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78|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曹军庆文选[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5-23 17:01: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随笔
                            敬畏生命

                                

一群蚂蚁,能吃掉一头老死的大象么?结论是肯定的。当蚂蚁们嘁嘁喳喳、年长日久的咀嚼并且搬运着这头大象时,我不禁毛骨悚然。于不经意间,我充分的感悟到了生命的强大和渺小。
然而,在大象的生前,它会预知到这样的未来么?这是不可想象的。它的眼睛里看到的是森林、旷野、雄狮和猛兽。它缓慢而笨重的行走着,它当然很难意识到蚂蚁的存在:这些像沙子一样小的微弱生命,它们蠕动在尘土和草梗里,在大象的足趾间溃散和逃逸。
蚂蚁的世界里,大象喷一鼻水,就是冲天洪水。跺上一脚,就是强力地震。而蚂蚁的这些灾难,在大象那里不过是打了一个喷嚏、并且正好从这里路过。
当然,这都是过去的事情了。现在,蚂蚁们正在咀嚼大象。这一场景的背面,是一片黑黝黝的森林。正面,则是一条闪亮的河流。而大象,正倒卧在这面斜坡上。这面斜坡,绿草如茵。阳光从天空洒落。这是一个温馨的时刻,蚂蚁们的咀嚼和劳作显得平和而又不慌不忙。嘁嘁的响声,更显出了四周的寂静。
可以想象,大象是在穿越这面斜坡时,突然倒下去的。这面斜坡,它曾经无数次的穿越:它去饮水,然后返回森林。但是,这一次它倒下去了。它眼睛里的光亮慢慢褪去,意识也随之飘散。
在静静的观察了一些时日之后,一些蚂蚁开始试探着向它爬去。然后,所有的蚂蚁蜂拥而至。
终于,大象变成了一个庞大的骨架。骨架闪着白森森的光,上面的皮肉被剔剥得干干净净。它是这样的干净,甚至在上面无法找到一根肉筋。然后在某一天,一阵风袭来,骨架轰然坍塌。它因此变成了一堆真正的兽骨,一堆野骨,不再有大象的造型。
后来,有一位路人经过这里。他捡起两根象骨,相互敲击着。象骨发出梆梆的、像干劈柴一样的响声。路人自言自语的说:“嗬!真干净。”
我就是那个路人,面对那堆兽骨我坐了下来。我吸了一支烟,沉思良久。当然,这些都是我的遐想。我因此而感到震惊。无论如何,也无论什么时候,你都必须敬畏生命。在生命的世界里,就连一只蚂蚁你都不能忽视。
2#
 楼主| 发表于 2011-5-23 17:03:16 | 只看该作者
谎言的链条

                                                                                 

