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和美”语文行 文/袁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8 09:24: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和美”语文行

喜欢教语文,因为语文“美”!

学生时代对语文“美”的体会与领悟,使年少的我常常激动不已,常想把这份感触告诉更多的人,于是选择做语文教师。

我庆幸,我从教语文的二十年,正是语文学科革新最盛的时期,各种思考与实践风生水起,纷至沓来。可以说,我是在语文渐趋成熟的道路上成长的。

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语文崇尚科学化,讲究夯实双基,我在教学的起步阶段,丰富了自己的专业知识修养,初步掌握了传统中学语文基础知识与技能的结构体系。九十年代中期,语文更关注学生的“学”,更注重学习规律与方法的指导,我在教学的摸索阶段,提高了课堂驾驭和调控的技能,基本学会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方式与技巧。而近十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开展与深入,语文经历了由热情搞改革、赞改革到你言我语“议”改革,再到冷静理智“析”改革的过程,我也从欢欣鼓舞、积极投身到莫衷一是、迷惘困惑,而走到如今的清晰明确、坚定执著。是语文学科向着更本真、更宽厚、更深远的方向的艰难前行,给了我丰润的滋养,让我得以和谐的发展,也让我更加热爱美丽的语文。

《论语》中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可见,儒家思想乃至整个华夏文化中,“和”是“美”的呈现之一。而“和”的内涵绝不是消弭矛盾的一团和气,而是各种关系(甚至是尖锐对立的)的协调融合,是“和而不同”的“和”。在二十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中,我逐渐认识到,“和”是最理想的教学境界,也是最能实现语文美的方式。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语文教学中的矛盾关系很多。如何协调这些关系,达到“和美”的教学境界?这就需要合理的取舍与把握,例如:

一、关于经典性与生活化

语文有恒久的魅力,是因为其学习的内容多是涉过历史长河的经典。然而,成年人读

经典,学经典,或者出于理性的认可,或者出于情感的趋同,或者出于阅历的呼应,往往能深受感染,并自觉且坚持,少年人则比较困难。又因为经典一般需要时间的磨砺和淘洗,与当下生活肯定有一段距离,所以也难受学生欢迎。于是,找到经典与生活的契合点、让经典学习为时下生活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在教学中不仅让学生广泛阅读文学经典,记诵名家诗篇,而且以读书笔记、演讲会、小品表演等多种途径,内引外联,寻求经典中的生活元素和生活中经典用途,让学生在经典阅读中获益。由此,学生在经典海洋中徜徉,便自然有了亲近感和兴趣,也才能真正体会到经典的价值。

二、关于人文性与工具性

众所周知,“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标准》)然而在前两年课改走向深入的时期,语文界非议最多的可能就是课堂上出现的人文性取代了工具性现象,而这两者此消彼长的状态也委实让一线教师挠头。我以为这两者是不可偏废的,只是课堂体现的方式有所不同。工具是语文的形,人文是语文的神,“形”备“神”自现,语文教师只要将“工具”教足教透,“人文”的目标就自然实现了。教基础知识,让学生在咬文嚼字中深深感受汉语的美丽,更热爱汉语;教各类文章阅读,让学生在领略文章的风采中深切感悟相关的道理,树立正确的观念;教写作,让学生在运用文字的过程中充分懂得“真善美”的评判标准,塑造并完善自我。如是,语文教学自能文道统一、文质兼美。

三、关于思维与语言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也是思维的基础之一,良好的语感有助于思维的发展。。近年来,

由于升学的压力,语文日常教学忙于应试训练的多了,培养学生语感的少了,流于书面习题的多了,激活学生思维的少了。其实语文分数是不能代表语文素养的,而语文素养才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作用,语感与思维又是语文素养的核心内容之一,所以培养语感与发展思维,是不能在语文教学中缺席的。身为语文教师,可以用朗读、品析等方式,强化学生的语感养成,以语感养成促思维进步,努力改变目前学生词不达意、贫乏粗陋的语言面貌,以培养准确、丰富的语感甚而良好的思维品质。

四、关于多元解读与深度解读

文本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食,引导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是语文教师的必修课。课改以

来,对文本的认识与理解,从热热闹闹的开展多元解读,到反思“觉悟”后提倡深度解读,也走过了一段曲折的道路。然而,我以为无论多元解读,还是深度解读,都应讲究“度”,贴合文本的,贴近学生的解读,就是好的解读。反之,再新颖独特或深刻透辟的说法也不是理想的解读,也容易成为哗众取宠的标新立异,或是炫人眼目的故弄玄虚。教师读文本,自是应该读得宽广深邃,但带给学生的就必须是宽窄有致、深浅适宜的,这样才有可能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

五、关于预设与生成

课堂是师生对话交流的平台。因此,预设虽重要,生成则更重要。不少教育管理者注

重教学设计,讲究预设的精细化,孰不知这于语文课堂不相宜。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又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精细化预设只会束缚教师的手脚,反而让语文课堂变得生硬和僵化。曾几何时,我们看到教师课堂上明明问题没有解决,却以“课后我们再讨论”而搁浅,匆匆赶往下一站;曾几何时,我们又看到教师一堂课十几张甚至几十张幻灯片,密密麻麻的文字,连珠似的要求,让学生应接不暇,这都是因为预设得太细密,太周全,以致于教师不敢稍事停留,学生只能疲于应对。语文课的“美”应体现在节奏上的不疾不徐,氛围中的有张有弛,这样的课堂学生才能真正有所收获,而这靠的不仅是预设,更是生成。或者说,语文教师的智慧三分在预设,七分在生成。

六、关于讲授与引导

近年来,教学方式的变革方兴未艾,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撼动了长期以来以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有的地方甚至提出教师的课堂讲解不能超过规定的时间。然而,在常态课堂上,教师仍然以“讲”为主,因为学生的活动会占据较多的课堂时间,造成课堂进度的滞延。我以为,课堂讲授是不可能废止的,因为教师的课堂主导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讲解必须为引导服务,必须以启发学生的思考为原则。语文教学也应贯彻“做中学”的理念,让学生在参与活动和积极思考中,获得提高。

一堂优质的语文课,需要处理的关系还有很多;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需要独立思考和用心把握之处也很多,但寻求教学之“美”总是目标之一,因为语文是美的,语文教学是艺术的,只有懂得这一点,才能真正体会到教语文的快乐与满足。

感恩语文路,“和美”语文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16:29 , Processed in 0.07764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