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云燕:每学期“磨”好一节课
罗阳佳
感言:我追求的教学境界是“课已尽,意无穷”。──周云燕
要在办公室里找到周云燕,可不是件容易事儿。为了“拦”住这位大忙人,采访当天记者赶了个早,堵住了正在帮“徒弟”说课的她。她活力四射的样子,丝毫看不出“连轴转”后的劳累。
就是在一天前,周云燕受邀参加了静安区中学教研活动,在爱国学校借班上课。一堂五年级语文课,上得生动感人,气氛活跃,给现场所有从各中学赶来观摩研讨的教师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堂课也曾在第四届江浙沪三地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上博得满堂喝彩,生命教育、国际意识教育、亲情教育等德育内容无痕地渗透进了教学过程中,被专家公认为一堂落实“两纲”的精品课。
收获了鲜花与掌声,周云燕却表现得很平静。“中学语文教学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她谦虚地说,“我在小学高年级教学中也努力向初中教学模式靠拢,帮助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更强调学生思维的力度。”
“磨课”是周云燕教学成功的关键。因此,她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硬指标”,那就是每个学期“磨”好一节课。作为徐根荣小学语文名师培养基地的学员,在导师和同行的齐心协力下,周云燕“磨”出了《笛声》这节好课,为个人的教学生涯再添亮色。浸润在一师附小的开放教研氛围里,得到身边众多优秀教师的点拨,周云燕的教学灵感源源不断。
虽然副校长的行政事务繁忙但周云燕依然亲自带班上课,每周节语文课,雷打不动,因为她坚信“只有在教学第一线才有发言权”。如今,她在自己精心“磨”好每堂课的同时还带领着青年教师一起“磨”出精品课。
铃声一响,她匆忙赶往教学楼,“徒弟”上课,她又要进教室听课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