爱情,已变得奢侈,情人现象正悄然成为都市新时尚。拥有情人在圈子里是一件被认可也很露脸的事情。然而,我的一位朋友却发出了另一种声音。他异常疲惫地对我说:“我已是伤痕累累。”
说这话时我们两人在一起饮酒。正午的阳光透过窗口,照着玻璃杯里的啤酒。我说:“这不是一件很快活的事情么?你家里有贤妻,给你维系着一个家庭。外面又有情人,可以弥补感情上的不足。你还要怎样呢?”
朋友又喝了一杯酒,朋友说:“我活得好辛苦。过去,我只是觉得生活挺乏味,但却生活在真实里。自从有了情人后,我就一直生活在谎 言里。因为你必须经常地编造借口外出或不归,这是对你的家庭而言。对情人而言,因家庭的原因不能赴约,你又必须编造另外一套借口。这样,你实际上已经生活在了双重的谎 言里。更要命的是,一旦你说了第一个谎之后,你就必须永远地说谎。第一个谎言派生出第二个谎言,第二个谎言又派生出第三个谎言,以此类推。有时候,真实是无害的,你根本无须说谎。但你还是不能说真话。因为这个无关紧要的真话很有可能把前面的某一个谎言给戳穿了。因此,你的生活变成了一条谎言的链条。你必须牢记前面的每一个谎言。你的一言一行必须小心翼翼,因为谎言像地雷一样散布在你的生活里。你不小心踩响了一颗地雷,所有的地雷会被同时引爆。”
我也喝了一杯酒,我同意朋友的话。我说:“这是一种累。还有第二种累么?”
“第二种累是:你必须刻意地去呵护你的情人。如果是不经意的呵护,又能为对方感知,那是一种美。如果时时刻刻都要刻意地去呵护,就会感到疲惫。”
“那是你的情人不懂事,要是她懂事的话,她就不会让你这么累。”
“还有第三种累”,我的朋友接着说,“就是对未来的迷惘。很多婚外恋最终都演化成了一场悲剧,在开始的时候,他们谁也不希望会出现这样的结果。但悲剧还是发生了,那是因为到了最后大家已身不由己。”
望着朋友的脸,我说:“既然这样,你不如趁早全身而退。”
朋友苦笑着,“有这么简单么?你总得为对方负责吧。如果她是已婚女人,你得对她的家庭负责。如果她是未婚女人,你得对她的未来负责。我说的负责不是要和她结婚,那样的话,恰恰改变了我们的初衷。我说的负责是既不伤害她,也不伤害别的什么人。”
这时,朋友的手机响了。朋友看了看,说:“是她。”朋友起身就走。走了几步,朋友又折了回来。朋友说:“真羡慕你,平平淡淡是一种境界呢。”
我和朋友的一顿酒就这样散了。
3#
 楼主| 发表于 2011-5-23 17:03:53 | 只看该作者
支 撑
                                

一位朋友的家庭出现了危机。在那段时间里,好像这位朋友的精神都垮掉了:他脸色苍白,思维迟钝。对他来说,生活就像梦游一样。
我为这位朋友而担心,我不知道他能不能从这种困厄当中超拔出来。因为在我看来,来自家庭的苦难不知磨掉了多少人的锐气,也不知毁掉了多少人。毕竟,这是他生活中的一些隐秘事件,你无法帮忙,也无法真正地介入。你只能默默地关注,或者为之祝福。苦难就像火焰一样,在他的内部燃烧。
大约一年之后,我发现这位朋友已经顺利度过了他的危机:他看上去精神饱满,气色红润,说话底气充足。这正是他过去的模样。他恢复得很好。
在一次聚会时,我和这位朋友谈了很久,我问他,是怎样解决这场危机的?
他的眼睛直视着我,异常坦诚地告诉我,因为他刚经历了一场婚外恋。
朋友的回答让我惊讶。我以为:从爱的角度来说,夫妻是一个封闭自足的世界。任何外来的情感,一旦涉足这个世界,只会加速它的瓦解。而不会相反,比如说有利于它的修复。这是两人世界的排他性所决定的。
但是,朋友说,你忽略了另一点。
因为这段婚外情,朋友突然觉得他对家庭有了更强的责任感。尤其是,他的心里对妻子怀着愧疚心理。每次回到家里,他都变得小心翼翼,精心地呵护着她。因此,过去危机四伏的家庭一下子变得温馨而有情调。
这是过去没有过的事情。朋友是这么分析自己的,他这么作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他觉得对不起妻子,所以要尽量地迎合她、补偿她。第二个原因是,他害怕这件事露出破绽,被她抓住把柄。朋友在说到第二条原因时,不好意思地对我笑了一下,他知道我的想法:毕竟这种心理有些阴暗。
另一方面,朋友在家里也变得宽容大度了。过去不能容忍的一切,现在全都变得微不足道,可以容忍了。因为他的心里还有一条底线:这就是在婚姻之外,他还有一个支点,一个支撑。无论他受到了怎样的委屈,都可以在这里得到排解。
朋友的这些观点我不怎么赞同。我总觉得这么做无异于饮鸠止渴,或是因为头痛而吸服鸦片。它的结局无疑是致命的。
而朋友告诉我,他现在已经结束了这场婚外恋。他说,其实偶尔的一次情感冒险,也许不会造成大的伤害。
我苦笑了一下。不管怎么说,这位朋友是幸运的:因为在类似的经历中,的确还有另外一些悲惨的例子。
4#
 楼主| 发表于 2011-5-23 17:04:35 | 只看该作者
  午夜精神
                                       

