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独生子女的父母们联合起来以群治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2-1 17:32: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独生子女的父母们联合起来以群治独

  1月26日,孙云晓接受《华商晨报》记者专访,提醒广大读者警惕教育孩子的几大误区:  

  误区一

  把孩子交给隔辈人和保姆带

  华商晨报:你的新书是对于当代未成年人心理危机调查,通过调查,你最大的发现是什么?

  孙云晓:我发现3亿多未成年人,他们最弱的地方是心理危机,而产生心理危机最重要的原因是亲子关系危机,亲子关系实际上是未成年人安全感幸福感最重要的保障。凡是发生心理危机的未成年人,绝大多数和父母的关系都非常糟糕。

  华商晨报:现在很多家长也意识到“亲子关系”的重要性,但是一些家长只知道这个概念不知道如何做。

  孙云晓:首先要尊重孩子的愿望和选择。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要上重点中学,有的学习差的孩子到了重点中学简直就是活受罪,听也听不懂,如坐针毡。我以前参加过一个17岁女孩的遗体告别仪式。这个女孩生前给我表演过舞蹈,演奏过钢琴,歌唱的好,很漂亮。这个女孩的愿望是初中毕业后读个幼儿师范学校,她的父母说怎么可以当幼儿老师呢,必须上重点高中考大学,结果她上了高中两门课不及格,学习跟不上后来自杀了。多可惜啊。成功在于选择。

  华商晨报:在“亲子关系”方面,你觉得家长还有什么误区?

  孙云晓:陪伴很重要,很多父母没有这个意识,也是孩子产生心理问题的源头。孩子在12岁之前特别是6岁之前,孩子特别需要父母陪伴。父母能不能和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安全感和幸福感的建立。现在很多父母工作忙,把孩子交给父母或者保姆,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隔辈人带孩子成功率不超过30%,多数老人不具备带孩子的能力。一些保姆的表情和态度都是有问题的。孩子特别敏感,需要眼神的交流,肢体的交流。父母的责任是没有人可以替代的,再忙碌的父母也要尽可能的多陪伴孩子,错过6岁前最重要的阶段,许多的教育特别是亲情是难以弥补的。

  误区二

  只表扬不批评不惩戒

  华商晨报:郎朗的成功很大程度取决于他父亲的教育方式,这种强制的教育方式你认可吗?

  孙云晓:这种成功的案例是很偶然的,成功的概率很低。这种孤注一掷的教育模式是有问题的。儿童的成长是有规律的,教育也是有规律的,这个案例不可以效仿。

  华商晨报:“表扬式教育”是否可取?

  孙云晓:这也是家长教育的一个误区。对孩子从来都是表扬,不能有任何批评,更不敢惩戒,这样只能让孩子更脆弱。孩子长大过程中肯定要经历很多挫折,犯了错误,让孩子敢于承担,吸取教训,要有抗挫折的能力。与奖励相对的惩戒,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

  华商晨报:那你提倡哪一种教育模式?

  孙云晓:理解和尊重孩子,让孩子有更多的朋友。我在《百家讲坛》做讲座时曾告诉广大的父母,如果你的孩子没有朋友,比考试不及格还严重,同时我也有一个新的研究发现,独生子女父母联合起来以群治独,用同伴交往的方式治疗孤独。因为孩子上了中学之后,同伴的影响力超过父母,特别在意同伴的评价,同伴是不是喜欢,成了他们判断自己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朋友多的孩子不容易出现心理危机。

  与同伴交往,不仅是同性,还要鼓励孩子与异性交往。多数的父母一看到自己的孩子和异性在一起,非差紧张,跟踪盘问,和同性在一起就放心了,这又是一个大的误区。其实孩子需要和异性交往的经验。他们的交往多数不是恋爱,或者说不是真正的恋爱。

  华商晨报:谈到与异性交往就涉及性教育的问题,这同样困扰广大家长,你觉得家长该怎么做?

  孙云晓:孩子出现性好奇,完全正常的,说明孩子长大了。父母不要指责,要引导。但很多中国的父母不好意思开口,那就给孩子买几本专家写的关于性教育的书,孩子需要可以看,这种态度会让孩子感觉很轻松,没有偷偷摸摸的感觉。

  其实父母之间的关系是给孩子最好的性教育,但是很多父母意识不到。很多家长常是亲热的时候背着孩子,打架的时候对着孩子。父母要相互关心,呵护啊,拥抱啊,接吻啊这些都可以,从小让孩子觉得爸爸妈妈这么相爱。别忘了,孩子是研究大人的专家。

  误区三

  以为孩子越早学习知识越好

  华商晨报:在和孩子沟通方面也是家长比较头疼的事情,你有什么建议?

  孙云晓:我给父母的建议就是六个字,大耳朵小嘴巴。特别是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特别叛逆,尤其要用这个方式,学会多听。有时候可以学会给孩子写信,在信里提出一些建议,信写好后放到孩子的床头,但不要问孩子看了没有啊,有什么感受啊。孩子肯定会看,但他们不爱说。

  华商晨报:现在很多家长都关注如何让孩子进入好学校的问题,你怎么看幼儿园小学化这种教育现象?

  孙云晓:幼儿教育小学化就把早期教育变成了早期摧残,实际上是抓了芝麻丢了西瓜。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发展的任务,幼儿阶段不是学习知识,而是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这是孩子一生的发展基础。

  急功近利对孩子是一种伤害,现在家长有一个误区,以为孩子越早学习知识越好,这是不科学的。

  华商晨报:特别想问一个问题,你从事近40年的教育工作,你是如何教育自己孩子的?

  孙云晓:我当年教育我女儿时,有一个好的方法,就是“借个孩子去旅行”,言外之意就是帮助孩子交朋友。我孩子在上大学后说,最感谢父母在她18岁前带她走过了13个省。青春期的孩子不爱和父母说更多的话,但人在旅途话就多。我们曾经走三峡时在船上一待就是三天,不能上网,更多的是交流,而且我们是两三家一起旅行,孩子有伴。

  华商晨报:那在学习方面你是什么态度?

  孙云晓:我的女儿没有上过重点小学和中学,这都是她自己的决定。从小学升初中到高中再到读大学,我们只是提供一些信息,尊重她的选择,培养了她很强的独立性。没有独立性的孩子是长不大的。

  不读重点学校,我就鼓励她参加一些社会实践,小学时当学生记者,中学时学的是日语,在家接待过三批日本留学生,假期去日本旅行。当年上中学学日语的时候她妈妈反对,她妈妈是北大日语系毕业的,觉得学日语毕业后工作面窄,女儿当时就想学,我投了支持票。

  华商晨报:你的女儿现在发展的怎么样?

  孙云晓:后来考上复旦大学,毕业之后当了记者,现在是中新社驻日本的记者,这和她当学生记者、和日本学生进行交流的社会实践经历是分不开的。

  2011/01/28  华商晨报   记者 杨东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7 11:16 , Processed in 0.07491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