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对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3-8 10:42: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于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对话

  李  震     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语文教育工作者在语文教学的耕耘中不倦地追求。1995年10月23日,全国中语会在成都召开第六届年会,会议的主题就是“如何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吕叔湘、刘国正、于漪、张定远、陈金明等语文前辈都在会上发表了意见。之后,北京的《中学语文教学》、山西的《语文教学通讯》设专题进行讨论并推介这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在新课标实行的今天,如何“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仍是非常值得关注并应该全力践行的问题。但是,目前在新课标背景下,我们发现: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效率不高现象。
  张长松   在听课过程中我们感觉课堂效率不高主要表现有这么几种情况:多媒体课上学生看得饶有兴味,练的了了无几——语言训练低效;活动探究课上学生讨论热热闹闹,思考浮泛老套——思维训练低效;文本研习课上学生只顾走马而不观花,缺少个性体验——体验训练无效。以上这些课堂情形,有着欺人的外表,貌似丰盈,其实苍白,表面热闹,其实低效。
  王旭彤   张老师说得对。我认为最突出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形式主义的泛滥,远离文本。语文课堂是比过去活跃了,教师创设了各种比赛、游戏、表演等活动情境,有点像看电视,频道不断调换,其实没看到东西,表面的浮华更多地遮蔽了语文的本质,文本本身的魅力荡然无存,语文课成了大拼盘。另一种是有的语文课还是老路子,因为中考、高考的分数还是评价学生的语文水平的惟一标准,大部分教师还是为考而教,阅读教学公式化,用大量的时间来肢解教学内容,将语文分解成一个个“知识点”、“能力点”进行训练,试图用这样的方法来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活生生的文本被拆成了一个个毫无灵气的零件。
  李  震   是的。去年,我先后到沈阳、扬州、丹阳、镇江参加了四次大的语文赛课或者研讨活动,听了30多节高初中课。虽然这些课都是精心准备的课,但同样也存在着效率不高的问题。我在丹阳评课时就指出目前中学语文课存在三大问题:一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最能引起学生动态生成的诱因,但教师对学生的回答问题的评价总是软弱无力,不能很好地引领学生课堂语言的健康生成”;二是“拓展训练的思路带来对文本研读的冲击”;三是“生活资源的联系和挖掘带来语文味的缺失”。对于这方面问题,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到:“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正确地认识这一点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有着重要意义。
  徐立刚   新课标提出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习的和发展的基础。我国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说:“中文乃一切中国人心灵之寄托,只要中文长在,必然汉魂不朽。”可见,语文素养是一个民族素质的体现,对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必须以人为本,关注生命,为学生成长提供平台,为学生发展奠定基础。课程目标明确了,语文教学就有了方向。
  王旭彤   《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这对语文教学具有指导性意义,犹如一盏明灯,指明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可以少走弯路,提高效率。我们要关注的不仅有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言积累(文化底蕴),还包括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多方面因素。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内化优秀的汉语言文化成果,化语文知识为智慧,化智慧为能力,化能力为德性,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李  震   如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当务之急是要研究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策略和途径。
