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词花园的通幽小径
张玥
关键词 《唐人七绝诗浅释》(沈祖棻 著)
古人喜作诗词,更乐于赏析,自古以来解读诗词的作品层出不穷,其中不乏欧阳修、杨万里、严羽等名家手笔。现当代阐释诗词的学者仍然不少,名家有顾随、钱仲联、叶嘉莹等先生。
《唐人七绝诗浅释》是现代学者沈祖棻的著作,解读唐代绝句近七十首,言及唐至清代其余诗作近两百首。作者从技法、意境等诸多角度评点诗歌,浅近易懂。书中内容早年曾作为金陵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的讲稿,学术价值和耐读程度都非同一般。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话是有先决条件的。对于悟性好的人来说,没人教也能成大师,对于悟性不好的人可就费劲了。它让人想起严羽的“妙悟”说,总带着不那么亲近的感觉,像隔着层窗纱和你讲话。
沈祖棻先生到底是搞教育出身,她的《唐人七绝诗浅释》就没有拒人千里之外的姿态。这个“浅”字相当好,并不是指表面化的解读,而是指将唐诗的深厚底蕴解释得尽量浅显。当初这本书是作为教材使用的,学生们能听明白的,大众当然也能看懂。
这本书最妙之处,在于它不是就诗而论诗,而是在每一首作品的解读后,都附有相关话题的其他诗作。比如书中讲解王翰的《凉州词》,就兼而论及戴叔伦的《塞上曲》和李益的《暮过回乐峰》;讲解元稹的《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又兼及白居易的《舟中读元九诗》《蓝桥驿见元九诗》。
前者以“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对照“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透视唐代边塞诗中呈现的复杂情感;后者以“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对照“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玩味元稹、白居易之间的文友佳话,一则论唐代的一种诗歌题材,一则讲述诗人间的故事,其中间杂对意境、技法的解读,将短短的二十八字延展到极致,洋洋洒洒。这数首诗排列开来,犹如廊下徐徐展开的长卷,各自呈现山水风物的同时又相映成趣,令观者深感诗中滋味,品咂之后,意犹未尽。
这种在正文后附录其他诗歌加以对比的方式,在诗话中比较常见。但沈祖棻在引言中说:“不过,他们(诗话作者)都是兴之所至,随手记下自己的一些看法,不免零碎,此书则是有意识地广泛使用这个方法而已”。作者对唐诗极为熟稔,能从大量的诗歌中信手找到有相互关联的作品加以比照,无论品诗、论人、述说一种现象,还是探讨风格的演变,往往能从一个细节入手,扩展至一家一派,由小见大,由实例而阐述抽象的美学意蕴,将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直白地勾画了出来。诗人之诗,在沈祖棻笔下变为学者之诗。此书虽是赏析著作,看成指点诗歌创作的文字也未尝不可。
诗话作者中,有既善于评论又擅长写诗者,如欧阳修、袁枚,也有只能评点而创作平平的,如严羽——他的这一“特长”尤其被人诟病。沈祖棻先生属于前者,她的诗词一向为人称道,甚至有人说其与林徽因的诗“堪称双璧”。她一向注重将委婉细腻的情感注入在诗词中,由己推彼,自然能明了古人诗句中暗含的关窍。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是讲究曲径通幽的,若非在这花园小径中亲自走上这一遭,哪能找到柳暗花明的如许景致呢?
原载:《城市快报》2008年9月20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