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一改国标》的跟帖的回应之一[z]
谢谢桂林古稀老朽老师跟帖提出不同意见。
以下是笔者的看法,供参考。
撇开应该规范使用标点符号,应该实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不说,只是以下两个问题就足以说明,引号之间若有停顿,不用点号点断则说不过去。
问题一
若引号之间必须停顿却不用点号点断,就不能一望而知是何种点号点断;若引号之间的停顿一律武断为只有顿号点断一种,则有悖语言事实。
问题一之一
且看语言事实之例句1,见2005年版《现代汉语词典•凡例》(《现代汉语词典》简称《现汉》),2页:
1-1、形同音同而在意义上需要分别处理的,也分立条目,在字的右肩上标注阿拉伯数字,如“按1”“按2”“白1”“白2”“白3”[注 ㈠]。
(注:笔者把例句1引号之间原有的点号隐去)
一般人不能一望而知例句1引号之间是何种点号点断。
若一律武断为此处只有顿号点断一种,则添上
分类:六年级上册 | 评论:0 | 浏览:45 | 收藏 | 转发至天涯微博 | 查看全文>>三改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六上《伯牙绝弦》)
标签:社会2010-12-23 07:46 星期四 晴
三改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六上《伯牙绝弦》)
教材原文
见2010学年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138页:
我国古诗常有提及,如“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磁场指瑕
原文并列的引号之间须用点号点断。此处可顿号或逗号。此处用逗号较好。
本来,事情到了上贴拙文《再改国标之“一起来,更精彩”(六上《老人与海鸥》)》(简称《二改国标》)那一步后似乎已经圆满解决了,见《二改国标》之修改:
修改二,关于引号。
4.8.6 引号之间表示停顿(无须再用其他点号点断,但须读者即时自行判断相当于用了何种点号点断)。
上述修改,既明晰引号“表示停顿”,又进一步明确“无须再用其他点号点断”,更没把话说死成只有相当于顿号点断一种可能,应该是考虑周到滴水不漏的了。这或许可以使得教材中并列的引号之间没用点号点断的句子从此心安理得畅通无阻。
虽然
分类:六年级上册 | 评论:0 | 浏览:83 | 收藏 | 转发至天涯微博 | 查看全文>>再改国标之“一起来,更精彩”(六上《老人与海鸥》)
标签:社会2010-12-21 17:55 星期二 晴
再改国标之“一起来,更精彩”(六上《老人与海鸥》)
教材原文
见2010学年六年级上册《老人与海鸥》,114页:
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磁场指瑕
原文并列的引号之间须用点号点断。
可用顿号或逗号。
用逗号较好。
拙文《“一起来,更精彩”之大家都来改国标——六上<给诗加“腰”>》(简称《一改国标》)提出:
为了使并列的引号之间没用点号点断的句子不再为人所诟病,笔者拟对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进行小小的修改。
修改二,关于引号。
4.8.6 引号之间表示停顿(无须再用其他点号点断)。
现在看来,以上修改未能自圆其说,须作进一步修改。
以原文为例,它不会只有顿号停顿的一种可能,它还有逗号停顿的另一种可能。即并列的引号之间全部等于顿号点断是说不过去的。
课文中的老人,如
分类:六年级上册 | 评论:0 | 浏览:91 | 收藏 | 转发至天涯微博 | 查看全文>>“一起来,更精彩”之大家都来改国标——六上《给诗加
标签:社会2010-12-20 07:39 星期一 晴
“一起来,更精彩”之大家都来改国标——六上《给诗加“腰”》
教材原文
见2010学年六年级上册《给诗加“腰”》,110页:
苏小妹说:“兄长的‘摇’‘映’二字,确实写出了柳的动态和月的皎洁,但山谷公的‘舞’‘隐’,要略胜一筹。……”
磁场指瑕
原文两处并列的引号之间须用点号点断。这两处用顿号较合适。
按照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所说,引号不表停顿,标号不表停顿。而原文两处并列的引号之间需要停顿,那就得用上点号,因为按照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所说,点号才表停顿。
为了使并列的引号之间没用点号点断的句子不再为人所诟病,笔者拟对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进行小小的修改。
修改一,关于标号。
修改前:
3、基本规则
3.2 常用的标点符号有16种,分点号和标点两大类。
标点的作用在于标明,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
修改后:
3、基本规则
3.2 同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