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细节余光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2-15 20:55: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细节余光中


王莎 羊城晚报

  我很久不注意别人的细节了,虽然我是个重视细节的人,但更多时候看到的所谓高雅的细节,已沦落为社交场合的表演。而有一种细节,不仅是瞬间的感动,更是一种恒久的暖心的安慰。坐在电脑前,脑子里涌现出许多关于余光中先生的温暖细节。
  2004年冬参与筹备海峡诗会。诗会至关重要的环节即邀请余光中先生莅会
。虽素昧平生,靠朋友相助,我与海峡那边的余先生很快接上头,几次通话后便得到他的慨允。
  越临近诗会,我越如惊弓之鸟。某日报载余先生将在某日来蜀中参加诗歌节,真假莫辨,我赶紧致电,电话那端的声音不急不缓,他对那则消息只说了四个字“没有的事”。又说:“王莎,我答应你了总是会来的。”话不多,每个字很有分量,心里有了定力,“惊恐”被消融成一种轻松快乐的等待。
  在余先生离开成都前夜,我拿出专门到望江楼买的薛涛笺,请余先生为我抄录我最喜欢的他深情撑起的《六把雨伞》中的《友情伞》。当时陶陶然乐在其中,思维变得非常粗砺,没考虑两位老人下午才从峨眉山上下来又赴晚宴的劳顿。余先生也许对我无知者无畏式的莽撞习惯了,总是以长辈的宽厚慈祥壮我的胆。他看着薛涛笺微笑说“好漂亮啊”,拿起笔,在那张透着幽幽古韵的薛涛笺上,留下他的“录旧诗赠王莎”。
  诗会结束一年后,余先生作为昆剧《桃花扇》的文学顾问偕太太一同赴京,我去京邀他们秋天两次入蜀。余先生便请我和女儿共进晚餐。餐后欣赏《桃花扇》。我和女儿顶着北京春天凛冽大风,一路狂奔来到余先生夫妇下榻的宾馆。一入座,我坦诚提出自己的计划,请求他们九月二次入蜀。余先生安静地听完我的打算,然后温和地叮嘱届时把活动方案传真给他,“你的活动我总是配合的”。这句话足以让我记一辈子,无论何时想起,都会怦然心动,我感受到一种远古的侠义之气。
  仿佛一眨眼工夫,我们又欢聚于南方某市了。主人将我们安排与余先生夫妇毗邻而居。参会与参观,用餐与散步,四人亦步亦趋。近距离的接触,对诗文以外的余先生有了更直观的感性认识。他的隐忍守信以及绅士风度,是如此恰到好处在不同场合不动声色地自然流露出来。记得开幕式那天,温度高达40摄氏度,会后余先生被记者围堵,密不透风,衬衣汗湿一大片,而他尽力不使大家失望,认真回答每位记者的提问,很多问题此记者问过彼记者接着问,余先生都耐心地回答重复的问题。
  诗文外的余先生有个标志性神态———两眼圆睁,眼里蓄满惊讶、遗憾和幽默等等。一次闲聊,他看着我和女儿旁若无人逗乐说笑,便说:“刚才开会时我就看到你们又说悄悄话又低声笑,哪像母女,倒像是姐妹。”他又奇怪地问余太太:“女儿们怎么没有像王莎和宽容一样和我们这样说笑?”余太太“抗议”:“女儿们和我这样说笑时你当然没看到,你总是那么忙碌的……”余先生对自己的健忘睁大眼睛,继而“呵呵”地笑了。有天晚餐,感冒中的余先生将筷子伸向鸡丝,我们说感冒不能吃鸡的,筷子马上又伸向鸡蛋,我们说鸡蛋也不能吃的。“哦,母子都不能吃”,如同一个食欲正旺的孩子被大人突然克扣食物,余先生圆睁的双眼有几分不甘和委曲。我们先一愣,继而被逗得哈哈大笑。
