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电子书包”进课堂进退维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3-13 20:41: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电子书包”进课堂进退维谷

徐楠 张晓东·书香中国网

这边新闻出版总署有关“将大力扶植电子书包项目”的声音刚落,那边厂商早已热火朝天行动起来。近日,盛大正式推出“Bambook”电子书阅读器,这款售价仅为899元的阅读器被各方视为最适合成为“电子书包”的产品。无独有偶,汉王科技也传出正在联手英特尔公司打造“电子书包”的消息。毫无疑问,电子书包正在从一个模糊的概念变成炙手可热的香饽饽。然而,燥热背后的事实却是,电子书包真正瓜熟蒂落,路途依然漫漫。

1000亿元大蛋糕引发产业“骚乱”

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在校生达3.2亿人,平均每个学生的课本为20册,每学期总印数超过60亿册,每学年达到120亿册,而学生所用的作业本是课本的数倍,每学期每门课按6册计算,将达到240亿册,课本和作业本加起来将达到360亿册,其总价值超过1000亿元。

这意味着,“电子书包”取代传统书包,至少有1000亿元的大市场,且不包括延伸的配套产品市场。事实上,“电子书包”属于教育信息网络化的重要终端产品,加之政府支持,其市场前景无疑是巨大的。

巨大发展前景引发了数字出版的产业骚动,据不完全统计,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包括汉王和方正在内的数十家电子书阅读器相继推出“电子书包”产品。“但这些产品根本就无法进入市场。”国内某知名电子书阅读器销售经理王维无奈地指出。

“我的生活彻底被‘电子书包’这4个字所打乱。”去年年底,王维被这家公司月薪近万元以及丰厚的公司福利所吸引,加入电子书阅读器行业。公司安排给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推广“电子书包”产品,王维就此开始了半年多的推销。

“‘电子书包’如今的定位是继早教机、电子辞典、点读机、学习机之后的第五代学生教辅产品,离真正意义上提供电子教材阅读的产品还相差甚远。这主要还是因为国内的‘电子书包’产品一直没有准确的概念和标准。”王维说,“大家都是各做各的,懂不懂‘电子书包’无所谓,但凡推出产品就往新闻出版总署等相关部门送,以便求得政府的资金扶持。就这样,整个市场被‘领赏’的风气所带坏”。

课本电子化:一场新旧出版业的博弈

王维这个曾经的IT产品“黄金推销员”在“电子书包”上却碰了钉子。“实现课本电子化从技术上已不成问题。但现在的难题就在推广和内容上。”翻开手中的文件夹,抽出为数不多的一张A4打印纸,王维开始为记者推销起了“电子书包”。

“我们这个产品的内容是由清华大学附中和黄冈中学各位老师制作的文字资料。并涵盖了近10年来的所有中高考试题,名师为每一道题做了详细的解题,而且产品内容涵盖了所有科目的教材。拥有书签、手写记录等功能……”不到5分钟,王维介绍完了他的产品。“但说白了,这仍是一个掌上学习机的升级版,你说能有人要吗?没有教材内容什么都是扯淡!”王维无奈地说,“‘电子书包’要想得到学校家长的认可,必须还得靠内容。现在市场上所有的‘电子书包’产品没有一个能提供完整的教材内容,我们现在卖的东西跟其他辅助教材设备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政府一边支持‘电子书包’项目的发展,但对教材内容又不完全放开?”王维一直心存疑惑。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相关政府官员为王维的疑惑提供了答案,“电子书包”最大的短板是教材内容。“只要拥有教材内容,‘电子书包’在全国普及也就一年的时间。我们曾做过调查,有70%的家长和学校表示可以接受拥有教材内容的‘电子书包’取代现在传统纸质课本。但关键是,教材内容一旦数字化,传统出版业面临的就是死亡。”这位官员表示,目前,国内至少70%的出版社是靠教材教辅资源生存,如果由政府要求出版社必须提供电子版教材,那么这些出版社所面临的就是死亡,而且,由于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的分成比例很难确定,所以教材数字化还是一件比较遥远的事情。此外,全国教材版本比较多,更新速度也比较快,教材出版在国内一直都处于地方垄断的情况,因此要想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电子书包”项目计划还需解决太多的问题。“‘电子书包’在未来的推广中,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利益必须得到保障,而现在实现这一保障,可能还是一件比较遥远的事情。”

电子书阅读器现有水平难进课堂

“我很不看好电子书阅读器成为‘电子书包’。”外研社电子音像网络分社事业发展部主任郑瑷瑷掷地有声。

针对一些人说电子书阅读器产业发展难题是没有丰富的数字内容资源,对此,郑瑷瑷也很无奈,“我们很早就注重数字出版领域。早在2009年外研社就设立了一个专门的‘数字资源中心’,开发内容管理平台、协同翻译平台等工作平台,并有20多人负责数字资源的数据整理、转换、入库等,至今已经投入几百万元”。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国内品牌的电子书阅读器让郑瑷瑷“瞧得上眼”,就连外研社推出的数字化辞典产品中最简单的搜索功能几乎都没有几家支持,更不要提深度的数字产品了。

就在前两天,郑瑷瑷去苹果中国“取经”,他们要学习如何在iPad上开发更合适的软件。去年4月份开始,外研社已经在苹果商店陆续发布了近百种学习课程软件和词典,将英汉、德汉、法汉等辞典数字化,变成软件放到iPad软件平台上,将那些放在孔子学院的纸介质辞典,放到了网上,供全球人下载学习中文。用户可以检索、收看视频教学、收听音频等。目前,这款软件已经在全球下载超过上万次。

