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刘道玉:中国大学患了狂躁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31 17:42: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刘道玉:中国大学患了狂躁病
时间:2011年1月18日 作者:刘道玉(武汉大学前校长) 来源:环球人物



刘道玉是中国教育界的一个传奇:小时候在湖北农村放牛,20岁到武汉大学读书,48岁时被任命为武大校长,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大学校长。他主政武大8年,创立了7个制度:学分制、双学位制、主辅修制、插班生制、转专业制、第三学期制、贷学金制。他离开校园22年了,这些制度已在全国高校“遍地开花”。
     离开大学校长之位后,刘道玉谢绝了一系列任命,坚持以学者身份为中国高校指陈利弊。学术腐败、学风浮夸、教育产业化或变相产业化,这些现象令他痛心疾首:“教育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了!”他写下《彻底整顿高等教育十意见书》、《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等著名教育改革檄文,反响热烈,应者如潮。
    2010年10月底,刘道玉的新书《中国高校之殇》出版。该书从“大学理念”、“教育体制”、“校长遴选”、“大学学术”、“教育改革”5个方面,对我国高等教育自20世纪90年代初起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剖析。他深情地写道:“我虽不能改变什么,但我可以调查研究和发表评论,尽到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改革者已经老了。77岁高龄的刘道玉,中风13年,右耳聋了,右手也无法写字,自嘲已经是残疾人了。他本已宣布不再接受媒体采访,可谈起教育,老人难舍难弃,几天来反复思量,在电脑前敲下数千字长文,对环球人物杂志记者的问题一一作答。

教育如梦魂一样萦绕着我

环球人物杂志:您这几年一直在关注中国高校的发展。为什么对这一问题如此执著?
刘道玉:我一生钟情教育,执著地立志于教育改革,这是由我的价值观念决定的。不停地关注我国高等教育,已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它像梦魂一样萦绕着我。虽然我已老迈,但我并没有置身世外桃源。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情况,我了如指掌。

环球人物杂志:您为什么决定在此时推出《中国高校之殇》这本书?为什么要用这样一个书名?
刘道玉:2009年,我写的《彻底整顿高等教育十意见书》发表后,始料不及地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全国100多个网站和不少报刊都予以转载或摘要转载,网上有5000多条评论。不过,据传闻,也有官员在看过后暴跳如雷:“怎么能把我国高等教育说得一塌糊涂?”但绝大多数学者是支持我的。
     鉴于《十意见书》的广泛影响,出版社的编辑找到我,希望我以此文为主,把我近年发表的教育评论文章结集成书。我同意了出版社的建议。在前言中,我特地就“殇”字的含义作了说明。从字义上说,“殇”是死亡或早夭的意思。这当然不是说我国大学都不存在了,只是借助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形容我国高等教育在“大跃进”式的发展中所受到的伤害之严重。从本质上说,是指我国大学精神之殇,我们不应当回避,我国大学里的严谨治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学风,基本上是荡然无存了。

没人比我对高等教育思考得更多

环球人物杂志:您如何看待我国高校发展现状?与国外相比,我们处于怎样的发展阶段?
刘道玉:近10年,我国高等教育迅猛发展,表现在经费的较大增长、办学条件的较大改善、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甚至普及化等方面。目前,我国本科生和研究生在校人数都位居世界第一。但不顾高等教育的基础,也不考虑经济建设对人才的实际需要,盲目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严重问题。如教师素质急剧下降、科学研究水平低、教学质量大滑坡、学风浮躁、学术剽窃造假、博士教育异化、教学假评估、大学衙门化、教育产业化禁而不绝等。更可怕的是,当事者们还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美国未来学家阿·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将人类文明划分为三个阶段: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工业文明时,人们追求“好大狂”,凡事以大为美;而信息社会讲究“小就是美”。我国的高等教育仍停留在第二次浪潮时期,还属于粗放型,从粗放型到创新型的转变,可能需要30至50年时间,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

