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中国书画名人堂 (第四十八期) 古人治学、治艺,以坚毅奋勇为基,资质为辅,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嫣,不如丘之好学也。” 为学成或艺成更以契机为导向,以能从良师益友为纵横交织之契机,而时代环境为风云际会之交际…… 物即我心情景交融 金亭亭,满族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后裔。她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上都是颇有成就的。她的绘画题材广泛、手法多样,人物、动物、风景等都有所涉猎。她从创作实践与教研理念,对中国画的继承与革新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她的作品多次获奖,学生遍及五湖四海,而她平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就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近日,记者应邀来到了位于京北的一座别墅内,见到了这位热情、爽朗、真诚、朴实的女画家,她以极其淡泊的心态与记者做了一次坦诚的对话。 “我的父亲是历史学家,我母亲在日本研修的是工艺美术,我们家里的人都是从事教育工作的。我的父亲一直希望我长大从事古典文学或是研究历史什么的。可我小的时候特别喜欢画画,拿着粉笔可着院子画大马,因为我当时就喜欢徐悲鸿的马。后来,就随着性子看到什么画什么,也没看过画画的书,不久我考上了景山少年宫美术班,幸运的是我的启蒙老师就是现在中国儿童美术教育的先驱者——杨景芝。杨老师是学西画出身的,教学中她不但教我们素描、色彩,以及西画的理念,还教我们中国画技法,这在当时是很难得的,为我后来的美术创作和教学研究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1963年金亭亭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67年毕业。在这段时间里,她在素描、速写、油画、版画,以及国画诸多方面都涉足颇深,基础很扎实。这对她后来从事中国画创作不拘于一家一派而能博采兼收,实在是大有裨益。相对于她后来毕业的师范学院美术系,她似乎更看重附中这几年的学习,她认为那个阶段是艺术观念形成的决定期。作为一个画家,她那扎实的基本功与创作的灵感兼而有之,也是难能可贵的。 “其实我们在美院附中一共上了10年学,这是一段很特殊的学习经历。我们不但接受了严格的基本功训练,也经历了生活的磨炼。在‘文革’期间,我们这代人被下放到农村去劳动实践,到部队去改造。这使从小生活在优越环境中的我,第一次体会到了生活的含义,也使我们更接近了自然,在自然中获取了更多的养分。”就在这种精神的煎熬中,金亭亭看到了生命的力量。她在回忆这段经历时心中仍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情愫,进而在她创作的题材上更有着明显的体现,不管是插画,是植物、动物,还是人物,都有着某种寄寓在其中,对于物性与人性的交融更有着深切的体悟。物即我心,我心如物,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操笔入心,气韵自然而生。 清新淡雅艺得契机 金亭亭对美术创作孜孜不倦的刻苦精神,也同样融入在她的艺术教育事业当中,而且这一投入就是20多个春秋。她是语言学院艺术系创始人之一,教授着来自世界各地热爱中国文化的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年轻人。她说:“艺术是无国界的,虽然在语言交流上有一定的困难,但是我们能用笔墨来架接心灵的虹桥。”在任教期间她为人师表,勤勤恳恳,一丝不苟,常常以在画案上挥毫示范手把手的方式进行教学,亦或不辞辛苦地带着这些留学生到外写生,让他们去理解中国画所特有的意境,体会大自然的奥妙与天地合一的境界。 “我在学校学的是国画,为了实践自己的生活方式,我选择了教书。我没有后悔过。我从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那里同样开阔了自己的艺术思维。单纯平静的日子赋予我更宽广的想象空间,更天真的创作源泉,更自由的绘画乐趣。”正是她的这种平常心态,在当今追逐名利心浮气躁的画坛,反而凸显了她画风中的清新与淡雅,更为她日后在绘画与教学事业发展上注入了养分与契机。 她创作过一系列反映藏民生活的工艺画,从这批作品中,让人们可以看到反映在她创作思想上的一个新境地,表明了她视野的广阔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她的人物画《雪山大土》,低低的地平线上,孤独的背影,静静的牦牛和茫茫的天际,荒寒苍凉的高原上,地广人稀,宇宙洪荒,催人索解,正是宗教思想传播的最佳土壤。观者的思绪也一样感到茫然:人生之途,归宿何在?一种别样的情绪,存在于这一套组画中。当然也不乏人间情趣,如《寂静》中所表现的幽幽情怀,缕缕思绪,《月白风清》里所描绘如水月光,无限情思,都能使观者产生亲切的同情心,感受到画家求索诗意般深邃的心境。 因情入画以美感人 艺术品的时代性与永恒性,要求创造者创作时以情感注入,除去技巧外,要有艺术本质的创作根源——情思。就绘画本质上讲,美感注入作品的多寡,更取决于创作者的修养。 金亭亭在中国画创作之余,还广学博览,甚至直接着手雕塑、油画的创作,这种体验使她在国画的创作上有了更大更多的收益。在色彩的运用上,现代人的手段自然超越于古人,这是学习西洋画法的积累成果,是当代中国画突破传统并有所建树的主要方面。所以,用传统的工笔重彩画技法来衡量金亭亭的作品似乎已不适用,三矾九染或单线平涂都不能概括她的方法。她似乎更善于用浪漫情调和唯美精神营造画面中的气氛,感情色彩浓厚,景物随意措置,构图简洁新颖,扩张恰到好处。她在这方面的探索和成功是显而易见的。 无论是社会的变迁,也不论是教育工作与绘画创作的转换,自始至终,金亭亭从未放弃对艺术的真诚与不懈的努力。她十分重视写生,几乎从未间断过。年复一年,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她的作品多次获奖,几十年中不少作品在国内外展出或被收藏。前不久在参加中韩书画联展时,她参展的作品更受到了众多业内外人士的好评。 资赋努力,孜孜于艺,一往直前,独立画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