  余先生隐忍到了克己的程度。奔波劳累,感冒发烧,为不拂主人的兴致也不想让大家操心,尽力撑着同参观共用餐。有天下午见他精神实在不佳,力劝他在房里休息,我留下女儿,对余先生说宽容就在隔壁,有任何事都可叫她。他终于同意留下,满脸歉意对大家说“不好意思”。我们游山玩水回来后,女儿说余先生房里很安静,偶有几声压低嗓子的咳嗽。怕他一进一出冷热不适,我们欲送晚餐进房,他坚拒,全身发冷的他穿毛衣戴帽子来到餐厅,谈笑风生如常。次日凌晨,我被一墙之隔的咳嗽声惊醒,大骇。当天我们就要飞成都,我赶紧叫醒熟睡中的女儿,打电话去隔壁房间,余先生果然病情加重,低烧未退,咳嗽加剧。他唯恐咳嗽惊扰大家,拼命克制,实在忍不住时,便以手绢紧捂嘴,几声沉重的钝音后,又是长久的安静。我们劝他不要忍,咳出来好受些。他总是若无其事地说“没有问题”。
  无论精神如何不佳,上下电梯余先生仍站一旁优雅示意女士优先,行李也不让我们帮着拎。见惯了公共场所男人女人气壮山河的粗糙粗俗甚至粗陋,一个小小的细节往往会将衣冠楚楚的人打回暴发户原形。抵成都次日晨,我去电,余先生说自昨晚开始高烧,且咳嗽一夜难眠。我问为何不打电话通知我们,以便及时诊治。他说怕打扰我们休息。我飞驰到宾馆后与朋友一起送他就医,病情不断反复,此后打了三天点滴。为能如期参加活动以及演讲,他非常配合治疗。他不忍拂崇拜者的热情,在宾馆房间输液,宾馆请他在留言簿上题词,近百本书的签名,都是在打吊针过程中或液体输完身体虚弱的艰难中完成的。滴完最后一滴药水,已是活动当天上午,他让我们稍等,换衣洗漱几分钟,出现在我们面前的余先生,着装一丝不苟,头发一丝不乱,气度从容不迫,只是脸颊更加清瘦。
  原定仪式成功举行,夜里九点回到住所。次日晚,余先生又健步走上大学讲坛,激情四溢的演讲与朗诵让千余大学生感受到诗歌之美,他们惊叹钦佩于余先生的博学。十天跨越两省的活动,如我这般国防身体也感吃不消了,何况一位病中老人。我常想,余先生可以有一千个理由拒绝我。我不是遇到过那些把胸口拍得山响,先说得花好月圆,最后连自己也不能自圆其说的人吗?我觉得他不计回报成全我的唯一答案,是他身上有颇具古风的君子之德。
  二次入蜀,余先生仍未了却向往已久的九寨之行,却带病兑现了他所有的承诺。我和送行的“小朋友”,与余先生和余太太在机场相拥告别。有位“小朋友”快要做父亲了,羞怯地请余先生为即将来临的小宝宝取名。余先生认真记下了这对年轻父母的名字。进入安检通道,他们一再回头挥手:“谢谢,谢谢你们……”
  其实伤感是如此多余,海峡哪会阻隔友情的延续呢?去年初冬的一天,我收到寄自南宁的特快专递,寄件人是陌生的。我小心翼翼拆开,一位陌生人在信中写道:余先生夫妇近日到南宁,给你们带来三盒巧克力,特嘱我寄给你们……我一下想起曾经无意中对他们说,我们一家三口尤其是我先生是巧克力的热爱者。没想到他们记住了,没想到包裹着温润情谊的巧克力,跨越千重山万道水到了我们手里。我马上拿起电话,和先生对着话筒轮流感谢,余先生余太太也轮流温和地说:一直不知道该给你们送什么好,现在知道了,就带到南宁请人寄给你们了。一天夜里快12点了,我已睡下,先生说余先生来电话,我赶紧起来。“你睡了?哎呀,对不起,对不起。”电话那端传来余先生连连表示歉意的声音。原来,他为“小朋友”来到人世的小宝宝取好了名,一共取了六个,他让我拿笔记下,对六个名字一一作了注解,让我转告“小朋友”自己取舍……
  对海那边的两位老人,多了一份牵挂,多了一份思念。我们会在传统佳节互致问候,会在电话里聊家常,我们女儿更高层次的求学生涯,也会征求他们的意见,并听从他们的建议……我想,在人情淡薄如纸的现实里,亲情也不过如此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07:44 , Processed in 0.07678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