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善用教材的阅读资源滋养作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3-14 07:53: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善用教材的阅读资源滋养作文 

张玉新

  目前绝大多数中学生的阅读面其实很窄,你看看他们的课表就知道了,属于自己可以喘口气的时间几乎没有,要是老师讲的无聊,偷着看点感兴趣的书,让老师看到了轻则批评、没收,重则通知家长到学校接受同样的批评。

  我女儿姨表妹在高中的时候就是这样,女儿高中毕业,我把她读过的《少年文艺》《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散文》等多年的刊物和一些书籍给她,她当即拒绝,告诉我上课要是看“大书”,老师发现了当场打嘴巴。她只要练习册、习题集。这件事情我在全省新课程全员培训的时候,向全体高中教师强调多读书少做题,并且没有点出学校名,描述了那位可怜的中学生的阅读遭遇。会后一位和我同龄的中年男子走到我身边告诉我:“张老师,你说的这种情况完全属实,并且肯定是我们学校,我们校长就不许学生看任何教材之外的书。”现在,这位可怜的高中生毕业了,考上了大学,但是她十分苦恼,因为她除了听学校规定的课之外,不知道该干点什么,自然也不知道该读点什么。

  我不是为了证明自己高明,我在中学的时候,我的班级不排座位,来得早就坐好地方。在自己的班级和学生约定,今天你要是不想听我的课,就请自动坐到后三排,我一看位置就知道了,绝对不难为你。只要不影响课堂,睡觉、看闲书完全合法。我知道学生已经没有更多的空闲来喘一口属于自己的气,完全被绑架在学校这个莫名其妙的空间;我也扪心自问过,我照本宣科教给他们的这些东西,要是考不上大学,还有什么用?于是我坚决不“照本宣科”,翼健先生曾说我“离经叛道”并给予我高度的支持。翼健先生认为目前基础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目中无人”,而大家却高调宣扬着自己的学校是“以人为本”,并且将彻头彻尾的应试教育自诩为“为了学生的未来奠基”。

  这话可扯远了。我为什么主张作文教学要善用教材资源?上面叙述的种种现状告诉我们,学生们真没有时间读书,因此也不可能接触更多的文字材料,我们要是把通过读教科书来获得一点可资借鉴的机会也放过了,那可全玩完啦。

  如何利用教科书的资源以转化为学生作文的材料,这个问题十分复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自身对教材的钻研程度和教学悟性。要是教师也一直就在照本宣科,就难以从中提取相应的养分。

  第一,从课文提炼出相应的观点,以便在生活、读书中寻找相应的论据。

  《石钟山记》一文,苏东坡否定了郦道元、李勃的关于石钟山命名的理由,自己经过亲自探访得出了自以为正确的结论。这个过程截止到苏东波的自以为正确的结论,我们说,这个“正确”的认识是作者从实践中获得的;其实,人家郦道元、李勃也是通过实践的到的他们认为“正确”的认识。以上可以归纳为:

  结论一:正确的认识来源于实践

  但是这个结论并不新奇,如果停留在此,可能就要浪费了教材资源。如果教师曾经读到过苏东波只有的清代人对石钟山得名的探究,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验证,就会知道苏东波的观点也是局限的。那就是说,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郦道元、李勃苏东坡的观点都是有局限性的,但在当时却都有相对的整理性;只有到了现代科技时代才得出了绝对真理。

  这样就可以进一步归纳出:

  结论二:一种认识不是一次实践就能得出,要经过不断地实践才能趋于正确。

  这个推论,显然比上一个推论更有价值。将这个结论储存起来,用它来统辖在生活中或读书中接触到的事件、材料,就建立的自己的一个立意的文件夹。

  第二,用课文的观点分析生活现象或文字材料。

  某些课文的观点本身就是充满睿智的哲理、信条,不需要你去验证,只需要你牢记,你的认识力因为牢记这个信条得到提升。

  举例来说吧,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段材料:

  湍急的河上有条小船,小船上坐着一位哲学家和一位船夫。 哲学家问:“船夫,你学过外语吗?船夫答:“没有。” 学家又问:“你研究过历史吗?”船夫答:“没有。”哲学家摇摇头说:“那么你失去了一半生命。”接着,哲学家又问:“你学过数学吗?”船夫答:“没有。”哲学家说:“你简直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天有不测风云。这时候,突然刮来一阵大风把船掀翻了。船夫喊着问道:“你会游泳吗?” 哲学家答:“不会。”船夫说:“那你就要失去整个生命。”

  据说这是马克思给女儿劳拉法格写的一封信中引用的一则阿拉伯寓言。

  对这则材料的分析可谓五花八门,但很多分析都难以服人。例如:

  1.无论什么人,都既有所长又有所短,只有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强调互相学习,免于失败)

  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我们应该看到别人的优点,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强调自己学别人长处)

  3.一个自认为洞悉整个世界的哲学家竟因为没有掌握基本的求生技能而丧失了自己的生命。(强调人要有基本的求生技能)

  4.人是社会人,不必过分的考虑和宣称自我才华:对比自己弱的人,绝不要自以为是。(强调不要一技之长攻人之短)

  5.不要自我满足,骄傲自大,只知道纸上谈兵又有什么用,还不如来点实际点的有用。(强调不要夸夸其谈)

  6.眼前和长远的利益看着没有联系,其实只有知道现在怎么做的人才会更好的去筹划未来,人总在学习,也在丢弃很多东西,重要的是我们活的是否开心知足。(把数学这样的学问看做“长远”利益,把“游泳”看做眼前利益)

  7.只懂夸夸其谈而不出业绩的导购员就像故事中的哲学家一样,在市场的风浪中不经意间就会遭受灭顶之灾。(结合行业特点强调“销售”的基本技能)

  8.我们既不能太不把自己当回事从而“妄自菲薄”,又不能太把自己当回事从而“目空一切”,关键是要蓄势而发,在合适的位置,做合适的事情,尽到自己的一份责任。(强调要有中庸的心态)

  9.存在的就是有理由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其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不要轻视哪些看似低微的生命,他们往往更接近真理。(强调渔夫这样的人更具有对生存的正确认识)

  10.一个没有学会在人生长河中游泳的人,即使其他的东西学得再多,他也无法在这人生的长河中生存下来,因为他缺乏基本的适应和生存能力。(强调人要有生存的能力)

  你看够无花八门了吧。其中是提到生存的,都已经接近题旨。如果看看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下子就能拈出这样一段: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原来,渔夫所说的游泳代表的是“吃、喝、住、穿”这些“首先必须”的即第一性的东西,而哲学家所说的哲学、数学等所代表的是“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然后才能从事”的第二性的东西。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以上两条是我暂时想到了,有时间还要继续归纳。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把课文文本的阅读资源整合为可供写作借鉴的资源,对于阅读面狭窄的学生是不是会有一定的作用?这也算是一种“低碳”的教学原则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10:34 , Processed in 0.07172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