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国小学写作教学的一些特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3-13 20:43: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美国小学写作教学的一些特点

张孔义


美国从小学阶段起就非常重视写作教学。他们认为,写作包括复杂的多维度的认知能力,学生在掌握写作这一重要的交际工具过程中,会遇到重重困难,必须从小开始进行训练。而且,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是综合的整体的发展,听说读写各项能力之间是相互制约的、相辅相成的。某一项能力的发展过分滞后,都会影响到其他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为此,他们提出了整体语言教学观,即在语言教学中强调听说读写能力的互相促进,和谐发展。所以,美国小学的写作教学是与读、说教学同时起步的。

分析美国有关语言教学的课程指导书和语言教学研究论文,可以看出美国小学写作教学所具有的一些特点。

一、写作教学目标较明确

美国虽然没有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但有关课程的指导书一般都列出具体的教学目标,供教师参考和确定适用于他所教的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下面以曼杰尔利和他的同事所提出的小学写作认知目标为例,说明美国小学的写作教学目标:

一年级:1)写词语;2)写一个完整的陈述;3)写两个完整的陈述;4)围绕话题,学生口述,教师写,学生抄和读。

二、三年级:1)用完整的句子表达完整的意思;2)扩展中心句子;3)在初级水平上恰当地运用标点符号;4)选择恰当的词语;5)写短的段落;6)给朋友写信。

四、五年级:1)以个人经历和他人经历为基础的写作;2)选择适合交际目的和读者对象的写作内容;3)运用简明清楚的语言,多样的句子,常用的组织材料方法;4)进行写作准备、起草、修改完整的写作过程的训练。

二、重视从说到写的转化

儿童语言发展有一定的阶段性,首先学会听和理解语言,然后才有可能通过说来表达思想。儿童获得说的能力先于获得写的能力。利用已具有的能力作为学习掌握新的能力的基础,可以减缓学习难度。因此,写作能力的发展依赖于先前阶段所获得的说的语言能力发展的程度。能说清楚句段的学生是学习写作的基础。如果一个学生说话不连贯、不清楚,他的写作将可能同样混乱。可见,美国小学的写作教学强调由说到写的转化过程是很有道理的。

三、注意读写的互相促进

美国小学语言教育界认为,儿童能通过具体的阅读活动发展阅读能力,能通过具体的写作活动来发展写作能力。同时,儿童还可以从写作中学到有关阅读的策略,通过阅读获得许多有关的写作知识。这就是语言学习的整体观。儿童具有与别人分享想法和感情的天生愿望,一旦他们认识到语言文字的交际作用,有机会运用语言文字的工具,他们就会渴望进行阅读与写作,又在阅读和写作中促进了自身的读写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因此,美国小学很重视用阅读来促进写作。例如,读与儿童生活接近的故事,以这故事作为跳板,要求儿童写与自己相似的生活经历;读故事,然后要求学生改变故事中的某些部分或结尾;读故事的开头,要求学生续故事的结尾。

四、强调写作的交际价值

美国写作教学不只是为了单纯让学生掌握各种写作技巧和形式,而是重视教育学生认识到写作的交际价值和功能。美国小学写作教学比较重视写作的实用性,使写作练习起到真正的交际作用。例如,要求学生写信邀请家长访问学校,给郊游的接待单位写感谢信,给著名作家、演员、运动员写信。为了鼓励学生和别人交往,有的教师还设立班级信箱,学生可以写信给班上的同学和老师,或者和校内外的其他班级建立通信联系。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写作是交际的工具,它可以使人们分享各种想法。

五、各门学科共同关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不仅是培养学科的责任,其他学科的教师也结合本学科的特点,进行写作训练。这既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也是把写作作为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工具。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时,把阅读与写作和学科知识结合起来。例如写阅读报告,描述重要的社会事件或科学发现等。

六、强调教师写作的示范作用

教师写作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模仿写作行为的典范。入学前,儿童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成年人的听说行为而学会听说的。同样,儿童学习读和写时也需要观察和模仿成年人的读书行为。教师亲自写作是教学生写作的重要方式。要求学生写信、写故事,教师也写信写故事。教师写的文章不但是作为可供模仿的榜样,还向学生展示了写作过程应怎样进行的实例,为了让学生了解写作进行的过程,教师在黑板上当着学生的面进行写作演示。教师边写边向学生解释写作时内在神经过程在做什么,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内在的写作过程变为学生可以观察和意识得到的外显行为,以便于学生模仿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14:48 , Processed in 0.09698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