在法国,午夜出版社只有11名职员。但就是这家规模不大的出版社,却在世界文化界享有盛誉。60年来,不断推出了贝克特、格里叶、西蒙、德维尔等一代又一代先锋作家。
午夜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它坚持特立独行的品格:不媚俗,不迎合。以“背叛”的姿态,坚守先锋性、前卫性,提倡创新。始终有一把高标尺,绝不降低品味,不出畅销书,不出通俗读物。允许“为少数人”——甚至“为未来”写作。不以蠃利为目的,惨淡经营。午夜不仅因此而生存下来,而且还在法国和世界当代文学史上争得一席位置。
其实,我们也有类似的例子。当众多文学期刊为了生计,又是“易帜”,又是改版,惶惶然变来变去时。《收获》杂志一直默默坚守着它的纯粹性和前瞻性。而且它不张扬,不说明,不解释,就这么做,一直这么做。它也因此蠃得了口碑,蠃得了尊重,蠃得了部分相对稳固的读者群体。并且成为衡量当代文学成就的重要参照。我不知道和那些变来变去的文学期刊相比,《收获》的发行量是否更小?
如果,在纪实类社科刊物、故事和快餐文化风行于市时,能有这么一家出版社,或者某一家出版社辟出这么一个空间:不考虑市场,不追求经济效益,专出高品格的探索作品。而且不是一时心血来潮,持之以恒长期坚持下去,作为一个品牌来经营。那会怎样呢?毫无疑问,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失败,因为难以维持而中途夭折。另一种则是成功,如同午夜那样终于推出了几位重要作家或作品:因此像一盏明灯,聚集起最优秀的顶尖作家,以团队的步伐向前迈进。同时,也照亮着读者的精神世界。
探索,是没有止境的。无论世界如何变化,人的内心都有一口隐秘的深井:那是渴望超越和得以提升的梦想。我们的出版界和文化界,谁有勇气去试一试呢?纵然失败了,也是悲壮的。而且一点也不可怕:想想看,那些大量复制文化读物的,就一定没有失败者吗?有时候,反其道而行之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与此相似的,是电影。当商业片、大片以及贺岁片纷至沓来,如洪水一样泛滥而至时,能不能有一两个导演坚持拍一些别的电影呢?如果真有这样的电影,从枪杀、恋情、搞笑之中突现出来,就一定没有观众和票房吗?这让我想起了格里叶的电影《去年在马里安巴》。它不但拿了电影节大奖,还蠃得了大量的观众。可能有的观众看不懂,但是,当他们走出电影院时,他们还在频频回首,显得意犹未尽。
5#
 楼主| 发表于 2011-5-23 17:05:16 | 只看该作者
坚 守
                                    

