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朱以撒]《书法审美表现论》---自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2-28 16:23: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朱以撒]《书法审美表现论》---自序


   书法审美及其表现一直是我饶有兴味研究的一个课题。晚近的二十余年业,书法审美是如此鲜活跃动,带有强烈的探险性,成为书法艺术领域中最有生机的一个部分。这个充满了激情而又渴望表现激情的时代,使艺术表现无论从走向、构想到方法、形式,都鲜明地体现了与任何一个时期不同的美学特征。
    我们有幸迎接并进入了重建文明的时代,书法艺术和其他门类一样,也开始了新的里程,尤其以个性的方式再现审美情感的真实。有许多书法命题摆在我们面前,祈盼得到解释和回应。作为书法家,是应该直面这个变革时代,通过自身精神舒展,摄取生存的必要信息,拓展意念的运作范围,升华审美境界。有鉴于此,通过某些方式越常规秩序,这在这个时代的层面上也已成为一种向往。在书 风嬗变中,在书法家取舍的标准里,都可以看到审美理想由平面而立体,由单纯而复杂,由单向而多向。这也使书法审美图式变得斑驳陆离、丰富多彩,成为对旧时书法审美判断的一种挑战。
    由于距离太近,要求真切地得出一个审美表现规律是勉为其难的,一切都在变化和进行,出人意料。这也正是书法审美思潮开放性的体现,其魅力无穷并以激越运动的状态向前。欣喜看到的是,一个活跃的书坛行为再也不可能以非此即彼的简单推理、评判来论说了。前卫式的创作,传统式的表现,都是复合的多层次的情感抒发的体现。相互之间的碰撞论争,并不是要寻找一条中庸之道 ,而是要拉开审美距离,形成巨大的差异性。我所看中的正是这种差异性,我一直以为个人表现的差异性还要加大。我们正是从这种不平衡或被认为不和谐的创作节奏和韵律里,看到了当代书法创作,审美变革的信息。
    当代的书法表现力如此地重视人的内在心理的再现,重视从情绪和心理结构上去把握创作生命的潜在变化。个人创作精神上扬,力求在创作中表现个性并融会到书法大潮中去,书法家和迫切地希望通过自身的精神舒展,摄取必要的信息,拓展表现能力的空间,拓宽自身的视野通道,补充心力的不足。这样,人们在审美过程中,依旧要仰仗古老的书法传统,一次以一次地亲近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柳公权……很难想象没有传统的囊助,没有站在古代伟人的肩膀上,我们的表现过程将遭遇何等的艰难。可是,当代书法家也更关注于自己的艺术生存环境,在这种环境中,使自我之感官和精神获得畅适,创造出更多的个性之作。当社会结束了自我封闭的状态,审美发展就呈现出积极的态势,甚至无所顾虑锐意向前。那种建立在小生产基础上的田园式的恬淡诗情削弱了,古文人闲雅从容顺其自然的治学求 艺心理被转捩。社会环境那跃动的、急促的紧张节奏,也就理所当然地灌输到书法家的笔下,书坛和书法家一样,明显地走向躁动不安。
    总有比较鲜明的一种表现方式来体现这种现状。我们赫然看到了当代创作的鲜明一幕,趋于行草书创作的书法家何其多也,行草书作品在这个书坛何其鼎盛。从行草书入手,不难找出审美心理的症结。与此同时,“现代书法”、“书法主义”、“学院派书法”等一些表现方式也兴盛起来。创作注定只有在一种不可重复、不可替换的差异状态中彰显自己。书法家群体在创作上永远是分分合合、合合分分,求新求异总是远远超过求平衡求规范。在不同创作趋向、不同方式的追求中,书法的技巧不知不觉地上升为首位。 我一直以为当代书法家表现上的技巧性所占比例太大了,甚至在一部分书法家眼里,技巧就是一切,技巧就是超越前人和今人和利器。这种想法使技巧的作用提到首位,而忽略了其他,甚至屡屡在书法展览中露面、 在书法大赛中获奖,掩盖了纯技巧给日后带来的亏欠,以为凭手中技巧可以达到艺术的腹地,进入核心,有这样认识的书法家不少数。
