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文化内核中的"群体意识" ——读易中天的《闲话中国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2-15 21:22: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文化内核中的"群体意识" ——读易中天的《闲话中国人》
  2007年08月27日
西安日报 亦杰

  易中天的新作《闲话中国人》,用通俗、生动的语言,对中国人的生活现象从具体到抽象,从抽象到具体,努力发掘其文化内核,并给予理论的阐述。他指出,中国人的种种生活现象,都可以从中国文化内核———群体意识中找到原因。他不是简单地称中国人“丑陋”或“高尚”,而是剖析中国人的文化心理。  
  易中天首先提出一个命题,叫“看不懂的中国人”。他举的例子是腐败。提起腐败,中国人咬牙切齿痛心疾首恨之入骨。渴望腐败的大约只有一种人——在种种权钱交易或权色交易中拉皮条的。奇怪的是多数人不喜欢腐败,但他们又离不开腐败。比如公款吃喝,我发现有些大骂公款吃喝是腐败的人,只是因为自己没有条件“腐败”才慷慨陈词,一旦有人请他出席公款宴请时,他是欣然赴宴的,且吃之无愧。但并不妨碍他们在讲台上反对公款吃喝或写文章声讨公款吃喝。连“自己的饭基本不吃”的角色也高喊“反对公款吃喝”,反了几十年,禁令年年发,而公款吃喝愈演愈烈。我猜想,恐怕没有几个官员敢拍胸膛:“我就没有公款吃喝过!”这是什么原因?易中天从中国文化的角度做了分析,老祖宗留下不少为人处事的遗训,有些遗训是互相矛盾的,如老祖宗教导我们要“见义勇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又告诫说要“少管闲事”、“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就是说“见义勇为”是对的,“少管闲事”也是对的。这种“二律背反”铸造了中国人的双重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耿直而又圆滑,坦诚而又世故,多疑却又轻信,古板却又精灵,讲实惠却又重义气,尚礼仪却又少公德,主中庸却又走极端,美节俭却又善排场,守古法却又赶时髦,知足常乐却又梦想暴发,烧香算命却又无宗教感,爱抱团儿却又窝里斗,爱挑刺儿却又会打圆场,不爱管闲事却又爱说闲话,懂得“只争朝夕”却又主张“慢慢来”等等,易中天把中国人的双重文化心理刻画得真真切切,每个中国人几乎都可以对上自己的性格密码,集丑陋与高尚于一身。易中天说“看不懂的中国人”,其实他已经看懂了。  
  易中天接着说:“要弄懂中国人,就得先弄清中国文化。”一个民族的文化方式或生活方式,总是体现着这个民族的文化性格。各种文化,都有一个“内核”,叫“文化内核”。“文化内核”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思想核心,是这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总纲。只有把握了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我们才有可能看懂、看透、看清中国人。他举了个请客吃饭的例子,席间,美国人各人点菜各人吃,各付各的钱,中国人不习惯,因为中国人习惯大家点菜大家吃,谁坐东谁付款。他从这件小事中抽象出一种文化精神,即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是群体意识,而西方文化的思想内核是个体意识。所谓个体意识,就是认为每个人都是单独的个体,是具有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的人,因为具有独立人格,每个人的选择和行为,他人都不能强加干涉,大至总统选举,小至职业选择,都如此。所谓群体意识,就是认为个人都是群体的一部分,群体的利益就是个人的利益,群体的价值就是个人的价值。我们长期受的就是群体意识教育,群体意识的积极作用是为集体主义奠定思想基础,负面作用是缺少独立人格。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时,不是首先思考“理”,而是首先看“公”看“婆”,这就是中国人文化性格的一个特点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2 00:51 , Processed in 0.078609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