环球人物杂志:通过这么多年的持续关注,您认为我国目前的高校教育存在哪些典型“怪现象”?能分别为我们举例说明吗?
刘道玉:不谦虚地说,没人比我对我国高等教育思考得更多,也没有人比我更为忧虑。根据我多年的观察和思考,我国大学得了“狂躁病”。举例如下:
     一是学校和系科乱改名。近10年来,我国掀起了学校改名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且一改再改,至今方兴未艾。教育部所属的工学院,先是改为理工大学,后又改为科技大学,越改越大。紧接着,全国各部委管辖的专科学院也统统改为大学。在它们的带动下,全国各专科学校也纷纷升格为大学。据不完全统计,除少数几所老牌大学外,全国1000多所大学都改名了,这是世界罕见的怪现象。与此同时,校内各系都改成了学院。而那些世界著名的大学,依然保持着系科的建制。
     二是大学的行政管理部门、机构的牌子越来越大。例如,上世纪60年代,大学设立的是科研科,到80年代变为科研处,90年代又改为科技部,现在更升格为科学技术研究院。行政管理部门怎么能叫研究院?总之,只要有一个大学带了头,其他大学都蜂拥而上,生怕自己吃了亏。在中国,当一股潮流袭来,不仅没有人抵制,反而都跟风跑,这是趋同思维和功利主义造成的。
     三是冠以各种名称的学者满天飞。1998年8月,教育部和香港实业家李嘉诚先生共同筹资1.2亿元,颁布了“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对提高我国大学教师水平有促进作用。但由于名额的限制,大多数人评不上长江学者。于是,冠以各种名目的学者纷纷出笼。据我的不完全统计,有38个之多,如黄河学者、泰山学者、珠江学者……这样做的后果,是将教师引向追求经济利益的方向,撩起他们的浮躁心理,还将造成教授间的不公,引发彼此矛盾。

我们没有一流大学的精神

环球人物杂志:以上提到的高校教育“怪现象”,您认为其最主要的根源在哪里?
刘道玉:我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重大转型时期,有两个因素对大学教育有重大的影响:一是人们只相信金钱的作用,而忽视道德精神的力量;二是整个社会处于浮躁状态,也鼓动起大学的浮躁情绪和浮夸作风,这种情绪与大学精神是相悖的。大学是从事高深学问研究的地方,绝对需要象牙塔精神,要安贫乐道和耐得住寂寞,要有严谨的、一丝不苟的态度。由于这些精神丧失,高等教育领域才出现种种乱象。

环球人物杂志:那么,在您看来,什么是大学精神?
刘道玉:大学精神是指办学理念或思想意识,集中表现在大学的校训或校徽上。理念虽不能直接改变什么,却能改变人,而拥有先进理念的人又能改变大学,创造奇迹。例如,哈佛大学的校训是“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耶鲁大学的校训是“真理与光明”;斯坦福大学的校训是“让自由之风劲吹”;蔡元培先生制定的北京大学校训是“大学独立,学术自由”……上述大学的校训,是这些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对这些大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指导作用。
     改革开放后,我国各个大学也陆续制定了校训,但不少只是口号式的排比句,对办学不起作用。所以,与其说我国没有世界一流的大学,倒不如说我们没有一流大学的精神。

环球人物杂志:在大学里,老师的作用该如何体现?
刘道玉:有怎样的教师,就会有怎样的人才,所以教授的水平和学风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因素。一位优秀中年教授曾对我说,他对时下的大学很失望。我对他提出了4条建议:第一,一定要洁身自好,严于律己;第二,一定要做好自己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把培养人才的工作做到极致;第三,一定要以学术为终身志向,树立严谨治学的学风,远离功利主义,拒绝抄袭、炒作;第四,招收研究生一定要少而精,宁缺毋滥,精心指导,严格要求,培养一个是一个。这位教授接受了我的建议,现在是一名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我愿借此机会,将这些建议提供给全国的大学教师,希望他们肩负起历史赋予的使命。我深信,有了这样的志向和治学态度,凭借我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一定能从亿万知识分子中孕育出名副其实的学术大师,撰写出传承千百年的经典,创建世界公认的中国科学学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4 18:49 , Processed in 0.06191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