣,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多项荣誉称号。盛世逢盛举,诗人节的主办,必将进一步提升常德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常德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推动常德文化产业和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颁奖大会上,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郑伯农向第四届中国·常德诗人节的成功举行表示祝贺,并即兴赋诗:“月照洞庭波影摇,主人延客说风骚。雏鹰老鹤齐翔起,共引诗情上碧霄。”《诗刊》主编、本次新诗大赛评委会主任叶延滨对新诗大赛进行了总结。他感慨,通过这次大赛,来自全国各地及澳大利亚、加拿大诗人们的心灵,都纷纷汇聚于常德的桃花源,获得了一次诗意的回归。

大会由市委副书记、市长卿渐伟主持。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雍文华宣读了第二届华夏诗词奖获奖名单;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晨崧宣布了全国诗词之乡授牌名单;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本次新诗大赛评委会主任覃清香,宣读了《关于“我心中的桃花源”全国新诗大赛获奖作品的通报》。

颁奖和授牌仪式结束后,一台极富常德风情和地域特色的“诗城放歌”大型文艺演出幽雅登场。常德丝弦《桃花源里好寻梦》、配乐诗朗诵《常德赋》、古诗词演唱《诗韵墨舞》等14个节目绝大部分来自常德本土。优美的旋律,深厚的文化地蕴,一次又一次将现场气氛引入高潮,令到场观众如痴如醉,赞叹不已。

参加庆祝常德撤区建市20周年暨第四届中国·常德诗人节活动的嘉宾和市领导一道观看了演出。



(9月17日《常德日报》记者姚瑶报道)
6#
 楼主| 发表于 2011-1-5 20:09:16 | 只看该作者
诗墙在千古绝唱中延伸



   “三绝诗书画,一墙天地人”,作为我市的重要的文化工程,被誉为诗国长城、进入上海基尼斯世界记录的中国常德诗墙,文化外延不断扩宽,正从常德走出。5月15日,由“当代屈原”文怀沙先生题写的《千古绝唱》篇篇名正式上墙。随后,由现代著名书法家、学者雕刻着的历代名家名诗的213块“中国黑”也逐步上墙与世人见面。诗墙续篇——《千古绝唱》的诞生,意味着常德诗墙更加成为一部立体、浓缩的中国诗词文化发展史,真正成为了浓缩中国几千年文化的中国诗墙。



诗墙,文化的“三峡工程”



       2002年诗墙建设主体完工。 诗墙全长6华里,临江而立,楼台点缀,气势恢宏。分《百代沧桑》、《名贤题咏》、《武陵佳致》、《兰芷风华》、《华夏新声》、《五洲撷英》六大篇章,选刻自先秦以来有关常德的诗作和中外名诗,突出了地方文化特色,正、草、隶、篆集于一墙,由全国948名书法家书写,其中还有20多幅当代书坛名家的绝笔之作。同时,还刻嵌了43副精美的中外石壁画,是一座露天的博物馆,被誉为“三绝诗书画,一墙天地人”, 诗墙建成以后,还获得了“中华一绝”的美誉,有人赞誉诗墙堪称“环球第一墙”;有人说它开创了当代文化建设特别是碑林文化建设的先河;有人甚至称赞,常德诗墙可以说是精神文明建设上的“三峡工程”,是一件福泽子孙的民心工程。上海基尼斯总部还命名常德诗墙为“世界最长的诗书画刻艺术墙”。曾来常考察过诗墙的中华诗词学会顾问蔡厚示教授曾说:诗界同仁都应该像阿拉伯人朝神那样去常德看看诗墙。如果诗人不看诗墙,就像到了中国不看长城,到了杭州不看西湖一样。



危机,来自文化模仿



     面对如此的赞赏和荣耀,面对“十年磨一墙”的伟大工程,建设者感到很自豪。在自豪之余,危机也随之而来。陕西建成了10里文化墙,十里长亭十里诗;四川建了“三苏”诗墙,展示苏轼、苏洵、苏澈的名家诗词;天津也效仿常德的做法,将大堤这道防汛工程建成了文化工程;江西、黑龙江等全国有十多个城市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诗墙。如此众多的文化模仿,让常德人感到骄傲的同时,也看见了危机,如何确保常德诗墙的上海基尼斯世界记录,让人深思。以符乐农为代表的年轻一代的建设者则在在心中孕育着一个更大的梦想:对诗墙进行续建,让诗墙从内容到形式都要走出常德,走向全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中国诗墙!

