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礼貌的意义有多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2-5 09:31: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礼貌的意义有多大?



刘梦溪





我们常说,一个人要有礼貌。但礼貌的意义有多大呢?这要看礼貌关涉的对象和所影响的范围。

个人与个人,没有第三、第四或更多的人在场,礼貌与否?是否有欠缺?直接影响仅在彼此之间。但间接影响却不限于直接的对象,因为每个人背后都有一个或大或小的家庭以及社会的网络。因此个人之间的不礼貌,好像得罪的是一个人,难免得罪的是一批人。至于群体的场合,众目睽睽,大庭广众,失礼的行为,代价就难以言传的大了。

礼貌和对错无关。不能因为自己是对的,就可以没有礼貌。相反,虽然是不对的,由于讲究礼貌,却可以使过失的损失面有所减少。所谓“得罪”了人,往往是由于礼貌不周或者失礼。某一场合,多人在座,迟来的一位,一面致歉,一面将带来的小礼品分送给各位。大家都拿到了,只有一位空如。分送者如不作出恳切的解释,施以补救,就是明显的失礼。所谓宁可漏一村,不可漏一人,一人向隅,举座寡欢,就是这个道理。

失礼后果的大小轻重,与礼失的对象有关,也与场合有关。即如这个“漏一人”的例子,如果所漏者是一位豪爽阔大之人,很可能哈哈一笑,说没关系,周末请我吃龙虾罢。所以俗谓,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但如果是重要的场合,比如典礼,比如祭祀,比如国际间的外交活动,礼仪的周到或欠缺,就不那么简单了。历史上因为非礼或礼仪不周,引起大的争端的事情并非没有。

礼貌和礼仪为什么如此重要呢?礼的精神内核,是一个“敬”字。孔子说:“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亦即在礼仪的场合,如果没有庄敬存在,就不值得一看了。孔子的弟子子夏也说:“敬而无失。”孟子说的更具体:“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离娄》下)人类社会和人与人交往中的所谓礼仪、礼貌者,无非有“敬”存焉。敬的取义,不仅是对他人,对施礼对象的尊敬,更主要是自己人性尊严和人格尊严的体现。因此礼貌虽不无谦虚的内涵,却绝不意谓着是处处伏低作小,有时诚恳比谦虚更重要。问题是,你有尊严,人家也有尊严。只有维护别人的尊严,别人才能维护你的尊严。“敬人者,人恒敬之”,此之谓也。

国家社会的大的礼仪,自有传统的规制,循之可也。所以《尔雅》解释“训”字,为“穆穆、肃肃,敬也。”还是一个“敬”字。礼貌则是个人的一种修养,接人待物,随顺自然,无不成礼。但世间的事,错综复杂,无奇不有。如果遇到突发的意料之外的情况,如何执礼呢?《周易》的“需”卦,对此有明示。“需”是《易经》的第五卦,主通顺,是个吉卦。连倒数第五的阳爻,即“九五”,也是停留在酒食里面的意思,仍然很好。但“上六”,即最上面的阴爻,便稍有麻烦。自己的家里突然来了三个不速之客,这可如何是好呢?《象传》告诉我们:“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应急之道,转危为安的办法,仍然是“敬”。试想,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有不速之客不请自来,而且是三位,怎样应对,可是考验主人的大智慧呵。如果处理不当,露出不耐烦的样子,甚而希望人家尽速离开,乃至下逐客令,结果就难以逆料了。

应对突发的紧急情况,不要忘了“敬之终吉”,不要忘了“敬而无失”。这也就是司马迁在《史记》的《礼书》中所说的:“恭敬辞让之所以养安也。” 和谐安定和“恭敬辞让”有如许的关系,岂不慎哉,岂不慎哉!

2010年7月28日写于东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3 22:33 , Processed in 0.06077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