在我的朋友圈子里,他还在写诗,这让我惊讶。他的才华不是很出众,悟性也不是最好。所有的人,都以不同的理由离去了:有的去当官,有的在挣钱。经过十几年的奋斗和挣扎,几乎不约而同的打下了一片天地。当大家带着几分庆幸,在某一天突然回头眺望时,他们发现:只有他,还在原处。
无论以金钱、权势,还是以名望来衡量,他都显得潦倒。他满脸都是沧桑,一点也不起眼,混迹在芸芸众生里。他甚至没有爱情。对一个诗人来说,没有爱情意味着什么呢?
他很少发表诗作,也没有出版诗集。但他还在写,一个人默默地写着。
他对我说,他要一直坚守下去,哪怕到头来只是守着一片废墟。
说这话时,我注意到他的眼睛异常平和。没有那种具有明确指向的狂热和激情,就像在诉说一件很平常的琐事。我相信,不是每一种狂热和激情都能维系一生。而这种保持在内心里的平和,应该更具穿透力。
坚守,从来都意味着悲壮。坚守下去,似乎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终成大器。另一种可能是,一无所获。前者是圆满,是收成。后者是失败,用他的话说,是废墟。
如果是前者,他经受的悲苦和磨难都将得到补偿。而且,在后人眼里,这些悲苦和磨难将会升华为崇高,甚至成为经典。
如果是后者,那他所做的一切努力,只能是衰草夕阳。
这些,他好像没有想过。到底哪一种结果,对他更为重要呢?谁也说不清楚。他只是在做一件事情,这件事他非做不可。在这个喧嚣的时代里,他义无反顾地沉潜下去,沉潜在某一个不为人知的角落里。
他也许会永远的潦倒下去,也许到头来他真的只是守着一片废墟。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正在成为一种力量,或一种象征。当我像浮冰一样,在这人世上沉浮和漂流时,他始终牵引着我的目光。我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回过头去,追寻着他,探视着他。
可能,真正的英雄都是这样诞生的吧?他要么是一个成功的英雄,要么是一个失败的英雄:总之,无论最后的结果如何,他必然会是一个英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我们最初的朋友圈子里,他肯定是才华和悟性最好的一个。只是在当时,不为人知罢了.
6#
 楼主| 发表于 2011-5-23 17:05:50 | 只看该作者
   怀  念
                                

一个母亲,抚养着一个儿子。他没有父亲。在儿子十六岁的时候,母亲病逝了。这其间,母亲的艰辛可想而知。
儿子一个人活在世上,没有亲人。他很贫穷,四处漂泊。后来,儿子发迹了。到他年老时,已是儿孙满堂,家丁兴旺。
无论在儿子贫穷的时候,还是后来他发达了,每到母亲的忌日,他都要想办法吃上一顿肉。肉是白的,肥的,不加任何佐料,就搁在清水里煮。这几乎成了他那个家族固定的程式。
可是,多少年以后,儿子的家人不愿意再吃这样的肉了。他们说,吃这种肉就像嚼泡烂了的木料一样,一点味道也没有。这时,已经是老人的儿子总要泪流满面。他回忆说,在他最困顿的时候,有一年的这一天,他为了吃上一块肉,被人痛打了一顿。当时已是晚上,那一天很快就要过去。他刚好看到一个叫花子手上有一块肉,就跑过去抢了下来。谁知马上有另几个叫花子围住他,拳头像雨点似的落向他。但他哪里也不护,就护住手和嘴巴,异常艰难的把那块肉吞进了肚里。
儿子这么说时,他的家人都装出很感动的样子,每个人都端着这么一碗肉。但实际上,只有儿子一个人把肉吃了下去。他们往往一转身,就把肉倒进了泔水桶里。
儿子这么做,是在以这种方式怀念他的母亲。因为母亲在世时,最大的心愿就是能让儿子吃上一块这样的肉。所以,每次儿子端起肉碗时,都要噙着泪水,对死去的母亲默念一声:母亲,我正在吃肉呢。
儿子不给母亲敬香烛,烧纸钱,他选择了吃肉这种单纯的方式。他想,这么做是在达成母亲的心愿。随着时间的推移,儿子越来越虔诚,也越来越固执。
后来,又过了一些年份,儿子也病逝了。他的家人自然不再这么做了。当他们偶尔还能记起这个日子时,他们就象征性的烧一些冥纸。他们更喜欢这种既省事、又大众化的方式。他们以为,对死者来说,生者吃再多的肉又有什么意思呢?
7#
 楼主| 发表于 2011-5-23 17:06:36 | 只看该作者
过年的感觉
                                