  作为诗墙管理处的一名负责人,符乐农不仅是一个管理者,更是一个文化工程的思想者。“以前觉得诗墙已经很不错了。是他点亮了我们的思路,让我感到诗墙是可以建设得更好的。”说起诗墙的续建工程,符乐农想起了一个人。他就是最早提出续建建议的中国书法协会的吴震启。“中国是诗的国度,我们为何不将常德诗墙变成中国诗墙,展示我国悠久的诗词文化,将它建设成为中华立体的诗词书卷呢?”一席话点燃了符乐农的思想,让他激动不已。那年是2003年。



                             续建,让诗墙文化外延扩大



     2005年5月,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对常德诗墙的建设工程进行研究,会议明确指出:确定诗墙续建工程,要将《千古绝唱》篇充分展示中华源远流长的诗词艺术,展示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从先秦到清代,历代大家留下的诗章可谓是浩如烟海,要在诗墙上展示我国一部诗词发展历史,谈何容易?那样多的优秀诗篇,怎样优中择优呢?据此,诗墙建设者们确定了几条原则,那就是坚持朝代不断代原则、坚持名家名诗原则、坚持兼顾女诗人、少数民族诗人的原则、坚持顶尖级名家名作最多不超过5首等原则。诗墙续建办还成立了由湖南文理学院的教授等人组成了初评委,花去3个月的时间精选了200多首。诗仙李白等大家的力作也最多仅收录5首。后又请诗坛泰斗霍松林、诗人丁芒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由他们担任高评委,做最后的把关。经过了一个多月的认真阅读,高评委团的霍松林赞叹:诗词精选相当得当,体现了古典诗词的内涵,保持了诗墙原有的高品位!最后高评委确定了屈原、李白、陶源明等大家的力作213首。

      新增的《千古绝唱》包含的213首经典诗作确定下来后,接下来就是向当代著名的书法家求字了。诗墙是集诗、书、画于一体的,三绝诗书画,现有诗墙所选的948篇作品,由948位大家所书写,现在的213首该由何人书写,才能保证诗墙续建篇章的艺术品位呢?这也是一个问题。为了进一步集大成,筹备组又制定了几个条件,即书写者需是中国书法协会的会员、是新近涌现的当代书法中坚力量。多一个人、多一个风格、多一个品牌,多一个名家,据此,筹备组确定,以前为诗墙写过字的名家这次也被“关”于门外。新添的213篇诗作的书法作品,由213名当代知名的书法中坚力量题写而成。而篇名和墙名的题写者更是国家重量级的知名学者——有“当代屈原”之称的文怀沙、以及国学大师冯其庸。已经96岁的文怀沙老先生得知诗墙要建成中华诗词之墙,很是赞许。两位大师级人物的题字,更确保了诗墙的高标准。


       续建后的诗墙,从诗词的内容上,真正体现了中国诗墙的文化内涵,新增的《千古绝唱》篇收录收集的是从先秦到清代的名士大家的诗作,是部浓缩的中国诗词史收录了历代名诗,这向全世界展示了我国的诗词文化。在艺术上,更进一步做到了集大成,并增加了中国印等新的艺术门类。“诗墙新的篇章《千古绝唱》让诗墙延长了2华里,今后,我们还将增加中西文化均认可的浮雕等艺术形式,让诗墙成为一道丰富多彩的艺术墙,做到十里长堤十里诗!”说起诗墙的未来,符乐农等诗墙建设者充满了期待。

                                                                (作者:徐宏雨)

                                                        (转载自《常德晚报》2007年5月20日)
7#
 楼主| 发表于 2011-1-5 20:10:18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常德诗墙微缩景观落户长沙植物园

  常德诗墙园位于长沙市城南湖南省植物园(又名天际岭森林公园)内。是作为首届湖南省花卉博览会室外景区参评项目而建。2002年国庆期间开始对公众开放。作为园林建设项目获省首届花博会室外展二等奖,其中诗墙微缩景观获单项特别奖——石碑雕刻金奖。
  “常德诗墙园”占地300多平方米。以长30米、高3米的诗墙微缩景观为主体,配套修建了凉亭、花架以及布置了花木造型等。园名是用一块高3米的天然武陵石雕刻。该园选用了17幅石碑,包括一幅由赵朴初题写的墙名、一幅节选了第一自然段的《中国常德诗墙序》、一幅后记以及14幅诗作,内容涵盖诗墙六大篇章的前四篇章。后记对整个《中国常德诗墙》进行了总的概括性介绍,并把诗墙网址刊刻上墙。

