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泸州高中传统诗词楹联教育工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4 08:29: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校园敦厚传诗教 雏凤清于老凤声





泸州高中传统诗词楹联教育工作

 

  “教育”二字,曾经重重地压在泸高教育者的心上,现在也该轻松轻松了,秋天了,该收获了。近日,当记者离开“国重”泸州高中时,陪同采访的泸高办公室主任罗德强紧紧握住记者的手,久久不松开,一股秋风吹到手上,凉透心底,惬意极了。

  传统诗词楹联教育工作开花结果了,能不惬意?

  据罗德强介绍,泸高 05 级应届毕业生唐汉霖今年高考作文《永远的谭嗣同》以古诗形式写成,获得满分,作为四川省唯一一篇作文入选新浪网登载,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和热烈讨论,认为这是泸州市重视诗教工作,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结果。一石激起千层浪,为了进一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推动诗教进校园工作, 7 月 3 日上午,由泸州市教育局、泸州市诗词学会、泸州市诗书画院联合主办的“泸州市关于传统诗词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作用”座谈会在泸高召开,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谢帮知、市人大副主任杨正康、副市长余小平,以及老领导游瑞林、叶怀祥、张婉萍及有关方面人士、袁华滨、谢守清等,及部份中学校长、语文教师共 60 余名参加了座座会均对唐汉霖同学的高考满分作文给予较高的评价,对泸高诗教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

  高考作文得满分,的确不容易。泸州日报记者新朝济读《永远的谭嗣同》后认为:“这是一首七言古风的歌行体。写诗的人都知道,七言歌行的难度不亚于七律,而唐汉霖同学能达到较为娴熟的文字和较为深刻的思想相结合,的确是难能可贵的。”对此,我市部份文艺界人士有感而赋,谢守清这样写道:

未必龙头属志成,青年一咏 九天星。

校园敦厚传诗教,化雨温柔素质经。

罗恢绪“赠唐汉霖同学”:

一首诗成获满分,青春才气意纵横。

传承永注中华血,雏凤清于老凤声。

  “唐汉霖现象”引发了人们对泸高传统诗词楹联教育工作的回望。

  早在 14 年前,泸高就开始了以中华传统诗词为中心的校园诗教活动,每年都在学校行政的领导下,由语文教研组牵头,语文教师出面,辅导学生诗词创造若干次。在开全国先河的泸州市“屈原魂”学生传统诗词大赛中,泸高以参赛人数多、获奖面大、获奖等级高蜚声泸州教育界, 10 多年来,长盛不衰,年年获优秀组获奖,受到诸多市级领导及市内诗词专家的一致赞扬。这一活动经人民日报(海外版)、四川日报(天府周末)报道后,泸高这一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先进单位在省内外产生了较广泛的影响, 2004 年 4 月,泸州高中被确立为中华传统文化楹联教育基地。

  开花结果,泸高是“秋哇步”而“致千里”的。

  十多年来校园诗教有声有色,很大程度上是得力于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校长肖林曾在不同场合多次明确表示,开展中华传统文化诗词楹联教育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尽管国家没有规定要开设这个项目,“我们也一定要坚持下去”。 2004 年 12 月,中国著名楹联学专家、中南大学楹联研究所所长余德泉教授来泸高视察时,肖校长也重申了这个意思,余教授对此深为赞赏。

  那么,有了领导的支持,活动该怎样开展呢?泸高知道,落实诗教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诗词写作能力,而一个学校缺乏诗词写作能力的教师,则诗教就无从谈起。泸高有史以来,曾出现过王德宗、刘兴利、李添能、刘德辉、周春生等能从事诗词创作的教育工作者,均有不少诗词问世。同时,这项工作也需建立一批较稳固的学习诗词创作的学生队伍。泸高的作法是,主要从高一、高二两个年级的学生中选拔出 100 多名进行课外培训。这些学生,要求爱好文学,学有余力,经过自愿报名或教师推荐的方式进入。 2004 年,该校已专门成立了诗词楹联联社,成员已达 130 多人,并在学生中经民主选举产生了正、副社长及各年级的负责人。正是这些基本的队伍在影响着整个学校,在支撑着诗教工作不断向前发展,并且随着新年级出现,这个队伍在不断壮大。又因学生诗词楹联社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学习交流,泸高确定专人负责编写《中学生诗词楹联快速写作入门》(暂名)的校本教材,作为社团自学之用。