这一日非同寻常。这一日就像一块丰沃膏腴的蛋糕,新年的钟声切下了第一刀。无论是谁:老人或孩子,举止优雅的妇人或汉子,富翁或穷人,谁都能得到一份。绝对均等。
因此,这一日是诗性的。它的诗性植根于最琐碎的喜庆和欢乐里。所有的心灵,都像花朵一样绽放。喜庆和欢乐洋溢在脸上,举手投足间,自然的带有了这种韵味。空气里也有一股甜熟和香糯的味道。所有的人都穿着最好的衣服,吃着最好的食物。这样的欢乐和喜庆,是发自内心的本真。它纯粹、彻底,毫不掩饰。因欢乐而欢乐,没有功利心。正因为这样,它更显真实,既不浮夸、浅薄,也不做作。这样的率性和不顾一切,难道不是诗性十足么?
作为诗性的延续,这一日又是神性的。宗教所言说的平等和博爱,在这一日得到了最真实的诠释。能说富可敌国的他可以过年,而一无所有的你就不能过年么?不是这样的。这一日就像一扇门,它面对所有的人打开着。我们微笑着,相互说着祝福的话。爱像河流一样在我们之间流淌,在这一日我们懂得了爱的真谛。就连雪花、雨水或阳光这样一些平常的物事,也能带给我们真诚的喜悦。
这一日,忧伤、悲苦和愁怨远离了我们。我们卸下它们,就像打扫房间时,扫除了一年里积下的所有灰尘。
然后,我们再起一个好头。来年已经在我们眼前展开,可以眺望,甚至可以触摸。我们想到的都是好事情,希望在这时候像青草一样萌生一片。
这一日,所有的人都敛去了翅膀,或者覆盖好了伤口,全都沉陷在巨大的欢乐里。积攒了整整一年的兴奋和喜悦,在这一日恣意的挥霍着。
每年都有这么一天。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永远的节日。在我们的生命里,勿宁说它就是欢乐驿站,等距离的排列在我们所有的岁月里。
8#
 楼主| 发表于 2011-5-23 17:07:16 | 只看该作者
待客方式

                                                            
怀念这样一种场景:三两个朋友,圈坐于室。或一杯清茶,或几支香烟,云天雾地,促膝交谈。交谈的话题可以随意变更,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指向,也不刻意要说清楚什么。就这样信马由缰,想到什么说什么。话语像唇边的香烟袅袅不断,友情便像杯里的清茶越泡越浓。这时,妻睡意香浓地从内室里出来,说声:该散了吧?就都看表,已经深夜了,真的该散了。朋友们便站起身,拍拍屁股,陆陆续续地都走了。走时,嘴里咕咕哝哝的,好像意犹未尽,或者依依不舍。
每每遥想深夜里的一窗灯光,想那灯光里正在倾谈的三两好友,我的心头便一热,喉头禁不住发哽。一种温暖的感觉,犹如久违了的感动重新回到我的体内。
然而,现在已经很难看到这样的场景了。
现在,倘若我要请客,我通常是要么请三人,要么请七人。这样,加上我就可以安排一场麻将,或者两场。倘若朋友们不请自到,我也同样办理。如果来一人我就请两人,如果来两人我就只请一人,如果刚好来了三个人或者七个人,那就再好不过了,我就谁也不用请了。过去,有这样一句话,说是怪酒不怪菜。意思是客人来了,菜平常一点可以,但不可以无酒。现在不这样说。现在说怪麻将不怪菜,意思和前一句话基本相同,只是把酒换成了麻将。
麻将就这样进入了我们的生活。麻将同时成为了我们待客的方式。除了麻将,朋友们在一起很难找到别的话题。我们已经越来越感觉无话可说了。我们在麻将场上奋力搏杀,真假难辨。我不知道在这样的搏杀里,我们的友情是被滋润了呢,还是被磨蚀了?我们现在更多看到的是:通红的脸膛,和汗津津的手掌。
过去的那一份闲适呢?
我一直在想:如果有一天,麻将成了我们做客或待客的唯一方式。或者说,麻将成了我们之间唯一的沟通。那还有什么意思呢?说到底麻将不是一种抢夺的艺术吗?如果真是这样,总有一天我们会把麻将这块遮羞布也给扔掉,明明白白地你抢我夺算了。
怀念那一窗灯光。真想与谁相约,一起回到那片温暖的灯光里去。要么诉说,要么倾听,直到深夜。
9#
 楼主| 发表于 2011-5-23 17:07:50 | 只看该作者
   青草的味道