  张长松   对于这个问题,我还没有系统考虑,只停留在操作平面上的尝试。比如,每一节课我都要安排学生思考和练笔的教学环节,学生只想不说,是一个境界,既想又说,又是一个境界,既想又写,更是一个境界,三个境界都是有效教学,但是学生的收益则是大级差的递进关系。再如我在指导青年教师备课时,总是首先要求他每节课都能设计出探究环节,并要让他预设出学生可能出现的几种思维方向,并设计出应对预案,这样就可以减少学生讨论的盲目性。
  王旭彤   提高效率的策略和途径当然很多。我在设计《浪之歌》一文的教学时,先让学生整体把握,然后再细部分析。关于整体把握,我先让学生讨论,然后我做出这样的总结:“这首《浪之歌》是为海岸而歌,歌唱的是爱情;这首《浪之歌》是为万物而歌,歌唱的是博爱;这首《浪之歌》是为海浪自己而歌,歌唱的是执着和忠诚。”细部分析:如研读第一乐章中海浪的形象,我抓住 “韵”和学生讨论。我说:我们发觉翻译者也被这炽热所感染,翻译时都着意安排了相当明显的韵脚,我们来找一找,如:第一节:“人”、“近”(邻韵)、“分”;换韵为“里”“体”;第二节:换韵为“晨”“盟”“中”“吟”“吻”(与第一节同,大多为邻韵);第三节:换韵为“拗”“躁”;又换韵为“心”(与前两节相同,邻韵);第四节:换韵为“他”“下”,等等。同时,又有很多的换韵和交韵以使得诗在声音层面不显得单调。这样来安排教学策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徐立刚   对于这个问题,我说一点自己的思考。第一,要给学生留出读书的空间,全面地感受文本。第二,要尊重学生独特感受,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合作交流,共享差异,在差异中丰富和拓展自己。第三,要用教师对文本的感受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因为教师的知识结构、经验阅历、成长生态毕竟比学生丰富。没有通过读书及教师引领而获得的感性认识,学生就不会有自己的思考、感悟,更谈不上探究、创新与全面发展。
  李  震   吕叔湘先生在全国中语会第六届年会上的报告中指出:“要想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根本问题是语文师资问题。教师的水平高,才能教出好学生;教师的水平不高,学生中才会有少数或个别的由于自己用功有了成就,但是多数学生需要有好的老师来提携,来指导,所以归根结底还是师资问题,名师出高徒!”这段话值得我们深思啊。
  王旭彤   吕老说得很对啊。美国心理学家吉诺特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学工作之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与失败,我是决定性的因素。”对这句话我有同感,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是人,是教师。教师需要倾心,全身心地投入,认真对待;教师需要静心,排除一切杂念,决不旁骛;教师需要慧心,深入思考,博采众长;教师需要恒心,孜孜以求。
  张长松     教师的素质高了,就能因文施教。在教学过程中“文本”是载体,传达着浓浓的语言与人文的信息,文本又是媒介,师生借重它,开展对话,演绎交流。教材的体例与选文的取舍必然有其既定的目的,因此了解教材的编写体例,领会编者的编写意图,这是因文施教的前提;根据教师自己的理解对文本进行再加工处理,或深文浅教,或浅文深教,或长文短教,或短文长教,或全面分析,或选点重敲,这是因文施教的过程;在施教中,一文各有一文的侧重,一课就让学生有一课的收获,这是因文施教的理想结果。这样来处理,就显示出语文教师教学的基本功。
  李  震   语文教师的课堂功夫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课堂上如何设计语言实践的过程。我在新海实验中学听了东港中学施玥老师的课《甜甜的泥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施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片断:
  看课文第23、24段。这两段分别是怎样感情?该怎样处理语速、重读和表情呢?
  生:第23段是小亮发现奶糖化了,很伤心,要读的慢一点。第24段是小亮尝到土是甜的,很高兴,要读的轻快些,带着微笑。
  生:我觉得23段中“伤心地”、“呆呆地”、“情不自禁”、“抠”要重读。第24段中要重读“笑”和“甜丝丝”。
  师:说得很好。我们来按同学说的进行一下朗读比赛。分两大组。
  (一组齐读。)
  师:读出了感情的转化。特别是最后,我看到了好多同学们露出甜美的微笑。真好!那这组同学有信心超过他们吗?
  众生:有!
