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2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從大陸語文教材看臺灣語文教育 淺談大陸初中語文教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2-8 12:08: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從大陸語文教材看臺灣語文教育 淺談大陸初中語文教材

            文/課程研究部 張雁雯

  二十世紀末,世界各國紛紛啟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海峽兩岸的臺灣與中國大陸亦同時於西元2001年開始進行義務教育階段新課程的實施及實驗。臺灣的九年一貫課程從西元2001年開始,由小學一年級實施,分階段於四年逐步實施完成;中國大陸則從西元2001年啟動課程實驗,先從38個實驗區開始,逐年擴大實驗規模,預計在西元2004年全國的起始年段全面進入新課程。

  此次大陸新課程強調教材多樣化,引入競爭機制,以提高教材的質量。臺灣國中學科亦於此次開放審定本。由大陸教材的出版現況看來,此次課程改革確實展現了教材多元化的精神,就初中語文科教科書的現況來看,目前通過審查的版本,除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版本,尚包括:江蘇教育出版社、語文教育出版社,未來可能還有更多出版社投入教材的編寫與出版。

  本文嘗試簡介大陸的初中語文教材,就兩岸國中語文教材進行比較,期能略窺兩岸國文課程發展的趨勢。由於實驗教科書為逐年出版實驗,目前僅有一年級及二年級的教材面市,未能看到其全貌,本文僅就人教社目前已出版的語文教科書進行探討。

人教社初中語文教材規畫

  人民教育出版社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出版社,從西元1950年成立以來,人民教育出版社受中共教育部委託,草擬了西元1996年以前歷次中小學各種教學大綱,並先後編寫、出版了九套全國通用的中小學教材,擁有數以億計的讀者,以目前中國大陸的中堅分子來說,幾乎都是讀人教版教科書長大的。
介紹大陸各版本語文教科書不是三言兩語所能探討,本文選擇人教教材,因為編寫經驗豐富的人教社,擁有豐厚的編寫資源,雖然選材的方向較為保守,頗令人詬病,但其教材品質應是受到肯定的,因此本文以人教版作為介紹的對象。

  人教版初中語文課本,每冊設置六個單元,每單元由五課「閱讀選文」與「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兩部分組成。在六個單元之外,還有「課外古詩詞背誦」、「名著導讀」及附錄。以下先分析教材的單元規畫,再就單元中的「閱讀選文」、「綜合性學習」及課外古詩詞背誦等的形式與內容加以說明。

單元主題貫串

  教材的單元由一個主題貫串,以語文與生活的聯繫為線索。七上至八下的單元主題見p4表1。

單元\冊次 七上 七下 八上 八下
一 人生 成長 戰爭 創新
二 人生 祖國 普通人 社會
三 四季 名人 建築 心靈
四 科學 文化藝術 科學 民俗
五 親情 探險 古典詩文 古典詩文
六 想像 動物 古典詩文 古典詩文
  表1:單元主題。

  我們可以看到,其第一冊從「人生」主題切入,引導學生在新的學習階段體味人生,接著藉由幾篇對大自然四季的描寫與感悟陶冶其美感;而科學面向的關注、親情的描寫、想像的飛馳亦是歷來語文課本不可或缺題材。第二冊則從成長的歷程、愛國主題、名人事蹟、激勵孩子向上,另外加入文化藝術、探險及動物的主題。其編寫理念以人與自我、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三大板塊來組織單元。

  在每個單元的閱讀課文之前有該單元引導語,簡述主題內涵、單元學習要點。以第一冊第一單元為例:
  人生,是一個令人深思的話題。新學年開始了,你的人生翻開了新的一頁。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我們共同的目標。這個單元寫的是作者對於人生的憧憬、體驗和思考,閱讀這些課文,將引導你體味人生,關愛生命。學習這個單元,要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用心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並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想想人生的大問題。還要提高朗讀能力,做到讀音準確,停頓恰當,能初步讀出語氣。