                                                                          

暮春时候,我去墓地凭吊一位故人。归来时,我看到在墓 碑与墓碑之间的草地上躺着一个人。他摊开四肢仰卧着,嘴里衔着一枚草梗或叶片。我看到他的眼睛半眯着,脸上有一种痴迷的表情。他这种样子引发了我的好奇,我坐在他的旁边,点燃了一棵烟。
过了好久,他像醒了似的,也坐了起来。我递给他一棵烟,他接了,说:“你一定奇怪我怎么这样子躺在这里吧?”
我说:“是啊,不光你躺的地方让人奇怪,就连你脸上的表情也让人奇怪呢。”
他悠悠地吸了一口烟,“有一段时间,我一直在冥想青草的味道。”
他的说法让我觉得新鲜,“这么说,你刚才正在慢慢地品味啊。”
“我躺在这里,让身体最大限度地和草地接触。然后,我的嘴里含着草梗或叶片,但不咀嚼。只是轻轻吮吸,让汁液自然渗出。我感到那些汁液顺着我的舌苔慢慢渗进我的味觉。我几乎能听见它们渗进去的声音。”
“你真是个雅人,想不到现在还有人会这么细心地去体会一棵草。”
“其实,我这么做,一方面是为了真心地体验一下。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在不能见到青草的时候,能更好地冥想它。比如说,我可以这样冥想:青草刚刚被一场雨水洗过,正在阳光里闪亮。对于我的眼睛来说,它是一种什么味道呢?我就可以回味刚才的感觉了。”
他在说着这些的时候,我看到他的脸变得越来越生动。
“可惜的是,现在的城市里你已经很难见到青草了。对现代人来说,青草已越来越成了难得的奢侈。”他的眼睛里有某种东西闪了一下。
“因此,你就到墓地来了。”
“是啊,”他说,“我到这里来享受青草。”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5-23 17:08:22 | 只看该作者
内心生活
                                

其实,每个人都过着双重生活:一重是现世的,另一重是内心的。这并不意味着分裂。有时候,它们相互重叠。但更多的时候,它们是两个不同的世界。
我有一位朋友,他在官场混得如鱼得水。但我知道他的苦衷,他内心的苦痛,只有在他独处的时候才能体会到。
还有一位朋友,他看上去家庭稳固、婚姻幸福。可是,在一次喝了酒之后,他毫无保留地倾诉了他对另一个女人怀有的爱。而这个女人非常平凡,在一般人的眼里,比他的妻子要差很远。
我相信,一个人如果沉溺在他的内心世界里,他将是孤独的。因为他内心里的光亮或黑暗,只有他自己才能看到,与别人无关。我还相信,如果一个人不要内心生活,他同样是孤独的。而且,这种孤独将更为可怕。因为不管他如何张扬,都会显得缺少根基,没有底气和依傍。
有的人,因为内心的虚弱,而在外表上显得强悍。他们专门去做一些别人不敢做的事。另一些人相反,他们因为内心的强大,而不计较外表的孱弱。他们显得平和、自在,从来也不忘乎所以。
时势和机遇,造就了许多,同时也败坏和毁灭了许多。一个地位高贵的人,也许他的内心既卑微又委琐。而某一个匍匐在地的乞丐,却很可能有一颗高贵而伟岸的心。这不奇怪,一点也不过份。正如某一位妓女,她的内心从始至终都是干净和贞洁的。
我的第一位朋友,他会在官场上继续混下去。他心里的东西可能会得以保留,也有可能慢慢演变,这谁也说不清。我的第二位朋友,他的秘密也许一生也不会说给那个女人。但这并不妨碍他永远怀有这份情感。
通过强制或非强制的手段,你很容易从外部改变一个人。但在他的内部,这很难。
内心世界的博大和浩淼,远非外部世界所能比拟。有的人内敛,有的人外化。但无论怎样,每个人都是一枚钱币或一只巴掌,他既拥有正面,也同时拥有背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3 06:26 , Processed in 0.08814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