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想》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6 15:18: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想》教学设计
                    福建省安溪县教师进修学校 林润生
   《儿童诗两首》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第10 册的一篇略读课文。第一首《我想》,作家高洪波以儿童的视角,抒写了儿童春天里的想象,表达了儿童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第二首《童年的水墨画》,表达了儿童世界处处皆美景。两首诗适宜引导学生学习鉴赏性阅读和仿写儿童诗。教学时,可在课内完成《我想》的读、赏、创,《童年的水墨画》则放到课外,实现迁移学习。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环节设计。师: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草长莺飞、遍地春光;春天,是个想象的季节,神游四野,上天入地。在春天里,你会想象些什么?
   (学情预估:学生可能会想象春天实在的景物)
    2、点拨入题。高洪波是个著名作家,他以《我想》为题,写出了一个孩子春天里的美好想象。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儿童诗两首》的第一首《我想》。
    二、初读,感知内容。
    1、环节设计。师:初读诗歌,我们不仅要读准确,还要用心去感受。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不添字,不漏字,把字音读准确,还要把声音放轻一些。读完想一想,你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
   (学情预估:学生比较重视把诗歌正确地读下来,不很在意对诗歌的感受。)
    2、点拨策略。引导学生一节一节地体会:在美好的春天里,“我”把自己想象成什么?
    三、再读,体验情趣。
    1、教学环节。你能通过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吗?
    (学情预估:学生一般能说出诗的大意,但不容易体会诗中的情趣。)
    2、点拨策略。主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味。老师引读课文,用语言描述调动学生的情感,把学生引入想象世界。师:在那桃花盛开的春天,“我”想象自己的小手安在了桃枝上……(读第一节);旭日、和风,垂柳拂岸,“我”想象自己的脚丫接在柳树根上……(读第二节);春天是放风筝的季节,蓝天白云,风筝飘飞,给人们带来多少欢乐,“我”把自己的眼睛装在风筝上,体验春天的快乐……(读第三节);阳春三月,绿草成茵,花繁似锦,“我”把自己想象成了大地……(读第四节);我是个向往自由的孩子,也是听话的孩子……(读第五节)。
    四、 三读,鉴赏表达特点
     1、环节设计。师: 只要找到窍门,我们也可以当小诗人。作者的小窍门是什么?大家看看每一节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想象,自己身体哪个部位的变化,有什么变化?
    (学情预估:学生对把自己的什么部位变为什么,容易局限于课文的事物,要把打开思路作为指导重点。)
     2、点拨策略。是春天的桃花、柳树、风筝,还有充满绿意的大地启发了作者的想象,春天的细雨、燕子,夏天的荷花、小溪和鸣蝉,秋天的桂花飘香,冬天的雪,都可以启发我们想象。还有干旱的大地、混浊的河流、沙尘暴,社会治安、国家安全等也可以触发我们的想象。请同学们选择一个事物作为想象的凭借,然后展开想象,并把它写成一首小诗。
    五、 学习创编,合作交流
    1、环节设计。请同学们选择一个事物作为想象的凭借,然后展开想象,并把它写成一首小诗。
    (学情预估: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想象,是学习创编的难点。)
    2、点拨策略。可先以老师的“下水文”指导:这是老师写的两节诗,请同学们评一评,诗以什么为凭借,抓住了事物的什么特点,描述了怎样的情境?再让学生独立思考、模仿创编,然后小组交流,最后班上交流。
    六、迁移课外,拓展学习
    读《童年的水墨画》,写一首小诗。

附:“下水文”
                 我想(一)
    我想把小手,
    化作三秋桂子,
    飘香宇宙,
    连嫦娥也频频回望。

    我想把脚丫,
    化作潺潺流水,
    让母亲河
    永远载舟远航。

    我想把眼睛
    化作中秋的月亮,           
    榕树下的孩子我想把身体
    化作肥沃的土地,
    让西北部的不毛之地,
    也有小麦的芳香。

         我想(二)
    我想把耳朵,
    高高地悬挂空中,
    时时提高警惕,
    让犯罪分子无处躲藏。


教学说明:
   本教学设计比较充分体现了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的新课程理念。本课是略读课文,按常规只要读一读,大体领会诗意即可。但两首儿童诗除了意境优美,适宜引导鉴赏性阅读以外,文本的多元想象的特点,又特别适合模仿习作。因此,教者课内教一篇,引导学生读、赏、创,课外自学一篇,实现迁移性学习。
  在教学设计上,“环节设计-学情预设-启发策略”的教学程序安排,既做到充分预设,又为课堂生成预留了自由的空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16:18 , Processed in 0.06293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