  單元引導語除了揭示了單元內涵與重點,還點出該單元的學習要點:把握內容、領會寫作意圖、聯繫生活體驗、提高朗讀能力等。

精略讀各半

  人教版現行的初中語文教科書,取材名家名篇及適合學生閱讀的選文,由單元的編排上可見其很重視閱讀、寫作訓練;新課程實驗教科書則以主題組織單元,以能力的訓練為內在線索,不再突出記敘、說明、論說的寫作技能訓練,但對於閱讀的要求,仍可於單元的說明及各課的安排中略知其理路。
  新教材每冊有六個單元,每個單元的閱讀部分選入五篇相關的文章,一冊共三十課,七上至八下精讀與略讀的課數統計見表2。


冊次 七上 七下 八上 八下
精讀 15 15 18 17
略讀 15 15 12 13
總計 30 30 30 30
  表2:精讀與略讀課數統計。

  精讀的課文約占一半以上,依其教師手冊建議,精讀課文以三節課教授,略讀則為一節。不論課文總數或是僅以精讀課文來看,都比臺灣九年一貫教材多。

  每課的體例很簡單,以選文為主體,課文前則以一段簡單引導語,提示文章意涵,並鼓勵孩子學習。課文注釋安排在當頁,課文後有「研討與練習」及「讀一讀、寫一寫」的安排,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學習,並舉出該課的生難詞語,要求學生練習。除了課文之外,「研討與練習」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以引導學生掌握課文重點,並進行延伸思考或能力訓練,其題目方向包括課文誦讀、課文探究、課文延伸思考、小練筆、比較閱讀等。

重視語文綜合性學習

  綜合性學習在此次新課程的課程標準中與閱讀、寫作、口語交際並列,著重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並加強語文與其他學科的關係,使課堂學習與實踐活動緊密結合。以往的初中語文教科書,寫作、口語交際與閱讀並列為三個系統,人教版實驗教科書則每個單元搭配一個專題,將寫作、口語交際系統整合在綜合性學習之中,體現語文的綜合性。見表3。


七上單元 七上專題 七下單元 七下專題
人生
人生
四季
科學
親情
想像 這就是我
漫遊語文世界
感受自然
探索月球奧秘
我愛我家
追尋人類起源 成長
祖國
名人
文化藝術
探險
動物 成長的煩惱
黃河‧母親河
我也追「星」
戲曲大舞臺
漫話探險
馬的世界
八上單元 八上專題 八下單元 八下專題
戰爭
普通人
建築
科學
古典詩文
古典詩文 世界何時鑄劍為犁
讓世界充滿愛
說不盡的橋
走上辯論臺
蓮文化的魅力
怎樣搜集資料 創新
社會
心靈
民俗
古典詩文
古典詩文 獻給母親的歌
尋覓春天的蹤跡
科海泛舟
到民間采風去
古詩苑漫步
背起行走四方
  表3:綜合性學習專題。

  綜合性學習所安排的主題與閱讀部分的主題互相照應,如:四季與自然、科學與探索月球、想像與追尋人類起源等,就縱向規畫來看,是從自我出發,由淺入深,自成系統。在教學時數的限制下,臺灣的國文教科書以選文為主,欠缺綜合性的主題活動及寫作、口語交際的訓練,大陸教材的設計可以提供我們另一種思考。

重視課外閱讀

  大量、廣泛的課外閱讀是語文能力提升的不二法門,新課程亦特別強調自主的學習方式,明定「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二百六十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人教版每冊各安排了三部名著導讀,皆出自課程標準的建議。見表4。

七上 七下
愛的教育 童年
繁星、春水 魯濱孫漂流記
伊索寓言 昆蟲記
八上 八下
朝花夕拾 西遊記
駱駝祥子 海底兩萬里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名人傳
  表4:名著導讀篇目。

