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教育出版社举行“中小学教材建设与改革学术论坛”2011-01-25
2010年12月15日,200余位从事基础教育教材研究和编写的专家、学者、编辑,汇聚人民教育出版社,就中小学教材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未来的发展进行深入探讨与交流。优秀的、高质量教材必须建立在深厚的科研和教学实践基础之上,高质量的教材必须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统一,这些鲜明的观点为参加此次“中小学教材建设与改革学术论坛”的与会人员所广泛赞同。
人教社社长李志军在回顾人教社从事基础教育教材建设60年的历程与经验时说,这些经验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教材编写与教材研究紧密结合。目前,人教社共有12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课题正在进行之中,这些课题围绕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策略展开,同时也为教材的编写和修订提供了充分的研究基础。他表示,人教社在转企改制之后将面临种种机遇和挑战,我们将继承和发扬人教社坚守社会责任、重视学术质量的优良传统,按照人教社建社60周年之际中央领导同志和教育部贺信的要求,发挥“排头兵”作用,再接再厉,开拓创新,不断加大课程教材的研究力度,不断提高教材编写质量,编写出版更多优质的主流教材和教育类书籍。
人教社总编辑徐岩在专题报告中,系统梳理了人教社出版的10套中小学教材的历史脉络,总结出人教社加强主流教材建设的经验:教材要体现国家意志;强调在扩大国际视野的同时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教材改革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教材编写要以科学研究为基础,经过教学实践的考验;建立一支专门从事中小学教材的研究、编辑、出版管理工作的教材建设队伍,以保证教材质量不断提高。面对未来,人教社如何在主流教材中更上一层楼。徐岩认为,课程教材开发的核心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课程改革和教材开发的中心目标。今后。人教版教材要通过一系列创新的设计原则、设计模式和组织形式,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条件,做到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统一。同时,教材设计要和课程资源的开发结合起来进行,使课程资源成为教材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教材开发还需要教学和评价研究作为支撑,教材、教学、评价是课程实施的三个关键点,不可偏废。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教材处处长臧爱珍、台湾首府大学教授欧用生、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郭思乐等分别就“课程标准、教材的现状与思考”“台湾的教科书改革”“走向生本的中小学教材与教学”等问题作了演讲。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韦志榕、魏运华出席论坛并主持演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