  自然,泸高还开设了教师专题讲座,指导学生习作。

  负责指导学生的 2 至 3 名教师,按诗词格律、诗词创作手法及学生习作指导三大类,分点开设专题讲座。对诗词(特别是格律诗)格律,教师极力回避不少专门书籍上讲的那些让学生望而生畏、听而头痛的繁琐说法,而极力寻找那种化繁为简、分难为易的途径,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即可明了并从而掌握。而对学生的习作,则重视讲师,把有代表性的原作和教师修改后的诗词并到打印在一起发给学生,再集中学生讲师,必要时,单个找学生面谈,说明修改的原因。这种作法对学生进行诗词创作至关重要,学生领悟较快。

  泸高还抓住机会,聘请校外专家为学生开设讲座。 2004 年 12 月,泸高邀请楹联专家余德泉教授为该校高一、高二的 2000 多名学生作了一个多小时的学术报告,利用专家效应,浓厚了校园的学术氛围。同时,在校报上,泸高利用“传统文化”专版,择重介绍泸州市诗词楹联作品,给学生提供示范,并刊登一些鉴赏国内诗词楹联的文章,为学生创作诗词楹联打开思路。

  有本领还当有用武之地。泸高还尽力给学生施展才能提供“广阔的天地”,对学生创作的诗词作品,尽量在校报《泸州高中》“传统文化”专栏择优刊载,指导教师予以评点。对于诗词创作获奖的学生,则组织记者站的学生专访,并把专访文章及获奖学生的照片在校报刊登,借以鼓励。同时还注意把学生好的作品推荐到校外的报刊,泸州诗书画院编印的《恰园》、《巾露集》、巴蜀书社出版的《雏凤集》、四川省诗词学会会刊《诗讯》以及《泸州日报》等,都曾刊登出不少该校学生的作品。在 2004 年第二期的全国性权威刊物《中华诗词》上,又发表了该校学生许冠东、田恒、孔明敏、牟一凌等人的诗词作品。

  泸高要求,每个社员在诗词楹联社学习交流的同时,结合课外阅读和语文课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对诗词楹联理解、鉴赏甚至写作的能力。每个社员积极练习创作诗词楹联作品,一年不少于 2 首。这个要求使诗词楹联社的活动和语文学习紧密联系起来,对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特别是奠定古典文学功底起了重要的作用。正因为如此,不少参加诗词楹联活动的学生知识面较广,思维活跃,不少同学考入了国内名牌大学,而今年高考获得作文满分的唐汉霖同学,就能在考试极为紧张的时刻,经过快捷思考,以古体诗的形式,写出了征服评卷老师的《永远的谭嗣同》一诗,开了全国高考的先河。

  有了理论,还当实践,泸高还尽力为学生创作提供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十多年来,泸高几乎每年都要出资,让这些学生外出参观采风 1 至 2 次,夕佳山民居、尧坝、玉蟾山、笔架山、方山等处都留下了这些学生的足迹。今年 2 月,该校又组织诗词楹联社的学生首次独家参与了泸州诗书画院专家楹联求偶征对活动,学生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短短的时间内,在专家出的十副楹联的上联中,学生答对了不少下联,且出现了佳对。如唐汉霖同学在对“笔似雄帆,喜驰墨海三千里”上联时,对上了“志如健翼,劲击云空九万重”的意象恢宏的妙对。再如上联“红冠灼灼,数语竟能掀黑夜”,学生对“碧浪滔滔,亿民方可定乾坤”等等。 3 月 29 日,四川省《教育导刊》专门刊登了泸高应对专家的数十副学生楹联。

  近年来,泸高诗词指导教师已两次出席全国性的校园诗教研讨会,并在会上交流经验,论文获一等奖。

  冬天咬着春天的尾巴,夏天拉着秋天的后摆,寒暑交易,又是鸡年了,又该“秋收”了。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书声朗朗中,教师解惑答疑,学生划句断读,泸州高中传统诗词楹联教育工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传统诗词在中小学生教育中的作用”座谈会上,与会者龙仲贤这样说:“时雨楼头出好篇,冠裳满座话诗缘。校园草树年年绿,总觉今年胜去年。”与会者郭治平则这样写道:“诗词形式应高考,半明重开此话题。传统继承新秀起,春风拂遍武陵溪。”

  毫无疑问,在开展中华传统文化诗词楹联教育上,泸州高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尽管目前国家还没有规定要开设这个项目,但“我们也一定要坚持下去(肖林校长语)”因为,学校教育不是为了教学生怎样应付考试,而是为了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而这,正是素质教育的本义所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9 19:26 , Processed in 0.19242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