  所選名著與該冊主題關係密切,例如:七上安排冰心的繁星、春水,此詩集是對母愛、童真及大自然的歌頌,以及人生的思考和感悟,短短詩篇,蘊藏悠遠的情韻。除了對名著簡要的介紹與評述,「閱讀建議」的提示,目的在指導學生閱讀重點與方法,「精采片段」的節選與點評,可以精要的掌握名著的特點,而文後的「探究思考」,可以啟發學生思考問題,並抒發閱讀的心得。

  除了名著導讀,依據課程標準的規定,初中階段(七~九年級)應「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的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另外,要「背誦優秀詩文八十篇」。為加強詩詞誦讀,人教版每冊安排了十篇「課外古詩詞背誦」,不要求老師講解,讓學生自主誦讀,以提高古詩詞的審美情趣。

選文安排及特色分析

  教材中各單元的選文圍繞該單元主題,以七上第三單元「四季」為例,其單元導語為:

  日月經天,江河行地,春風夏雨,秋霜冬雪。多姿多采的大自然,陶冶了人們愛美的心靈,鍛鍊了人們發現美的眼力。這個單元為我們展現了色彩斑斕的大自然,這裡有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語言……
  品味詩文優美的語言是一種藝術享受。要反覆朗讀,在整體感知內容大意的基礎上,揣摩、欣賞精采句段和詞語,並將它們摘抄下來。

  其所選五課課文見表5。

課文 作者 精/略讀 體裁
春 朱自清 精讀 散文
濟南的冬天 老舍 精讀 散文
山中訪友 李漢榮 略讀 散文
秋天 何其芳 略讀 新詩
古代詩歌五首 \ 精讀 古詩
  表5:七上第三單元「四季」的選文。

  包括散文、新詩、古典詩歌,都是圍繞四季主題的選文。四篇現代詩文各自體現了春夏秋冬的美感經驗與感悟,五首古代詩詞的意涵亦在不同層面與四季相關。

  試析人教版教材的選文,有以下幾個特點:

選文大幅更新

  人教社西元1992年的教材到西元2000年的修訂版,在選文的更新上做了很大的調整,因應主題及時代的需求,選入許多新的課文。新課程實驗教材與現行教材比較,在選文部分大幅換新,以七上為例,三十課中全新的課文有十六課,七下則有十七課,改換幅度不可謂不大。另外,有一些所謂「經典性選文」,從試用版到修訂版,再到新課程實驗教科書,始終保留,以七上及七下為例,見p7表6。 篇名 作者 1992試用版 2001修訂版 2001新版
春 朱自清 1-7 1-11 1-11
濟南的冬天 老舍 1-18 1-12 1-12
看雲識天氣 朱泳燚 3-23 4-7 1-17
羚羊木雕 張之路 1-2 1-5 1-22
散步 莫懷戚 1-4 1-1 1-23
皇帝的新裝 安徒生 1-28 1-16 1-26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魯迅 1-5 1-6 2-1
傷仲永 王安石 4-18 2-24 2-5
最後一課 都德 1-6 1-7 2-7
木蘭詩 佚名 2-32 1-27 2-10
社戲 魯迅 2-14 2-16 2-16
口技 林嗣環 3-8 2-22 2-20
狼 蒲松齡 2-16 2-23 2-30
  表6:七上至七下「經典性選文」。(數字代表的意義為冊次及課次,如:1-7為第一冊第7課)

  縱觀七上、七下兩冊選文,仍不免有政治意識的文章,但已大幅減少,名家如:朱自清、魯迅、老舍、冰心等人的名作仍是教材編輯的首要選擇。


選入臺灣作家的文章

  兩岸分隔了五十餘年,文學各自發展,由於政治意識的影響,在教科書選文方面,向來少見對岸作家的作品,此次人教版卻選入了幾篇臺灣作家的作品。七上有杏林子的生命生命、張曉風的行道樹、周素珊 第一次真好及林海音 爸爸的花兒落了,前三篇都曾選入臺灣國立編譯館的國文課本,後一篇則見於國文選修課本,八上還選入臺灣作家桂文亞的你一定會聽見的、聶華苓的親愛的爸爸媽媽,顯見大陸對於臺灣教科書及文學界亦頗為關注。

