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西藏书文化之别//转载
我们今天所熟悉的书,日常生活里所阅读、使用、陈列、展示的书,其实,都只是历史最多不过一百五十年左右的书。而我们今天和西方社会比起来,会欠缺旧书,欠缺旧书店,欠缺旧书文化,许多原因也就很清楚了。
对喜爱藏书的人来说,旧书店是个不能不去的地方。因此,许多城市都有以旧书店闻名的街道,譬如东京的神保町、伦敦的查令十字路、巴黎的塞纳-马恩省河畔。而在华文世界里,过去北京的琉璃厂,台北的牯岭街,也都是大家可以琅琅上口的代表。因此这篇文章是从一些疑惑开始的:为什么当东京、巴黎这些旧书店继续以都市的地标而闪耀着,每年不断地举办着吸引许多人参加的旧书展之同时,我们的牯岭街、琉璃厂却淡出了历史的舞台?为什么伴随着种种出版业蓬勃发展的指标,我们的旧书店却没有相对应的成长?(虽然犹豫了一下,还是要说明一下这篇文章里所谈的「旧书店」是近于「古书店」,而不是「二手书店」。其间的差别,请参见附录一。)
我的思路是这么走下来的:旧书店是个行业的话,旧书就是这个行业的商品。因此在谈中西旧书业变化之前,应该先比较一下中西方的旧书,也就是中西方过去的书有什么异同。
我们需要多一个想象的动作,把自己拉回到一百五十年以前,大约清末的「过去」,用当时的角度来比较一下中西方的书,看看其中的差异何在。
首先,纸。
中国纸的文化,早于西方一千年以上。中国造纸,最早也是以麻类植物为原料,但是一方面由于是呼应毛笔书写的需求,一方面随着造纸技术的发达,原料的多元,纸张也越来越往轻柔的方向发展。西方的造纸技术,是由阿拉伯世界间接传播过去的。阿拉伯世界欠缺植物,造纸原料很长一段时间逗留在使用破损的衣料(亚麻布)阶段,造出来的纸质不够细腻,因此又使用浆糊来给纸面填料美白。西方世界一方面承续芦苇笔与鹅毛笔的书写需求,一方面受阿拉伯世界造纸的影响,因此开始造纸之后,以纸质的坚韧为尚。(到工业革命之前,西方有四百多年时间都是主要以麻布为造纸原料。工业革命,机器纺织大兴,欧洲棉织衣料多起来,才开始改以棉为造纸原料。同时,工业革命也给西方带来大量造纸技术之突破。)
再来看印刷和油墨。
印刷术有两种,一种是雕版印刷,一种是活字印刷。中国在第七世纪唐朝中叶发展出雕版印刷,第十一世纪北宋毕升再发明泥制活字,两者都远早于西方古腾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的年代。中国从雕版印刷出现之后就一路当作主流使用下来,反而把活字印刷当作是一种变奏,没有大力发展,其中原因,除了文字美学的立场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活字拼的版在印刷之后,必须先拆版才能再进行其它书的排版,而雕版却可以一次雕好之后长期使用,并且改字方便,因而在使用便利与经济效益上,一直是领先活字印刷的。利玛窦来华之后,就因为目睹雕版印刷比活字印刷之先进与便利而感叹不已。(活字印刷之所以逆转,呈现比雕版印刷更具合理性的领先,与十九世纪西方发明出「纸型」有关。)
中西油墨也有异。过去中国印刷用的墨料,是延续毛笔书写使用的墨的系统,适宜与柔软纸张的结合。而西方印刷用的墨料,延续以鹅毛笔书写的需求,一开始就要适合于附着在金属活字上,适宜和坚韧的纸张结合。(古腾堡最早印刷的两百本圣经,有一部份甚至是用羊皮纸印的。)
这种种条件的组合,使得西方的活字印刷是凸版,结合油性的墨料,坚韧的纸张,着重的是压下去的「印」(Press)。而中国的雕版印刷是凹版,结合水性的墨料,轻柔的纸张,着重的不是「印」而是「刷」。(把墨料涂在版子上,然后把一张张纸贴上去刷平再拿下来。)因而,以代表中国印刷艺术巅峰的宋版书而言,就讲究其墨色的「香淡」,而不是墨如「点漆」。
而中西方不同的印刷概念,又一路和纸质的走向相互呼应。雕版印刷只印纸张的单面,和纸张轻柔的走向相互呼应;金属活字印刷将纸张的双面皆印,和纸张坚韧的走向相呼应。
装订和封面。
在装订上,中国书的装订,从早期结合滚动条型态的「旋风装」(唐朝),到后来的「蝴蝶装」(宋朝),一直都主要使用浆糊与纸张来当作装订的工具。明朝之后流行的「线装」,相对于西方的装订虽然是十分轻柔的装订方式,但在中国书的发展历程上,却已经是后来十分「粗鲁」的装订方法了。西方则不同。延续着羊皮书的传统,他们对于书的装订,一开始就用皮革穿洞的方法,这样再接续后来以钉子之类的金属物来发展装订的技术,就一脉相承。
封面也是如此。中国书既然从纸张到装订方法走的都是这么轻柔的系统,当然就不可能突变出多坚硬,多铺张的封面。要保护书,顶多是用书匣包起来,而书匣主要也是纸质。相对地,西方书从纸张到装订方法既然一路走的都是坚韧路子,当然也就需要一种相配合的封面。西方书的封面一方面承续他们早期的传统,爱用皮革,一方面加上种种其它补强、装饰,所以就发展出十分结实又华丽的工艺。
附录一:和旧书店相关的一些型态
古书店:卖的是顶级的,有骨董价值的旧书,属于高价位。
旧书店:卖的是各种不同年代的旧书,有时间很久远的,也有不那么远的。旧书的价值也差异很大,多属于中价位,但也有高价位或平价价位的。
二手书店:年代普遍不远,多属于低价位。
廉价书店:只是打着二手书的招牌而已。许多是从出版社滞销或退书仓库直接流出来的。不能说是旧书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