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矢志不移的书法作品收藏家
——记外海打工青年陈健松
--------------------------------------------------------------------------------
2003-9-16 12:42:48 江门日报 评论
在我市众多的打工青年中,许多人为了生活而辛勤工作在流水线上,他们在工作之余,或上夜大,或自学各种知识,或从事各种有益的活动,有的爱好写作,有的爱好绘画,有的热衷于各种运动。
在一代名贤陈少白的故乡江海区外海镇,从事手机修理的打工青年陈健松,却爱上了收藏书法作品。他至今已收藏了国内外中青年书法家的书法作品1000多幅,成为我市首屈一指的青年收藏家。
陈健松,今年30多岁,是外海镇天河电讯店的手机维修人员。为了收藏国内的中青年书法家的书法作品,他宁可节衣缩食,也要把金钱、精力花费在收藏书法作品上。他常常写信向书法家索要作品。有时候,寄去的书信如石沉大海;有时侯,人家答应给他书法作品,但要收取一定的润笔费。为此,他对自己的日常生活十分苛刻,不吸烟,不喝酒,一日三餐粗茶淡饭,一件衣服穿了好几年。他的执著和虔诚赢得了国内特别是北方书法家的好评,他们把质量上乘的书法作品源源不断地寄给了他。
陈健松收藏书法作品,不是纯粹为了自己。他有自己的目标、志向和心愿,那就是弘扬中国古老的书法艺术,让更多的人热爱中国书法。为此,他把自己多年的收藏在我市各地区进行展览。近几年来,他先后在新会景堂图书馆、五邑图书馆、陈白沙纪念馆多次自费展出收藏的书法作品。每一期展览,都吸引了大批的书法爱好者和收藏界的朋友前来观看和欣赏。陈健松今年又有一个心愿,那就是希望能自费到广州开设书法作品展览。
谈起他收藏的书法作品,陈健松如数家珍。为了更好地保留这些书法作品,他用数码相机把它们拍摄制作成磁碟和光盘。他打工十多年,至今没有任何积蓄,但面对自己经过千辛万苦收集而来的收藏品,他从心里感到丰富和踏实。
(本报记者 彭汉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