  “常德诗墙园”是由市政府代表常德600万人民捐赠给省植物园的,它将永久地展示常德的园林建设艺术和诗墙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中国常德诗墙”在省会长沙开辟了一个展示自己的窗口。
8#
 楼主| 发表于 2011-1-5 20:11:35 | 只看该作者
常德市建设“文化名城”的战略构想和具体举措

建设“工业强市、文化名城、和谐常德”是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常德发展的奋斗目标。《常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把文化作为常德发展的灵魂,在城市建设中注重体现文化品位,在旅游开发中注重挖掘文化内涵,在经济发展中注重壮大文化产业,努力发掘和传播常德特有历史文化,努力把常德建设成以生态宜居和休闲旅游为特色的文化名城。”这一提法是科学的,但还只是一个指导思想。常德市建设“文化名城”的基本原则,本人认为可以这样地定位——“主题集中、特色鲜明、立足现状、品位高雅”。一、主题集中:建设“文化名城”要有主线、灵魂。不能停留在零星的点缀的初级层面。在沅水流域,定位为诗文化。在澧水流域,定位为历史文化,如城头山、彭头山、夹山、临澧古墓群、石门茶文化等。在这基础上,兼顾其他。二、特色鲜明:一个城市的文化,要明显地区别于其它城市。有特色才有竞争力。模仿抄袭是没有生命力的。三、立足现状:建设“文化名城”要摸清家底,要根据自己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和财力量力而行,不贪多、不贪快。四、品位高雅:文化建设项目要切实做到能提高城市的“软实力”,能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能被人们普遍认可,能在历史上站得住脚,有流传下去的价值。

就“诗文化”这一方面来说,常德可以从屈原行吟沅水算起,到桃花源以诗文化为媒介的山水隐逸文化名扬天下,再到中国常德诗墙再创辉煌,常德的诗文化源远流长,因此,常德“建设文化名城”的目标可以定位为——打造“中国诗文化之都”,简称“诗都”。众所周知,中国是诗的国度,如果常德通过努力能成为国人认可的“中国诗都”,其意义和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常德有有着悠久历史享誉中外的人文景点“桃花源”,有近年来名气越来越大的“世界最长的诗书画刻艺术墙——中国常德诗墙”,常德又是中国第一个“全国诗词之市”,常德市已经举办了三届“中国常德诗人节”。更重要是常德人民上上下下都认识到了彰显“诗文化”对常德的重要性和有效性。说通俗点就是,常德打造“诗文化”已经尝到了甜头。但是必须看到形势既喜人又逼人——一个“桃花源”全国就有三十多处地方在争;“常德诗墙”建成之后,很多地方也陆续建了“某某诗墙”、“某某诗堤”,并且有的城市就有人明确提出要建设比“中国常德诗墙”更长的“诗墙”;继常德获得“全国诗词之市”后,其他很多城市也陆续被授予这一称号。活生生的现实摆在眼前——不前进就是后退!党的“十七大”已经把文化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全国各地都在做同一篇文章,谁能独领风骚,这就要看谁的眼光看得远,谁的措施得力。

“文化名城”的“名”有三解:上——名扬天下;中——小有名气;下——浪得虚名。古人有言:“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败。”所以,常德建设“文化名城”要努力拓展思路,要解放思想,寻求超越,用跨世纪的眼光看问题、谋发展。

基于以上的思路,本人在这里抛出几块“砖头”,希望引出更多的“玉”来:

一、修建“中国桃源诗卷”、“世界科学诗史”等,建设“百里诗墙”。

常德要以“诗都”的形象在全国众多文化名城中立足,就必须用超常规的思路来思考问题,用大手笔来做文章。在目前已建成的“中国常德诗墙”的基础上,再用15年左右的时间,建设“中国桃源诗卷”、“世界科学诗史”、“沅水诗壁”等景点,这样就与历史悠久的“桃花源诗廊”一起,以若干个点构成一条线的方式,建设一条绵延百里的“诗书画刻艺术长廊”,使沅水真正成为能与漓江媲美的“诗意沅水”风光带。把常德市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实现我市从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产业大市的跨越,拉动常德旅游事业的腾飞;把常德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桃花源里的城市”。“中国桃源诗卷”的建设:现在桃源县城漳江防洪圈,已有一段8公里长的混凝土防洪大堤,可以建设“中国桃源诗卷”,为了避免与常德诗墙雷同,在形式上采取简牍的样式,整体看像展开的书卷;内容上,以山水诗画为主题,把中外风景名胜集于一墙。在运作方式上,与旅游部门联手,使“中国桃源诗卷”成为旅游资源的集中展示地。这样也可美化桃源县城环境,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为沅水风光带充实内容。“世界科学诗史”的建设: 正在施工的德山防洪圈东至和尚桥,西至二广高速连接段,全长4.5公里,采用钢筋水泥防洪砼墙工艺,是常德电厂和泰格林纸等重大项目的保护屏障。在这一段,结合德山工业园的建设,给工业园区注入文化的元素,可以考虑建设“世界科学诗史”,同样道理,这个景点从形式到内容都不能是别的景点的简单重复。在形式上,采用书页与插图的样式;在内容上,用诗来记录人类科学史上的重大成果、重要事件、著名人物。突破历来一般碑刻的题材只局限与文学艺术的樊篱,科学与诗歌联姻,用诗词(歌)为古今中外科学家和能工巧匠树碑立传,扩大常德诗文化的影响面。让诗文化也能为常德的产业发展增加“软实力”。外滩可以建设露天的科技公园,弥补常德市没有科技馆的缺陷。

“沅水诗壁”的建设:在沅水桃源尧河以上河段,精心挑选合适地点,以摩崖石刻的形式,选刻名句名段。这样,石刻的各种形式都齐全,内容也互为补充,构成一条在世界上也是独具特色的“百里诗墙”。在这基础上,后人还可以不断的补充完善。

二、把武陵阁建设成“诗人凌烟阁”,打造“天下名楼”。

一个城市扬名天下往往是有一名楼,如南昌、岳阳、武汉等。武陵阁是常德的标志性建筑,但是目前却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其实这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历史上凌烟阁原本是大唐皇宫内三清殿旁的一个不起眼的小阁楼,贞观十七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众位功臣(当时已有数位辞世,还活着的也多已老迈),命人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图像,皆真人大小,从此,登凌烟阁成为封侯拜将的同义词。武陵阁也可以建设成“诗人凌烟阁”,不妨在楼梯和过道上悬挂一定数量的古今中外的著名诗人的画像,并预留一部分位置给后来的诗人。我个人认为,可以选中国古代名诗人100名(鸦片战争前)、外国名诗人100名、现当代名诗人50名、这之后每二十年评选一名。这样不但不影响武陵阁的功用,而且为其极大的增加文化品味。要使人有一个共识:画像能上武陵阁的诗人才算上真正的名诗人,一个现在的和将来的诗人要将画像能挂上武陵阁为最大荣耀。这样做,花费不太多,和一般性的装修相比,其艺术价值不可同日而语。现在武陵阁上设立的“诗墙博物馆”有其名无其实,用老百姓的话说:“爬上武陵阁,南望一河水,北望一条路”,这种现状亟需改变,要充实展馆内容。武陵阁前可以立一尊屈子雕像,每年端午节政府组织祭祀活动,营造“诗都”的文化气氛,也是把整个常德变成“书香门第”,以诗书传“市”。

三、 建设诗墙“诗韵流芳”篇,“出版”石刻的中国诗词(歌)年鉴。

“中国常德诗人节”已经办了三届(注:截至2008年9月已经举办了四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要把“诗人节”红红火火的继续办下去,更有影响力、更有吸引力。能使更多的人注目“常德诗人节”,就要注入一些实实在在的内容。比如诗(词)歌方面的评选活动等,而且要有权威性。如果结合每两年一届的“诗人节”,评选出一定数量的诗歌、诗词刊刻在常德诗墙上。我个人认为每两年刊刻12首比较合适(新诗和古体诗一等奖各一,二等奖各二,三等奖各三),作为“诗韵流芳”篇,只设起点不设终点,无疑是“诗人节”的一个亮点,也是对中国诗词(歌)创作的一大促进。同时又是一部中国诗词(歌)的年鉴。诗墙也可成为诗人比试身手的擂台。

