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重新发现中国儿童文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2-15 17:58: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重新发现中国儿童文学


方卫平



  记得十年前,我应王尚文之邀参与主编《新语文读本·小学卷》时,曾对一起承担其中儿童文学作品选编任务的伙伴们说,作为一套汉语课外语文读物,我们要格外重视对中国儿童文学作品的遴选工作。从中文世界的儿童文学阅读实际看,虽然翻译儿童文学和原创儿童文学均以现代汉语的言语形态呈现,但是很显然,两类文本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言语风格等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翻译儿童文学的文化认知和言语体味价值自然无可否认,但是原创儿童文学作品在展示母语的特色、丰富性和独特魅力方面,在儿童的母语体验、习得和语感培养过程中的特殊作用及其重要性,却是翻译儿童文学作品所不能替代的。

  整整一年的搜寻、阅读、比较、筛选之后,结果并不令人满意———我们的初衷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和呈现。在那套颇受各方关注和重视的语文读本中,本土儿童文学作品所占的篇幅并未达到我心目中预期的合适比例。因此,尽管读本出版后受到了广泛的好评,但对我来说,内心也同时留下了一份难以释怀的遗憾。

  这些年来,我一直想通过自己的工作,来弥补多年前内心留下的这份遗憾。在我看来,大约一个世纪以来的中国现当代儿童文学的艺术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一份值得珍视的历史遗产、一个有待不断发掘和重新解读的文学矿藏。事实上,有关中国儿童文学的各种选本已称得上汗牛充栋,其中一些选本的史料价值、欣赏价值也显而易见,但是,我依然认为,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和必要,秉持自身的人文情怀和审美理念,从散落在中国儿童文学历史长河和阅读记忆里的文本存在中,去重新勾勒、编织现代汉语儿童文学的历史脉络和艺术模样。我们也许会发现,在既有选本所提供的历史叙事和艺术眼光之外,中国儿童文学还可以被描画、呈现为另外一些可能的艺术风貌。这套“中国儿童文学分级读本”,就是期望以一种符合当代人文价值观和教育理念,反映我个人儿童文学审美理想的选编立场,来为当代的儿童读者以及那些儿童成长过程的陪伴者们,提供一套比较纯净、独特的原创儿童文学读本。坦率地说,在漫长、大量的搜寻和品读过程中,尽管我已有了比较充分的现当代儿童文学史方面的阅读积累和知识准备,但是,那些传统的、深入我们作家艺术骨髓的儿童文学创作理念和文化习性对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历史影响甚至伤害,仍然让我深感震惊。例如,许多作品,包括名家笔下的儿童文学作品中不时出现的暴力、杀戮、侵害等情节和元素,成为这些作品一种本能的叙事构成,而作家和一些选家对此可能浑然不觉。又如,不少作品怀着教育儿童的动机和“自信”,总是把儿童设定为一个被质疑、被否定的对象,作品中所潜藏、体现的童年观,也总是表现出一种否定性的而非建设性的价值判断和情感取向———“与童年为敌”,成为历史上许多原创儿童文学作品所呈现给我们的一种基本的文化姿态。因此,如何以今天的观念———其中涉及哲学上的、教育学上的、心理学上的、文学上的,等———去重新梳理、选择和呈现原创儿童文学中所裹藏着的那些具有纯粹和永恒潜质的作品,正是这套读本最主要的选评动机和方向之一。为了实现这样的选评设想,在具体做法上,我主要拟定和遵循了这样一些选评策略。

  其一,摒弃传统文学史观念和定论所给定的有关中国儿童文学的历史框架及其内容的束缚,以我个人的人文和审美理念、阅读和研究积累为依托,重新描绘一幅个人心目中的有关中国儿童文学的艺术图景。

  其二,更进一步,对一些重要的儿童文学作家及其作品的择选并不囿于惯常的判断结果,而是从个人的眼光和阅读体验出发,来进行某些重新选择和布局。

  其三,对于某些以往并不被专业人士及公众看重或重视不够的作家,而我个人认为其作品的艺术品位和价值在不同程度上处于被忽视甚至被遮蔽的状态,这套选本则凸显了某些打破常规的重视和安排。

  其四,在“分享阅读”板块,我希望这些赏析文字不仅是个人阅读体验的交流,同时也希望能够开辟一些有关中国儿童文学的新的解读视角和思考方向。

  总之,设定和践行上述目标,不仅是为了呈现个人的专业追求和审美趣味,同时也是想为读者、为学术研究提供一定的提示和参考。当然,我也期待在这样的选评工作之中,重新发现和解读中国儿童文学的心愿,也能够得到切实的实现。

  “中国儿童文学分级读本”的选评工作历时一年有余,其间得到了许多作家朋友或他们的亲人的支持和帮助。版权授权联系工作在多方努力下,尤其是在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历时半年多的全力工作下,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已经入选并进行了精心评析的作家作品,最后还是未能收入读本。从这个意义上说,这套选本还只是部分地实现了我的上述工作目标。

  对于我来说,这套读本或许只是一个起点。我相信,重新发现和解读中国儿童文学,是一个永远富有价值和挑战性的话题和目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2 06:56 , Processed in 0.16409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