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文教学中常见的五种偏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3-17 21:38: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语文教学中常见的五种偏向

温儒敏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理念与方法有显著地变化,大家都感到现在的基础教育的确问题很大,并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必须改革。拿语文课来说,本来是“化育”人的课,是学生天然喜欢的课,可是由于“考试为本”,成了学生头痛的课。教师们也感到无奈。现在完全抛开中考和高考来谈课改是不现实的,课改与考试并非就水火不容,我们要做的不是被考试牵着鼻子走,要有些平衡,让学生既考得好,又不至于被题海战术败坏胃口,不会把脑子“搞死”,兴趣搞没了。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只要有心,总会有些改进的办法,无论如何不能退回到教育的考试的泥淖中去。这里我想结合对义务教育韵文课程标准的理解,对目前教学中常见的集中偏向提出某些看法。主要有以下五种偏向:



第一种偏向,不注重教学“梯度”,违背语文学习的规律。



首先是教材的问题。现在新编的小学和中学教材,都往新课标改革的方向靠,应当说各有特色,各有所长,这要肯定,但普遍不太讲究梯度。这和编写体例有关。过去的教材一般注重梯度,每一学段、年级,是指一个学期的前、中、后期,语文、知识点和练习的安排,都依照深浅程度形成一条循环渐进、逻辑式上升的线索。而现有的多种新编语文教材体例都变了,就是采用“主题单元”的框架结构,以主题来牵动这个课程计划。比如有的初中教材三年6册,费尽心思分别列出诸如“家国情怀”、“亲情歌吟”、“生命赞礼”、“品行善恶”、“艺术感受”、“亲近自然”、“时政聚焦”、“科学之光”等二三十个单元,每个单元三四篇课文,都是按照主题类型来安排的,选文自然也要从主题需要考虑,各单元之间本来应有的语文学习逻辑递进关系,就难于能照顾了。再说“练习探究”题,每课三四题,也都偏重主题内容方面,从语词表达等方面设计的练习题较少,也很难体现教学的梯度。有的教材可能意识到这个问题,特意穿插补充某些语文知识小版块,比较零碎,还是看不出梯度。现在通行的高中语文必修课教材也大都采用主题单元框架,有的甚至把初中已经有过的部分“主题”重复一遍,加上必修课时间缩短到一个多学年,更谈不上梯度了。



这种主体单元结构的变法有无好处?有。就是课文内容相对集中,分阶段围绕某一方面主题来实施教学,凸显所谓人文性。问题在于用主题来划分教学单元或版块,往往顾此失彼,很少考虑难度系数和教学适用度,也难以体现语文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规律。教材编写的这种新的偏向,是片面理解“人文性”所造成的。当初教材编者可能是为了通过审查,刻意凸显选文与内容的创新,在主题编排上花费很大功夫,相对就忽视了梯度以及教学适用度的要求。
2#
 楼主| 发表于 2011-3-17 21:39:08 | 只看该作者
现在教材编写基本上都是出版社组织班子,以项目形式分头进行,编高中教材的不太考虑初中,编初中教材的不太考虑小学,彼此的衔接以及梯度更成问题。教材的偏至,已经给一线教学带来一些麻烦,造成教学梯度的丧失。我建议今后教材修订要认真考虑梯度问题,要讲究规律。最好放弃这种主题单元的体例,回到语文学习的主线上来。从小学到高中,每个学段语文教学要达到怎样的基本要求,这些要求可以分解为哪些主要方面,又如何在选文、联系与教学活动等方面体现,都要通盘考虑。

好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很快就会公布,其中对每个学段必须到达的标准都有规定,可以供教材编写者参考。当然,教师们不能等到新教材修订出版后才上课,那可能要等上几年。现有的教材继续用,注意在梯度问题上有所调整就是了。 不必死板地按照教材的体例和顺序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各自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对现有教材做必要的调整。要认真参考新课标对不同学段的要求,结合自己所在学校及学生的情况,对教材的单元结构进行重组,遵循由浅入深的规律开安排语文学习的某些基本要素,课文单元的组合服从这种新的安排。比如这两周的课重点是讲解和练习“浏览”,下两周的重点是“群读”(瞬间能看一组词);这一单元侧重学习描写,下一单元的重点学习议论,等等,是。以“基本要素”的侧重点来组织教学顺序与线索,课文则是服务和体现这一顺序与线索的。如果感到这样“工程”太大,难于操作也可以仍按照教材的单元顺序以及课文的“基本要素”方面靠一靠,就是说,尽量回到语文学习与训练的框架上来安排课程,讲一点梯度,而不是“主题先行”,把教学计划弄得很凌乱。

为何现在的语文教学不太讲梯度呢?除了教学和教材体例的混乱,还有更深层的原因,就是“急躁症”。一切还是瞄准考试,便都很功利,很急躁,都在搞“提前量”,随意增加教学难度。过去高考的紧张从高二后才出现,现在的高一就进入紧张的备考了。连初中生也总被提醒准备考大学,们剖析额高中的课就搬到初中来学了。这种紧张还波及小学,甚至幼儿园、学前班,都在搞课程学习的“提前量”。有的学前班就要求孩子认识3000汉字,上小学一年级就必须会拼音,二年级就开始写作文,等等,一级一级都是超负荷的提前量,太不正常了!课改后高中分为必修和选修本是个创举,可是有的学校1.25学年必修学完后,马上转入高考备战了。还有的刚上高一,就大量练习“高考瞭望”、“高考攻关”之类习题。真是适得其反。课改本是要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可是搞了多年,并没有把负担搞下来,有的还加重了。这里当然有社会原因,竞争加剧,转移到教育了。但从课程教学本身检查,一切面对中考高考,不断搞提前量,层层加码,必然是不讲梯度,违背规律,搞乱脑子。

这次课标修订,重新强调了教学的梯度,这是很值得重视的。比如,小学低年段识字量就降了一些,提倡“多认少写”,并不要求都“四会”。拿阅读教学来讲,课标强调不同学段都要有梯度。小学一二年级,阅读教学主要还是激发兴趣,让孩子开始接触阅读,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能够多多少少做到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一开始最重要的就是尊重天性,培养“兴趣”。道路三四年级,开始学习默读和略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粗知文章大意,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而到了第三学段,五六年级,阅读才有速度要求,要让学生学会浏览,能初步阅读叙事性作品。作文教学呢,也有梯度要求,能用几句话写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事物,就可以了。到小学高年级,也还是不完整的作文,多以叫“习作”,要求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时还没有必要把各种文体分得那样清楚。道路初中,才开始有作文,要求能写简单记叙性文章和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高中呢,作文开始有文体联系的要求,一是理论类,如评论、随感、杂文等;二是实用类,如提要、自荐书、考察报告、研究报告等;此外,还可以尝试进行诗歌、散文等文学类的写作。注意,高中作文是把理论类和实用类写作放在前面,这是基本的,然后才是尝试进行诗歌、散文等文学类文本的写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5 05:06 , Processed in 0.07016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