四、开办诗墙广播电台,打造“空中诗墙”。

诗墙内容博大精深,形式高雅,是阳春白雪,和者寡。大部分市民、游客想深入诗墙看又不出什么道道来,很多人有望“墙”兴叹的遗憾。如何使诗墙贴近大众,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使诗墙成为名副其实的德育教育基地、诗词文化教育基地,除了出版诗墙丛书、办好诗墙网站等以外,可以考虑开办一个小功率的调频广播电台,用电波打造一座“空中诗墙”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诗墙广播电台播送的内容以诗词方面知识为主,如诗词讲解、诗词朗诵等;兼顾常德地方文化,如常德丝弦、常德高腔、荆河戏;还有常德旅游方面的内容,可以电话热线的方式解答市民、游客提出的问题,开广播电台导游之先河,弥补诗墙点多线长,解决除了少数层次较高的人可以得到解说服务而大多数人得不到服务的问题。在诗墙公园内安装若干个接收机广播,市民、游客也可以用自己自备的调频收音机收听。在积累经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扩展为常德人民广播电台诗文化与旅游频道,信号覆盖整个常德市,甚至周边地市。(注:2008年9月常德诗墙管理处已斥资10余万元,在诗墙公园内建设了智能有线广播系统,现正在完善设施和丰富节目内容。)

五、组建诗歌朗诵艺术团,给诗歌插上“诵”的翅膀。

“中国常德诗墙”以“最长的诗书画刻艺术墙”跻身“世界基尼斯记录”。“诗书画刻”都是看得见的视觉感受。人类文化信息传播方式还有一个重要的形式就是听觉,诗词吟诵、诗歌朗诵历来是诗文化的重要内容,应该引起相当的重视,并付诸于行动。诗通过“诵”才能充分体现其美感、韵味、内涵。常德市群众朗诵活动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开展得比较好的,常德有全省唯一的一个朗诵团体——常德市朗诵演讲协会,有一批热爱朗诵艺术并有相当水平的人,组建一个业余性质的诗歌朗诵艺术团是有基础的。名称可定为“中国常德诗墙诗歌朗诵艺术团”或“中国诗都诗歌朗诵艺术团”。可以由诗墙管理处管理。经常性开展诗歌朗诵活动,促进常德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普及诗文化;也可以打造一批精品节目,走出去宣传常德。可以下基层,进入大中小学校。

六、推广“常德石简”,打造“流动诗墙”。

常德诗文化的宣传推广不能无足而行、无翼而飞,要有好的物质载体、好的媒介物。要两条腿走路——既要请进来又要走出去。本人发明的“轻质增强型石简”(专利号ZL2005201116548),既有天然石材的优点——质感美、不霉变、不变形,又克服了石材笨重的缺点,易于安装悬挂。该产品在首届湖南工艺美术精品大奖赛上荣获了“新产品奖”,通用名已定为“常德石简”,刊载在《湖南工艺美术精品画册》第80页,并录入了中国工艺美术品数据库。与竹简相比,该产品有自主知识产权。该产品的主要生产原料厚度几个毫米的超薄石材的生产方法和机械早在2005年就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现在已经获得专利授权。整个工艺流程都比较成熟,生产成本也不太高。该产品做成系列工艺美术产品,镌刻书画,进入楼堂馆所,进入千家万户的客厅、书房,都很高雅、富有诗意。也可以把诗墙的书画作品选择性的制作一部分,或巡回展览,或作为礼品赠送,无异于建了一条“流动的诗墙”,其宣传效果极广泛有长久。如果,能将这个项目列入文化名城建设项目,推广的速度和影响都会比较理想。详情请参见中华简牍艺术网www.jianbook.com(注:《用小圆锯片切割大规格超薄石材方法及专用切割机》一文发表在《石材》杂志2008年第9期33-36面)。

常德人民可以朝这样一个目标努力:常德终将有一天要成为诗人心中的圣地,就像是抗战时期热血青年心中的延安,穆斯林心中的麦加。这个目标很远大,但不是遥不可及。

(作者:翦凝刚  该文2008年2月发在常德市政府门户网站 我为常德城市发展献一策 专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3 13:25 , Processed in 0.082554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