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研组建设的几点思考
湖北 张向东
【内容摘要】语文教研组建设是关系到新课程改革目标能否实现的重要因素之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教研组建设有其特殊性与时代性,更有其特殊的历史使命。教研组是新课程建设的主阵地,是语文评价方式改革与教学方式改革的策源地与实验田,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基地。加强其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与文化建设是语文教研组建设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语文教研组 新课程 评价方式 专业成长 组织网络
纵观历次教育改革,大家会发现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语文教学改革无一例外的都会处在风口浪尖,成为各方争议的焦点,甚至是口诛笔伐的对象。为什么?作为人文科学之母、自然科学之基,语文学科有其特有的科学内涵与学科规律,而且其内容博大精深,学科特点鲜明而且独特,以致于多年来难以形成一套相对稳定且能够一统天下的科学的教材体系,自然不能奢谈其他。但是,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有必要认真深入地研究其学科的科学内涵与内在规律,而且这一责任不应仅为大学、研究机构、“学科专家”所垄断,相反,更应成为一线的教学工作者及其所属的基层研究单位的重要使命。基于此,我们认为,对新课程改革具有风向标的指标意义的语文学科课程改革理所当然应成为课程改革的重点中的重点,而加强语文教研组的建设,提高其在教学教研中及新课程改革中的地位与作用,使其成为新课改的“发动机”,更是一项责任重大、意义深远的基础工作。
一、教研组与语文新课程建设
在本次课程改革之初,课程改革的倡导者提出了一个非常具有指导意义的建设性观点——“教师与新教材共同成长”。①这一观点的背后所体现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是:其一,教材编写者充分认识到,任何一本教材都不可能涵盖一门学科知识的全部,新教材的缺陷有赖于专科教师去发现、去完善,对几乎所有的语言学科的教材来说更是如此,不论是汉语,还是英语、法语、日语等,无一例外;其二,新课程的具体参与者与实施者,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才是探索教学改革及促进课程科学化的主力军,编者与教师的合作是促进课程改革成功的最关键因素之一。因而,担负教师业务指导与培训,承担教学组织与协同工作的教研组自然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阵地。
那么,教研组在新课程建设中究竟有着怎样的作用与地位呢?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实践新课程新教材,并努力为完善新教材做基础性工作
纵观建国以来的数套语文教材,如何给语文学科一个科学的定位,成为专家们争议的焦点。反映在教材的编写上,表现为篇目的选择、语法逻辑修辞知识的增与删、实用文体的选与弃、语文教学任务的变化等等,而这些变化无疑对一线教学工作会产生重大影响。但不容忽视的是,这些改革的动因一般都是来自国家的、上层的、政治的、专家的意见,而很少来自民间、基层或学术、学科自身特点。因为政治的、阶层的、学派的意见左右的语文教材,不但多变而且善变,这种多变性对语文教育本身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不仅仅影响着人们对科学规律的认识,甚至于影响一代人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和精神信仰。而作为教育教学的基层单位,教研组与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教学个体,其基本任务就是以科学的学科知识与素养来提高人、以严谨实用的教法学法来武装人、以正确的思想观念来哺育人,其有责任来实践教材,也有责任纠正教材、完善教材,更有责任改变学阀、政治、利益集团对教材的侵害与腐蚀。因此,在新教材的修订、选编与教材体系构建上,语文教研组应结合一线教学实际,多提合理化建议,加大与教育主管部门沟通与联系,提高对教育业务部门的影响力,成为教师个体参与学科建设的重要管道。
另一方面,还有一个全国统编教材的地方化的问题。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方的文化底蕴与人文环境差距很大。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仅要考虑到语言文字的规范化,也应考虑到地方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教研组更是完成这一使命的重要机构或平台。从这一意义上说,语文教研组是地方文化的保护者与推广者,对语言文字的丰富与传播起着重要作用。
(二)实践并完善新课程标准等基础性工作
这次新课改的一个亮点是,对影响中国近50年的教学大纲的一个反动,变大纲为与“国际”接轨的“新课程标准”。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姑且不论这其中的意义,只就语文(母语)教学的规律这一块来公论:如何使学生有更好的母语能力?如何接受祖国灿烂的文化?如何更好地认识自身与人类文明成果?这三者应该是语言文字教学的重要内容。而新课程标准对此或粗或细的论述都有待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实践、实现,发现其不足,光大其优点,尤其是在一个地域内做好12学年的细化与衔接,应该是教研组无法摆脱的责任。
(三)语言文字校本教材研发的主阵地
结合地方实际与学校实际研发校本教材是这次新课改赋予学校的重要使命或任务之一,也是新课改的亮点之一。而语文课能否有校本教材,如果有应该怎样编写,应当是地方教研机构研究的重要课题。语言文字作为地方文化的载体,富含地方精神与生活的特质,而语文校本教材应该是承担地方文化与精神传承的重要媒介。比如,襄樊作家所推介使用的襄阳方言,“孃孃”(niāng niang)普通话意为“姑姑”;贾平凹所代表的汉中文化;沈从文所沉醉的湘西文化;冯骥才所展现的天津文化等等。语文校本教材应充分认识地方文化对中华文化的丰富与推动作用,利用地方丰富的语言文字素材,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进而丰富中华文化的语言宝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