外國作品的選入

  人教版的選文不乏外國作品,以七上與七下兩冊課本來看,共有十六篇外國的作品見p8表7。


選文 作者
走一步,再走一步 美國莫頓.亨特
我的信念 波蘭瑪麗.居里
綠色蟈蟈 法國法布爾
皇帝的新裝 丹麥安徒生
金色花 印度泰戈爾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伊索寓言
蚊子和獅子 伊索寓言
醜小鴨 丹麥安徒生
最後一課 法國都德
福樓拜家的星期天 法國莫泊桑
偉大的悲劇 奧地利茨威格
荒島餘生 英國笛福
真正的英雄 美國里根(前美國總統)
馬 法國布封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俄羅斯普希金
未選擇的路 美國弗羅斯特
  表7:七上至七下的外國選文。

  內容涵蓋多方面向,包括名著的選錄、名家名作、甚至政治領袖的重要演說等,國別亦包括美、英、法、俄、印、丹麥、奧地利、波蘭等國的作品。

古典詩文難度較高

  七上與七下兩冊的文言文與古典詩歌的安排都在每一單元最後一課,每冊有六課,包括沈復的浮生六記、論語、古典詩歌、世說新語等,以課數論,文言比例約為20%;八上與八下則安排在最後兩個單元,每冊則為十課。在正式選文之外,每冊還安排十首課外古詩詞背誦,增加對古典詩歌的誦讀。
  在古典詩文篇目的選擇上,部分也出現在臺灣教科書的選文,如:兒時記趣(人教版作童趣)、陋室銘、愛蓮說、五柳先生傳、與宋元思書、馬說、木蘭詩等。有些篇章,如:禮記「大道之行也」、岳陽樓記、醉翁亭記、桃花源記、三峽(酈道元)等等,則出現在臺灣高中國文教科書。

兩岸教材大不同

  近幾年來,臺灣逐漸注意到中小學學生語文能力低落的問題,在寫作方面尤其明顯,未來的競爭力必須奠基於當前的學習,如果學生不能也不願意讀篇幅長的作品,不能寫出完整的文章,無法完整而精確的表達,對於其他各方面的學習必然有所影響。當前語文教育的問題不能單純的歸因,但教科書必然占有重要分量,若我們能仔細分析教科書的內容,觀摩他人的優點,對語文教育將有不小的助力。
  兩岸的教科書從外觀來看,臺灣的教科書印刷精美,圖照豐富,大陸的教科書在物理屬性方面則普遍較差,語文教科書以單色印刷為多,紙張磅數偏低,印刷亦不夠精美,若干需要補充的圖片,則集中於課本最前面,以雪銅紙呈現彩色的圖照。外在的粗糙與其廣大地區經濟條件較差有關,而且國家對教科書的價格嚴格限制,在成本考量下,對於物理屬性不能有太高的要求。

  在內容編排上,大陸語文教科書較臺灣的國文教科書分量多,難度亦較高,不但每冊總課數多,對古典詩文的篇數要求較高,選文中亦不乏長文,再加上大陸古典詩文的背誦及課外閱讀的要求,以及對寫作、口語練習的重視,其深度與廣度都值得我們進一步了解。

  孩子的語文學習是我們必須關注的問題,當教改問題成為媒體或政治人物炒作的對象,往往模糊了焦點,未能實際解決問題。讓我們跳出臺灣島內狹隘的思考與口水戰,關注對岸教科書的發展,思考如何有效提升孩子的語文能力,以強化臺灣孩子的未來競爭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4 20:05 , Processed in 0.06961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