郑瑷瑷表示,外研社如今的策略是,一方面等待一款功能强大的产品问世;另一方面不断做足内功,完善自己的数字产品内容,为以后外研社数字产品发展打下基础。

现在的电子书阅读器除了价格高、不够人性化、电子内容承载力不够等问题,在利益分配上还有待明确。她为记者算了一笔账:一本辞典如果定价50元,电子书卖到3或5折,再算上重新排版、设备方分成等其他成本,最后利润和图书差不多,甚至更低。而且目前电子书阅读器的数量依然比较少,没有形成大规模购买力,“电子书包”的发展并没有为出版企业带来量级的利润增长,这也不难理解出版企业不太积极的心态了。

行业巨头纷抢市场先机

电子书阅读器进课堂已成为当下热门话题,在这方面,被业内视为标志性企业的汉王显然落后了。到目前为止,汉王还没有一本真正的电子书教材。

汉王副总裁电纸书事业部总经理王邦江表示,“我们的‘电子书包’主要是针对学生的教辅类数字内容,包括从小学到高中的教辅图书”。王邦江坦言,电子书现在发展还不成熟。电子书阅读器取代课本真正走进课堂,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单就技术层面,就有彩色化、可以记笔记、价格成本、功耗等难关要过。此外,教育内容是否有效衔接、教育体制如何改革配合、电子课本如何收费、版权问题如何解决、新华书店体系如何安置、教学模式改变等都是摆在面前的难题。”

显然王邦江也知道出版社的心思,他们认为现在的电子书进课堂时机不成熟,如果要挣钱的话,必须在商业模式上有所创新,得到利益保障。他认为现在都是在“炒概念”,其实大家都是在摸索期,真正取代纸质教材还是需要时间。王邦江告诉了记者他们的策略——以教材教辅切入,作为学生的课外辅助伙伴,提供背单词、课外阅读等功能,类似于学习积累的产品。

针对类似于iPad的电子产品成为未来最有可能进入课堂的观点,王邦江并不认同,首先长时间看iPad还是会对眼睛产生不良的反应,尤其对于学生们还处在发育期,这样危害很大。目前,已经有E-INK的屏幕可以实现彩色效果。而且,iPad可以上网,孩子上网、玩游戏,或者浏览不健康的内容,这些都很难监控。他认为,还是要发展针对性强的电子书阅读器。

对于中国实现电子书阅读器进课堂,汉王公司电纸书事业部总监陈少强则显得信心很足,他向记者透露,北京市科委已经向汉王拨付了一批经费,用于“电子书包”的研究。他甚至表示说,随着计算机的发展,科技革新不断提升,半年、或者一年后,汉王能研制出让出版界满意的电子书阅读器。“对于最终进课堂的‘电子书包’采用什么屏幕,或者叫电子书阅读器还是上网本,亦或是平板电脑等都只是一个概念,关键是要市场认可。”王邦江认为,电子书阅读器要走进课堂,离不开政府的推动。

占据南方地盘的电子书阅读器“一哥”——易博士公司已经“悄然”上岸,要打一场诺曼底战役,志在抢占学生市场高地。

早在去年,易博士就制定了“甲壳虫计划”,目标很明确——锁定学生范畴,解决学生书包重的问题。易博士董事长杨洪告诉记者,他们与广东省出版集团数字出版有限公司、北京人教希望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电子书包”项目。该项目不是一般应用于教育的学习机、电子书阅读器和笔记本电脑,而是一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技术构建的新型移动基础教育服务的综合系统。以“内容+终端+平台”为搭建模式,为老师、学生提供规范化、个性化、交互式的移动教育教学解决产品,实现“教育无处不在,学习随时随地”的理念。此外,易博士的产品也率先把电子阅读器的价格降到了千元以下。

易博士虽然志在千里,也不得不始于足下。摆在眼前的难题并不少。“‘电子书包’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但是却相当不容易做。”杨洪有些无奈地说,“都知道出版业最大利润来源于教材教辅,如果直接推广,甚至是取代纸介质教材,肯定不会成功。为此,易博士提出了迂回路线,在教辅上下足工夫,成为纸介质教材的补充”。

即便甘愿屈膝成为教材的补充,也充满了艰难。甚至是做市场调查,也是困难重重。要么是学校不让调查,要么是调查的学生有意开玩笑、不认真,随意填写,最后作废。聪明的杨洪改变了硬性的宣传手法,这次他联合广州市教育局,为1600所中小学制作了亚运会宣传展板,但是每件展板上都印有易博士电子书阅读器易博士的LOGO标志。

此外,“电子书包”还存在产品是否耐用、使用者在阅读习惯上是否接受以及价格等问题。在美国,一本书也就20美元,一个电子书阅读器也就100多美元。而我们这里,显然不可能卖到100多元。

杨洪坚信,未来阅读器一定可以走进学生课堂。这就需要厂商不断创新,阅读器不是比外观、比价格、比利润空间,而是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市场。对于目前风光无限的iPad,杨洪表示,这类产品以后不会成为进课堂的产品。“iPad虽然我也买了一个,实事求是地说,所有人接触到iPad都会选择购买它。但是,我在看电子书的时候还是用易博士。因为iPad太多亮点,而且,如果多功能、多媒体的话,很难管控学生到底在拿课本做什么事情。”杨洪建议,国家应该成立一个共有平台,搭建一个公允的机制,将人民教育出版社、各地教育出版社的教科书放在上面,任何厂商都可以使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5 03:34 , Processed in 0.06689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