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作文教学如何有效落实“指导”环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24 16:01: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文教学如何有效落实“指导”环节                                                   
    ——从两节习作教学课例展开的思考
                                                       湖北省教学研究室       李作芳


小学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习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习作教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实际上习作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怎样提高习作教学的实效,可谓众说纷纭。叶圣陶先生曾说:“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于是有的教师认为“功夫在课外”,抓好日常的观察与积累,习作教学就成功了;至于课堂习作指导,似乎并不太重要。

其实不然。生活是习作的重要源泉,的确如此。但我认为,除了习作之前对知识的积累、思想认识的积累和语言的积累之外,课堂习作指导也是至关重要的。我甚至认为:有效的习作指导,犹如一只神奇的“金手指”,具有“点石成金”的威力。最近我到襄樊和十堰分别听了四年级和五年级的两节习作指导课,对习作指导课产生了一些想法。我认为,有效的习作指导具有三个特征。

一、目标要明确。

习作教学目标不明确是当前习作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之一,表现为目标笼统大而化之、目标不集中多而杂、目标设置不科学要么越位要么缺位等。比如写想象作文,从三年级到六年级都有训练,但不同的年级对于怎样写想象作文要求是不一样的。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总是提出让学生“大胆想象”,对“想什么”、“怎样想”缺少细致深入的思考,教学时没有具体、明确的要求。学生的想象可能完全是“信马由缰”、“天马行空”,一番“想象”之后,其想象能力依然是“原地踏步”,没有获得发展。

我觉得,在作文教学的指导课上,要强调“有序指导”。这里所说的“有序指导”,一方面指明确年段目标,让教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另一方面指明确课时目标,突出“写什么”、“怎样写”两项重点,引导学生在什么方面写以及怎样写好。

例如想象作文的训练,人教版在三年级第七次习作中首次出现。“这次习作就来编童话故事。请你任选几种动物作为主人公,编一个故事。先想象一下它们之间可能会发生什么事,然后写下来。写好后读给大家听,看谁边编的故事最有趣。”这段话,既对本次习作的任务提出了要求:编一个童话故事;又对习作的内容和方法提出了要求:想象几种动物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尽量编得有趣。那么,指导想象的具体要求可以定为:想象动物之间发生的有趣的故事。“想什么”,学生非常明白!同样,四年级上册第三次习作提出习作内容之一“写童话”:“自己选择几种动物,或者几件物品,以他们为主人公,想象一下它们之间可能会发生一些什么事,编成一个故事写下来。”与三年级要求相比,二者有一个共同点,即对整个故事情节进行想象,强调想象的完整性。

对于五年级的想象作文,又该“想什么”?这就与三年级“想象有趣的故事”有着层次上的差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次习作要求以“二十年后回故乡”为内容写一篇想象作文,提出尝试运用在课文学习中学到的“用具体的事情或事物表达感情”,就不只局限于想象的完整性,更强调了想象的深度与具体。如果说中年级强调的是想象的“骨架”,高年级则侧重于想象的“血肉”。这一想象要求的提出,符合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利于促进学生想象能力的持续发展。

襄樊市襄城实验小学吴厚珍老师执教的《想象恐龙的灭绝》习作指导课,进一步诠释了高年级想象作文训练的内涵。关于“恐龙的灭绝”,科学界有“酸雨说”、“气候变化说”、“火星爆炸说”、“瘟疫说”、“植物中毒说”、“大陆漂移说”等等诸多说法,这节课就是要指导学生选择某一种说法,想象恐龙家族是怎样灭绝的,当时是怎样的情形。教师提出“想象情节、描写细节”的习作要求,提示学生就庞大的恐龙家族及个别家族面临灾难时的情形展开想象,指导学生想象恐龙家族在灾难面前抗争的细节就成为这节习作课的教学重点。在中年级整体把握故事内容和情节之后,把故事情节想具体、把情节中的细节想细致就成为高年级想象作文教学的目标,要求逐渐提高,目标进一步深化,这样的目标设置,符合学生学习认知水平。

而王馨老师执教的四年级《巧手变变变——记一次活动》习作指导课,则介乎“写实”与“想象”之间:观察手影表演、自己表演手影,然后写清楚手影游戏的过程;并就手影游戏编一个具有一定情节的故事,这是基于写实基础上的想象。那么在这节课中,游戏是习作的依托,是习作的凭借。要重视游戏的过程,强调学生仔细观察,用心体会;但是又不能囿于游戏之中,不能为游戏而游戏,把课上成游戏活动课。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要求学生不仅要了解手影游戏的做法,看清手影的形态,更要感受、想象手影所表现的故事内容。这节习作指导课的目标就定位在:有条理地写一写手影游戏的过程,并根据手影编一个故事。同样的想象作文,目标不一样,教学的侧重点就不一样。

