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磨课”的目标、形式与方法
苏州外国语学校 张 彤
新课标的颁布与实施,改变了传统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通过“磨课”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这是苏州外国语学校的优良教学传统;通过“磨课”而促进新课标的实施,更是我校实施精品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和重点实践领域。本文拟就“磨课”在精品发展战略和新课改条件下的目的、目标、形式与方法等试作简要探讨。
一、新课标主导下“磨课”的目的和目标
在新课标主导下的“磨课”,必须体现新课标所倡导的精神,应该使“磨”的过程成为教师与学生追寻主体性、获得个性解放与自由的过程,从而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富有个性的创造过程。概括地说,“磨课”的目的应该是锻造“精品课”。
“精品课”的概念早已有之,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概念。在我校已经基本形成共识:这是一个动态的发展性的相对概念,它代表的是某一个教师群体在某一时期内课堂教学的最高或相对很高的水平。既然是“精品课”,就应突出一个“精”字。从教学流程上说,所谓的“精”,指的是对教材要有精准、独到的理解,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要有精当、巧妙的引导,师生之间要有精诚、融洽的互动,教学目标达成要有精警、超众的效果。从实施新课标的角度说,更要突出“五性”:学生的主体性;教学的生成性;资源的拓展性;手段的先进性;师生的创造性。
二、在“磨课”中努力实现“三大转变”
(l)从单纯琢磨课转变为引领教师实践新课标理念
教师不仅是新课标的实践者,而且是新课标的推行者。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这么认为,实施新课标,成也教师,败也教师。教师观念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惟有将对新课标的理解落实在平时的每一堂课中,才有希望使从事教学的人不断认识新课标,理解新课标,真正与新课标同行。因此,“磨课”必须贴近教师实际,贴近课堂实际,从而成为引领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的最佳途径。
(2)从过多研究教法转变为引导学生切实学会学习
新课标十分注重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到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磨课”中,只有重新审视自身的教学观念,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认真思考并选择适合学生的有效学习方式,加强学习指导,才可能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会学习。
(3)从单纯掌握知识和技能转变为“知、能、情合一”的教学和培养
对一堂成功的课而言,老师除了教给学生学科知识外,还应十分注重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理智和情感,引领、帮助学生认识、感受人文精神,体验、感知社会责任,选择最简洁、最合适的方式引领我们的教育对象去成人、成才。
三、“磨课”中的三个“注意”事项
(l)注意因教师的不同而展现不同的个性
教师作为一个独立的思维个体,因他本身的独特性而带来自身性格、能力、好恶等情感的不同。俗话说,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我们在“磨课”中注意因教师的不同而展现出不同的个性。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是教育的悲哀。教育因个性而精彩。只有充分展现不同教师的个性,才能形成各具特色的精品课,才能形成绚丽多姿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流派。
(2)注意因学生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结果
学生不是知识的容器,也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文化背景和成长环境,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能力、特长。而由不同学生组成的班级集体同样会具备鲜明的个性特点。不同的学生群体呼唤带有个性特点的课堂教学方式和方法,也必然会出现不同的教学效果。因班制宜,因人制宜,充分发挥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特点和特长,这也是我们在“磨课”过程中十分注重的一条教学原则。
(3)注意因教材的不同而彰显不同的特色
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特点,同一学科的不同内容也有不同的教学要求。仅就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材而言,内容新、体例活,引人人胜、感人肺腑、充满个性、各具特色的文章就比比皆是。各不相同的文本提供给教学者的是各不相同的情感体验、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磨课”时,执教者必须深人钻研教材,顺应文本所提供的信息,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设计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彰显不同体例、不同教材的教学特色。
四、我校“磨课”的几种形式和方法
我校“磨课”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日常例行的听课、评课、研课活动,每个教师、每个中层以上干部都有具体规定的任务;二是新老教师师徒结对之间的听课、评课、“磨课”;三是各教研组结合各自承担的课题所进行的“磨课”活动;四是由学校、区、市组织的专题调研课;五是各级各类的公开课和教学研究观摩活动;六是各级各类的评优课活动;七是对部分教师限期达标的帮助、指导、检查课;八是部分重点培养、推出的展示课。
具体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l)“车轮大战”,追求课的精致
一组人围绕着一堂课进行的反复“磨课”,可称之为“车轮大战”。这类“磨课”的优点是可以集众人之所长,集思广益,精益求精,就某一个重点或难点问题进行多次、反复的推敲、研究,使教学的思路更加清晰,教学的方法更为简洁、明了,锻造精品课。
(2)“花色接龙”,体现教的灵活
一组人围绕一篇课文,依次进行不同课时之间的教学,可以称之为“花色接龙”。这类“磨课”主要锻炼的是每一位上课者对不同课时的把握能力,以及对上一位执教者教学中有所遗漏或欠缺问题的补救、解决办法。这样的“磨课”时间短,准备快,对教师个人教学素质中诸如反应的敏捷性、教材把握的准确性、教学机智的灵活性等方面的要求比较高。经常进行这种“磨课”,可以从较高起点上锻炼教师队伍。
(3)“一枝独秀”,追寻课的通透
一位教师围绕一篇课文进行试教、反思,再试教、再反思、再上课,可以称之为“一枝独秀”。它的优点在于一位教师经过反复的实践、思考、改进、再实践,可以在最大限度上让教学过程贴近学生的实际,帮助学生找到最佳的学习方法,可以深入地思考教学中出现的某个问题,找到相应的最佳解决办法。这种“磨课”,对一篇教材的钻研和驾驭应该是各种“磨课”中最深人、最通透的。
(4)“个个击破”,探求课的纯美
教师个人或群体就某一种课型进行深人研讨的“磨课”,可以称为“个个击破”。教师们平时上课、“磨课”最多的往往是对一篇课文的“肉段”或“重点”,其实,在教学中光研究一个“肉段”或“重点”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夯实每一教学内容全过程,才能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因此,“个个击破”式的教学“磨课”,重点磨练的是某一课型教学内容的全程教学。只有进行这种整体性的一次次“磨课”,教学才能变得有序、高效,整体的课堂教学才能越来越纯粹,越来越完美。
(5)“顾镜自怜”,探索课的真实
实践新课标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反思型的教师,也就是自主成长型的教师。光靠别人帮助自己的教师总是比较被动的,也势必难以成为实践新课标的称职教师,而“顾镜自怜”式的“磨课”方法正是教师自主提高业务水平的最佳途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应将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实录,然后静心观看,使自己成为一个旁观者,来客观冷静地剖析自己的成败得失。这种“磨课”无需顾及别人的评价,既有利于保护自尊心,又可以真实地看到别人眼中的自我。这种触动或许是所有“磨课”中最震撼人心的,其效果也许是各种“磨课”中最好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