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贴]孝感地区部分流行俗语探源
俗语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口头流传的一种通俗语言。其最大的特点是通俗性、适应性和地域性。俗语充满了真知灼见,揭示客观事理,是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智慧与经验的结晶,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和很强的语言表现力。它不仅“摭千古之虑,成一家之言”,而且是“逸文不坠于世,奇言不绝于今”,去雅取俗,口传心授,流传极广。它在历史上名称繁多,如迩言、俚语、俗言、俗谚、谚语、直语、鄙语、善言、常语、鄙言等等。
孝感民间方言中存有大量的俗语,言简意赅,寓意深刻,比喻形象,鲜明生动。但其出处语焉不详。下面就其中一些俗语的来源出处,做简单举证,供大家了解俗语方言之典故。不当之处,请大家斧正!
1、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
你要爱他,不值什么,我拿平儿换了他来好不好?那薛老大也是“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红楼梦》十六回)
2、早知今日,悔不当初。
你那贼驴,怕你不死!你这斯早知今日,悔不当初。(《水浒传》四十一回)
3、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那穿红的想道:“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元关汉卿《关大王单刀会》杂剧第三折)
4、一个巴掌拍不响。
袭人道:“一个巴掌拍不响,老的也太不公些,小的也可恶些。” (《红楼梦》五十八回)
5、一朝天子一朝臣。
今日结了崇祯旧局,明年恭请圣上临御正殿,我们“一朝天子一朝臣”了。(《桃花扇》卷四第三十二出)
6、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俺老爷当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不论三台八位,不论公子王孙,谁敢在老爷府前这等称呼?趁早靠后。(《金瓶梅》三十回)
7、一人做事一人当。
一人做事一人当岂敢连累父母?(《封神演义》十二回)
8、一个黄豆十个屁,十个黄豆一台戏。
宸章道:“海味难得,不如多吃黄豆倒好。一个黄豆十个屁,十个黄豆一台戏呢。”我笑道:“怪不得你们诸位都不知道屁的价值。”(《冷眼观》二十四回)
9、一个鼻孔里出气。
原来王慕维这东西,实在的神通广大,金方伯手下的人役都和他是一个鼻孔里出气的。(《宦海》二回)
10、一口吃不成胖子。
小孩子家,漫漫的教导他。可是人家说的:“胖子也不是一口儿吃的。”(《红楼梦》八十四回)
11、痴心女子负心汉。
小生救了人,反被害了。自古人云:“痴心女子负心汉”,今日反其事了。(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
12、一日夫妻百日恩。
你道是往日堪怜,到今日更亲,可不道一夜夫妻百日恩。我见你便忒认真。(元《举案齐眉》杂剧第二折)
可不道一夜夫妻百日恩,你可便息怒停嗔,你村时节背地里使些村对着我合思忖:那一个双同叔,打杀俏红裙?(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三折)
13、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我便先还了你招文袋,这封书,歇三日却问你讨金子,正是“棺材出了,讨挽歌郎钱”。我这里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你快把来两相交割了。(《水浒传》二十一回)
14、半斤八两。
育王介谌语云,果能一尺还他十寸,八两原是半斤。(《俗语典》引《五灯会元》)
15、一分钱,一分货。
一分铜钱一分货色。唔,一包焦不上十两铜钱哩,讨出啥勾好人物来。(《奢摩他室曲丛·报恩缘》)
16、一代不如一代。
这也是小事,更有一件大事:谁知这种钟鸣鼎食的人家儿,如今养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红楼梦》二回)
17、一问三不知。
一个是拿定了注意,“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也难十分去问他。(《红楼梦》五十五回)
18、一年不如一年。
谁知从此以后,田上的租米,一年不如一年了。(《黑籍冤魂》)
19、一回生,二回熟。
请过狄员外来白话赏雨,真是“一遭生,两遭熟”,越发成了相知。(《醒世姻缘传》二十五回)
20、一肚子鬼胎。
我未到宫门,早忧的这头白。盒子里藏的是储君,我肚皮里怀的是鬼胎。(元《抱妆盒》杂剧第二折)
崔生虽然得了些甜头,心中尚是怀着个鬼胎,战兢兢的只怕有人晓得。(《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