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书法教育推进学生素质发展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实施方案
江苏省常熟市董浜中心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和研究的价值
我国汉字书法艺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举世公认。它维系着中华民族之根,传承中华文化意识,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育部在《关于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中强调指出:“中国书法将汉字的表意功能和造型艺术融于一体,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汉字书写的美学价值得到了超越国界和超越汉字使用范围的承认。因此,写字教学可以陶冶学生情感,培养审美能力和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文化的理解,既有利于写字技能的提高,也有利于增进学识修养。”《语文课程标准》也对不同学段的写字教学制定了具体的目标和要求。我们开展以“写字教学”为基础的“书法教育”,将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加强写字教学”的要求,进一步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
我们以书法教育为抓手和切入口,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在整个小学阶段有步骤地掌握书法知识技能,发展写字的感知、欣赏、表现、创造等能力,接受书法艺术熏陶,提升文化艺术修养。
俗话说:“字如其人”。我们提出“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在书法教育中,以人为本,鲜明人文色彩,突出人文价值,重在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文化素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本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主要是:
1、传承文化
书法是文化的表征之一。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精髓,是艺术宝库里的一颗明珠,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是历代书法家才情和智慧的积淀。它突出地表现在:①生生不息的传承精神;②自由成己的创新追求;③天人合一的理性张扬;④博大坚毅的人格感召;⑤艺术化人生态度的彰显;⑥规范与灵动的和谐统一。我们要发挥学校教学的功能,不断培养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
2、感染心灵
教育是一种美育,书法教育可以给人以丰富的审美体验,通过书文的陶冶,铸成审美的心灵。书法被誉为“有情的图画,无声的音乐”。好的书法作品能让欣赏对象产生美的共鸣。一件潇洒的书作,为历代读者所喜闻乐见,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非常适宜。透过点画、结体、章法等具象构成,领略其力感、情感、气韵、风格等所产生的蕴涵美,体味作品中反映的生活美、自然美、点画线条美、结构造型美、语言美,在优美的作品感染熏陶下,受到美的教育,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3、塑创新人
每个汉字的笔画、结构、运笔方式都包含着丰富的内涵。书法作为一种传统艺术,一直被公认为能够修炼人品、锤炼性格。学书法,像蕴藏着丰富的宝藏一样,能把人带到一个五彩缤纷、神秘和谐的精神世界。
著名书法大家张大我曾说:一手好字,是文明的标志,知识的外衣,交际的翅膀,成功的阶梯。
现代社会需要集科学素质和人文精神于一体的综合人才,需要他们具有稳定的个性心理、敏锐的观察、缜密的分析、果敢的判断,需要他们具有较强的整体意识和大局意识;既要有敢为人先、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又要有耐心、细心、恒心和爱心。书法不但有着鲜明的艺术性和广泛的实用性,而且自身还蕴涵、积淀着德育、心育、智育、美育等因素,书法书写是“手脑双挥”(陶行知语)的产物,是一种“教学做合一”“引人向上的生活”。这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及内容,改变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拓展学校“立德树人”的渠道和视野。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开发潜能,磨练意志,健全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都是非常有益的。
4、提升素养
学生写好字既是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又是加强学生情感、意志、态度、兴趣、动机等良好心理素质培养以及身体机能训练的有效手段。书法书写,是一种多种感官“协同作战”的结果,需要屏息、静心、沉稳等,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协调、思维等能力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大有裨益。通过书法作品的展示、交流、竞赛、参观等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创造力、“学做真人”、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起着重要的催化作用。
我校自2002年以来,先后被命名为“常熟高专书法艺术教育中心实验学校”和“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委员会书法教育实验学校”。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我校写字教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8年,我校整体搬迁,异地新建,崭新的校园和硬件设施优化了办学条件,也为发展书法教育创设了更为有利的平台。通过本课题研究,我们将进一步整合资源,开辟新领域,明确新方向,推进以书法教育为主体的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打造书法特色教育品牌。
二、课题的界定
1、关于“书法教育”