由此我想,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只拉车不问路”,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森林”,要从整体上把握小学阶段习作教学的任务,分清不同阶段的具体目标,明确每次训练的教学要求,进行科学设计。观察也好,想象也罢,习作的训练都应该是螺旋上升、循序渐进的,教学时要把握好这一“序”。

二、方法要具体。

习作教学中要不要对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导?答案是肯定的。学生学习习作,也会经历“不敢作”到“敢作”、“不会作”到“会作”这一过程。这从“不敢作”到“敢作”、从“不会作”到“会作”,教师的指导、引领作用不容忽视。有人错误地认为习作指导会束缚学生思维,甚至认为“习作教学中的精心指导是禁锢学生思维的牢笼”,这是一种极为偏颇的认识。精心指导习作,不仅不会禁锢学生,还会如一把金钥匙,帮助学生开启思路,放飞思想,从而产生创造的火花。但常见的习作指导,教师仅泛泛地提示诸如“要注意大胆想象,要写具体”之类的要求,缺乏有力的、针对性的点拨,因此习作指导流于形式,效果不佳。

1.提供丰富的习作内容,帮助学生打开思路,让学生知道“写什么”。

在想象作文指导课上,引导学生解决“想什么”的问题就是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吴厚珍老师执教《恐龙的灭绝》一课时,课前布置学生搜集资料,了解恐龙灭绝的几种说法,积累相关知识。课堂上,师生就自己了解到的进行交流,有效实现了“关于恐龙灭绝”这一知识的共享,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想象恐龙的灭绝就不会是一种情形,而是不同说法情况各异,习作思维呈现出辐射状。这是初步打开学生习作思路的举措,为学生想象恐龙灭绝的情形提供了多个空间。

王馨老师执教《巧手变变变——记一次活动》时,先做一只鸟的手影,让学生观察、描述,继而引导学生想象这只“鸟”所处的情境:是在沉思还是在高歌?是郁闷还是兴奋?是孤独地期待朋友的到来还是在独享一份清静?……从而引导学生在横向上想开去。教师还引导学生在纵向上想开去:一只“鸟”独立枝头可能是……(沉思、高歌、郁闷、兴奋、孤独期待、独享清静),又飞来一只“鸟”,继而飞来三只、四只……这些鸟儿在一起,在演绎着怎样的故事呢?想想群鸟聚集的情形,编一个故事。如此一来,游戏活动让学生兴高采烈,情境提示让学生放飞想象,产生一吐为快的欲望,学生还会“不敢作”吗?

2.提示具体的习作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知道“怎样写”。

要把文章写清楚,必须事先想清楚。习作指导课要引导学生做到思路清楚,指导学生怎样去想。《想象恐龙的灭绝》一课中,教师结合学生感兴趣的“酸雨说”,对“怎样想”进行了具体有效的指导。首先,重视引导学生想象情节。其一,根据知识积累,想象酸雨的降临给恐龙的生存环境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其二,面对食物链的突然断裂,庞大的、强悍的恐龙家族是怎样奋起抗争的;其三,在整个恐龙家族抗拒灭顶之灾的背景下,一个或两个恐龙家族又是怎样千辛万苦寻求生机的;其四,整个恐龙王朝最终走向覆灭的情形。如此一来,主要的故事情节学生心中有数,解决了思路不通畅的问题。同时,教师重视引导学生想象细节。教师强调“可以把恐龙家族当作人一样进行描写,抓住他们在灾难面前的表现、神态、语言进行想象,作文就会栩栩如生,读者就会如身临其境”,并结合学生想象后的描述进行针对性评价、引导,使学生对“如何想象细节”有了更为直观的体会。

“怎样写”实际上源于“怎样想”,想通了,学生很容易就会写出来。我们的习作指导课,往往在引导学生“怎样想”上虚晃一枪。一方面原因可能是教师不敢指导,担心指导一具体,学生会一个模式,写出千篇一律的文章,于是指导时“犹抱琵琶半遮面”“欲语还休”,实效性不强;另一方面原因可能是教师自己也不知道该怎样去想,于是乎“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其实,具体的指导未必就会造成习作的千篇一律,未必会成为“禁锢学生思维的牢笼”,只要教师处理得当。《想象恐龙的灭绝》一课,在对某一种“灭绝说”详细指导之后,学生对整个情节的想象与描述有了清楚的把握,也明白了要抓住细节展开想象。具体指导学生想象“酸雨说”使恐龙家族灭绝后,再让学生结合知识积累,想象其他“说”又是怎样造成恐龙家族灭绝的,引导学生举一反三,使学生既习得了想象的方法,又拓展了习作的思路。如此一来,学生的习作就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再如《巧手变变变——记一次活动》,虽然都是写“鸟”手影,但是对“鸟”的形态的感受与想象可以是多元的;同时,在纵向上,随着“鸟”的不断出现,故事情节也在发生变化,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有深度的,也是多角度的。