  (一组齐读)
  师:同学们品得真好,用一颗善于感受的心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同学们读得真棒,用我们的声音语言和表情语言再现了当时的情景,仿佛这个故事就发生在身边。小亮的遭遇牵动了我们的心。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施老师非常重视用朗读来贯穿。朗读的作用在于:它是用形象化的口语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的艺术手段。施老师引导学生用朗读来体会人物的心理,用朗读来表现人物的动作,用朗读来表达人物的感情,通过朗读感知文章的美学因素。这样训练,必然会使学生增强对语言规范的敏感和鉴别能力。
  张长松  李老师说得对。课堂上的语言实践应以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语言训练应有造境、入境、表情达意等几个阶段,让学生的见解能在一定的情境下,水到渠成地表达出来。课堂的语言训练虽然是预设,也应当让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自然生成,水过无痕。功夫全在课前对文本的研究、挖掘与动态设计上。
  王旭彤   我觉得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占有感性语言材料的方法。如我在执教《我的叔叔于勒》时,要求学生找出小说中的“我”对待于勒的态度的描写。这时有学生找出“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我设计了“三读”,一读的要求是根据文本朗读一遍;二读的要求是让学生删掉后面两句读,看看表达效果的变化;三读的要求是学生把自己当成约瑟夫有感情的朗读。通过“读中悟,悟中读”,学生感悟出从字面的人物关系看,“我的叔叔”也就是“父亲的弟弟”,最后又加上“亲”重复“我的叔叔”,看起来是罗嗦重复,实则是我对真情和亲情的呼唤,是我对叔叔深深的哀怜,也是对父母六亲不认的困惑、苦闷和不满的心理呈现。如果删掉,则语言显得平淡苍白,毫无感染力和表现力。这次语言实践设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徐立刚    语文课堂上的语言实践设计就是让学生读书不觉得有问题处创设问题情境。如《二六七号牢房》一文中,“从门到窗子是七步,从窗子到门是七步,这个,我很熟悉。”“走过来是七步,走过去是七步,是的,这一切我很熟悉。”学生读这些似乎很普通的句子,只知“七步”是写牢房的狭窄,往往不去思考蕴涵在“七步”、“熟悉”中的深意。于漪老师教学时是这样设疑:“这里为什么要写这四个‘七步’,两个‘熟悉’?为什么用来回往复的句式?”经过启发引导,学生明白了作者的用意:控诉法西斯囚禁革命者的罪恶,使学生认识到反动派残害革命者的凶残本质。通过跟随教师一起参与求知过程,学生懂得了学习语文不能浅尝辄止,要善于动脑,善于揣摩词句的深意,体味语言的魅力。
  张长松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总有一个提高的过程,“现场直播”既需要大勇还需要大智,我们最好是先从学生书面准备、读稿表达开始,进而再现场应对,书面表达可以让学生净化语言,规范表达,不知其他几位有何高见。
  王旭彤   当了解学生有了某种独特想法时,首先要及时鼓励他们敢于表达,主动地与同学、教师进行交流、探讨;其次还要鼓励他们善于表达,教师可将自己的思维过程剖析给学生听,给学生提供一个表达“范式”;第三,师生共同投入到各种不同见解的讨论或辩论过程中去。
  记得我在执教《四月的维也纳》时,让学生用一句话表达对“勇气”的理解。但是学生的见解五花八门,语言也参差不齐。此时,我及时予以指导,规范了表达手法,规范了句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张长松    王老师的这个语言实践设计的个例很好。课堂上语文老师就是要指导学生善于把自己独特的思维结果用规范的语言进行加工和表述。
  李  震   刚才,大家就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问题谈了看法,很有启发意义。虽然语文新课标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语文界也创造了许多很好的经验。但是,在操作的层面上还存在着许多误区,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但是这些误区的存在,富有智慧的语文教师会从这些“误区”中导引出语文教学的生长点。
  大家还围绕着“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策略和途径”这个很有现实意义的话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发表了很好的意见。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就必须遵循母语的规律设计丰富多彩的读写听说的语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策略和途径是多样的,语文老师一定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在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创造出新鲜的语文教学经验来。
  大家重点讨论了“指导学生善于把自己独特的思维结果用规范的语言进行加工和表述。”这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是当前在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学中“最具有价值”的问题,是有效教学的关键点,直接影响到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课堂情感活动的质量和智慧发展的水平。
  我们需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好好努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1 14:52 , Processed in 0.06535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