开展“书法教育”,作为基本点,首先要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的写字教学制定的具体目标与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提出要“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还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第二学段(3~4年级)又进一步要求“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第三学段(5~6年级)有了更高的要求“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并“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和挖掘我国书法的内在价值,发挥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资源功效,进行有效整合,以毛笔书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笔墨为媒介,以欣赏和体察为起点,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文化艺术修养为旨归,通过丰富多彩的书法教育活动,让学生受到艺术之熏陶,汲取书法之精髓,逐步挖掘学生的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提升学生的品位,从而形成一种提高学生文化艺术修养,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模式。
2、关于“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主要由观念文化、制度文化、物化的环境文化、文化活动系统、校本课程系统等要素构成。它具有共性与个性同在,隐性与显性兼容,感化和强制共存,单项与综合交织等特点,我们开展以书法教育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将坚持以深化课程改革和发展学校文化为互相依托,互相促进,不断优化校园环境,使之成为一门蕴涵着无言之美和智慧创新的潜在课程;不断凸现班级文化,促进学生兴趣发展、个性发展、特长发展;不断开发文化活动,注重参与,注重体验,注重感悟,注重实践;不断构建校本课程,从而实现教学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学生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加强和发展学校以写字教学为基础的书法教育,促进以书法艺术教育为特色的校本课程建设,持之以恒,有效深化新课程改革。
2、进一步发挥书法教育的综合功能,有效提高师生的综合素养和人文素养,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倡导“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中华美德。
3、推进学校以书法教育为主的校园文化建设和特色建设,在“十二•五”中把学校办成苏南农村文化特色学校。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策略
(一)书法教育艺术环境建设
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建设以书法文化艺术为核心的校园教育环境。校园内增建古今著名书法家画像廊,古今著名书法家名品欣赏墙,学校师生优秀书法作品厅等,让学校的走廊、墙面、书法教室、展览室等充分展示书法传统艺术的魅力,介绍我国书法发展史,打造校园书法艺术文化。
利用各班教室,建设书法文化角,介绍书法名人故事、文房四宝史和书法习字技能,展示班级学生习作和学生书法心得。
(二)书法教育动态性文化建设
一年一度举办全校师生书法艺术节。通过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委员会、常熟书法协会、常熟高专书法艺术教育中心举行专家指导和展示活动,和小书法家见面活动。组织参加各级各类师生书法比赛活动,成立“少年书画院”,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学生书法兴趣小组活动,进行书法启蒙教育,培养书法新苗。在学生中建立“小书法家”评选制度,开展星级评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写字星级班集体评比条例,每学期评选星级写字优秀班集体,注重整班性学生书写质量的提升,鼓励各班互相学习,不断进步。
(三)书法教育校本课程建设
1、书法教育结合现行小学语文教学中关于写字教学的要求和规定,进一步发展教学课程体系,加强书法教育校本课程建设。组织有经验的教师编写校本书法教育教材。一至五年级每周开设两节书法特色教学活动课,安排每班定期进书法教室强化训练。
2、各学科教师人人关注学生书写方面应有的良好态度、姿势、字迹、习惯,力求每个学生各科书面作业都能写出一手规范、端正、美观的字体。改革学生作业评价,实施各科书面作业均有对学生书写评价。
3、改进课堂教学,探索书法教学模式。把握书法教学特点,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突出欣赏、品味、感悟、熏陶的教学方式或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升华“爱国情感”,提高“审美情趣”,催化“人格人品”,实现“教人化人”。
(四)书法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相应建立以校长亲自挂帅的“教师书法协会”,组织教师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探讨,不断提高全体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建设围绕本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的“教师教学论坛”和“书法沙龙”,定期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利用校园网络环境建立教师“专题博客”平台。每学期举行书法教学活动课的展示、观摩、评优活动,相互学习提高。为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聘请书法教育与实践方面的专家来校作辅导讲座。在青年教师中举行“三笔字”基本功比赛和优秀作品展览。结合以书法教育、学生素质发展、校园文化建设等开展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研论文的评比和交流活动。学校将教师的“三笔字”基本功和重视对学生的写字教学成效纳入教师考核范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