三、思想情感要提升。

作者在作文时不论写事、写景、写人,总是要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抒发自己的情感。对某些事物、景物、人物认识不清楚,就写不明白;认识不准确,就写不正确;认识不深,就表达不出情思。情感是发展学生语言必不可少的心理因素。一篇好文章主要体现在用规范、准确、优美的语言文字表达作者丰富真挚的情感,凡学生对所写的内容“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笔有所写”,才能写出好文章,写出真情实感。

当前学生的作文水平不高,与其认识水平低、情感领域苍白有关系。有时学生即使参加了活动仍一无所获或印象不深,写出的文章仍是一本流水帐。这与思想认识不深有关。有时还会发现这种情况:同一事物或人物或景物,有的学生甚感兴趣,注意观察、思考,会提出很多问题;也有的学生无动于衷,看过的一切皆如过眼烟云,一下子就“烟消云散”,毫无印象和感觉。这与情感参与的深度相关。前者情感强烈,对什么事情都感兴趣,哪怕一点小小的事,也会倾注他全部的情感;而后者情感薄弱,对什么事都很冷漠,对任何事都辨不出滋味,置若罔闻,缺乏热情。其原因与其思想认识密不可分。

学生在作文中正确的思想认识与积极的情感体验,除在生活和阅读中引导外,关键在于教师的指导和点拨。有的学生作文内容空洞不具体,感情未表达出来,教师就要作些具体的指导工作。

1.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只有受到环境、事物、气氛的感染时,人才会产生相应的情感,便要用文辞表达出来。因此,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创设情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语言描绘”、“声像喧染”、“生活再现”、“现场表演”等等。《想象恐龙的灭绝》一课教学,要激发学生怎样的情感?怎样激发学生情感?开课伊始,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述:“大约两亿年前,恐龙家族有过一段十分辉煌的历史。那时还没有人类,恐龙才是地球的主人,他们到处漫游,足迹遍及整个世界。”教师同时播放《侏罗纪公园》电影片断,结合课外知识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恐龙家族的庞大、强悍;继而教师播放有关“火星爆炸说”影视片中恐龙大逃亡的镜头,神情凝重地告诉学生:“曾经雄霸一时的庞然大物——恐龙,几乎在一夜之间从这个星球上消失了,留给人们无限的遐思……科学家假想了种种恐龙灭绝的原因,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恐龙王朝的覆灭?你们能不能大胆想像一下恐龙灭绝的情形呢?也许你的设想会成为科学家们打开恐龙灭绝之谜的金钥匙呢!这节课,我们就以《恐龙的灭绝》为话题展开想象,编一个故事。”截然不同的画面,冲击着学生的视觉,给学生心灵造成巨大的情感落差,学生内心的感受可能多种多样:也许深切感受到灾难带给人的恐惧,也许感受到天灾面前生物界对生命的强烈渴求,也许感受到面临灭顶之灾,恐龙父辈对小恐龙超越生死的爱……这些感受,是激发学生想象与表达的切入点,也是学生习作的动力之源,将如涓涓细流,流淌在学生的作文中。

2.再现形象,深化情感。

文艺理论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叫做“形象大于思想”。语文不是用抽象的结论说话,语文是用典型的形象说话。读文学作品,重要的是读出形象来,而不是简单的抽象概念。写文章也是同样的道理,不是要学生在文章中写出一个空泛的概念,而是要引导学生用语言再现生动的形象。吴厚珍老师教学《想象恐龙的灭绝》一课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面临“灭顶之灾”,恐龙家族没有束手待毙,那么他们是如何奋起抗争的?在抗拒灾难时,一个恐龙家庭作了怎样的努力?有的学生谈到“恐龙家族满怀对生命的渴望,千辛万苦寻求一线生机”、“大灾面前有大爱,恐龙妈妈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小恐龙逃离,自己却被大火无情地吞噬”等等。老师指点学生注意把恐龙家族“千辛万苦”的表现进行详细地描写,把恐龙妈妈怎样保护小恐龙的举措写细致……从而引导学生丰富表象,深化认识。通过这样的指点和启发,学生的想象与表达就富有了思想,富有了情感。

思想认识正确,情感体验丰富,不完全是为作文,而是整个生活的需要,也是在教学生做人。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训练学生思想认识,培养学生情感。当然,要求学生作文思想正确,并不是要求学生思想认识很高,在文章主题上任意拔高,只求认识基本正确即可。同时,情感是个性的,“以言情感,则因人而异,岂能强求其同”。每个人对事物的情感都是不同的,所以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有不同的体会,表达出各自不同的个性、情感。

                                                                                (发表于《湖北教育》2009年第7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3 23:55 , Processed in 0.06598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