    这种缺陷是逐渐在审美中被认识的。一方面,书法家凭借符号所蓄载的信息探索个体能力的疆界,确认自己的创造性;另一方面,则会在探索中,不断对自身的行为作出反思、判断,从而获得有益的经验和教训。而要做到有深刻的反思、判断,仅凭技巧的新锐则无济于事。人是很难看清自己的,尤其汹汹的书潮中。只有一种特殊的审美距离,才能使人清醒。这时候,我会把眼光从现时投向久远,看到古人,看到古人与今人的不同。这面镜子,使当代书法家真正遵循起书法审美的规律来——从外驰到外省。就书法千百年的发展而言,书法的抽象性确立,书法自身的系统走向规范,意味着书法家已经进入一个被调控的境界。创作的成功只能是诸因素的综合。任何单一的发展都是有其局限性的。纯技巧的掌握似怀抱利器,却不免单调浅薄和片面,难以全面揭示书法之美和丰富书法的精神。因此,回顾古人,是可以看得更清楚一些了。古代书法力图通过个人自我修养途径来提升生存质量和创造境界,并为此不遗余力,在漫长的艺术过程中展开修持践履。一方面是学识上的积累、提高、先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文人,然后才是能纵笔挥毫的书法家。另一方面,是人格完善意义上的越凡人圣追求,摒弃卑琐,抵御庸俗,向人高雅、内圣,超越平庸,进入圣境。这显然是比掌握技巧更有意义,也更重要和深刻的。在此意义上说,书法创作并不能以字之优劣来评说书法家素养之高下。书法家生命力的强大和持久否,理应从书法家的内在修养找到答案,这是更高层次的界定。
    书法审美意识总是在发展的,不会停止。人文精神的勃兴,将使书法审美力量的所及、敏感和智慧大大提升,使形式更为活跃,内蕴更为丰富。千百年来,我们与其把目光停留在那些伟大的个体书法家身上,不如更充分地挖掘出他们背后厚实的传统背景。一个开宗立派的审美天才可以深刻地影响到一个时代或许多时代的审美方向,但是一个厚实的文化背景却可能培养出许多的艺术大家。就历史发展而言,代代相续而代代艺术审美各异。人固然喜欢正常的生存环境,希望这样的环境使审美精神得以畅适。然而,任何一种社会调控都具局限,有得亦有失。我们也毫不讳言削弱书法审美表现力的种种因素的局限,包括书法人、书法氛围、书法质量的局限。一方面是艺术内部审美进程的裂变、差异和极不平衡,另一方面又是现代文明与古典审美的冲突,使审美表现缺少大气象,带来了过分趣味化的结果 。从书法审美表现上,我们可清楚地看到这门艺术生存真实状态。书法语言符号在最初具备了自然特质,尔后延伸出了人工特质。自然符号与人工符号,不仅使书法家的审美活动在精神表象上体现出历史沿袭性和空间结构的文化延展性,也使书法家自身生存特质得到最鲜明的显示。换言之,当一种艺术审美的全民性结束后,要拓展审美的生存空间,也就比较艰巨了。
    新世纪的曙光已经照临在我们的窗口,在新的千年时,仍然会有这么一批执着而虔诚的书法家,在弘扬古典书法艺术同时,把它置于更广阔的文化空间,融会于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做动态的审美思考,使充分开放性的、实验性的态度结合继承的、求实的实践过程。应该要有前瞻的乐观,看到中国书法家在新的世纪里,创造出丰富深刻的审美现实。

   注:《书法审美表现论》,33万字,2001年10月由海峡文艺版社出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3 23:13 , Processed in 0.06883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