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头脑最清醒的那个人
■周金蓉
我的故事
故事1:把心结打开
上午7:30,我对全校进行完晨检后,九(6)班学生赵琳对我说她要退学,并说她和爸爸约好了今天来办退学手续。赵琳身材高挑,皮肤白皙,外表文静,给人的感觉是一位“内秀”的女孩。上周学校在抓仪容仪表时,我因看她的头发过长而说过她,她还写下了说明书,从她的书写和内容看,她的文化功底是相当不错的。她说:“老师,通过上次你处理我披长发的事情后,我懂得了校纪班规对于一个学生成长的重要性,我从内心里佩服您、敬重您。其实,我以前学习成绩很好,也能从读书中寻找到乐趣,但现在彻底厌学了。您也不用劝我,这是我自己的问题,请您帮我办理退学手续。”
在她强调坚决退学时,我拨通了她爸爸的电话。她爸爸正在赶往学校的路途中,在电话里表现得无能为力,但表示还是想让她继续求学,并拜托我劝一劝她。在此期间,我以心理咨询师的身份,按心理咨询的程序,以及心理学的有关原理、方式与她展开了对话。我很真诚地说了对她的印象,帮她分析了摆在面前的问题和矛盾。经过一番交谈,我完全取得了她的信任,她开始边哭边说。她父亲原来是经商的,经济条件很好。后来被别人骗了很多钱,父亲又因心脏病需要安装心脏支架,无力支付这笔高额手术费,她不想给家里增加负担,这是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是,父亲给她学业上的压力太大,要是发现她不好好学习,开口就骂,举手就打……
找到了她的“心结”,下一步是怎样帮她解开“心结”,过上正常的中学生生活。我把她爸爸请到二楼会议室,进行了一次长谈,让她爸爸意识到自身在对待女儿教育上的问题。经过我的开导,爸爸向女儿道了歉,并向女儿说明了家中境况,并不是女儿想象的那样困难。表示今后要尊重女儿,理解女儿,但希望她能继续上学,完成好自己的学业。父女俩相互拥抱,女儿放声大哭起来。
看到父女俩“心结”解开,一身轻松,我心中也感到莫大的欣慰,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这位父亲离开学校时,紧紧握住我的手,对我表示由衷的感谢,她说我帮他们父女俩解开了积怨已久的“心结”。
故事2:敢于应对挑战
胡老师生病了,新来的年轻女教师陈老师接替她上八(4)班物理课。学生却对这位新来者表现出怀疑和不信任,甚至课堂上有不欢迎和抵触行为。第一次物理课,陈老师刚开始上课,学生于灯竟然冲着老师喊了一声:“讲的什么东西,一点也听不懂,没有我们胡老师讲得好!”陈老师恼羞成怒:“不想听就出去。”于灯回答:“出去就出去!”于是冲出了教室。
事后于灯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但陈老师不接受道歉,并表示:只要于灯在八(4)班,她就不教这个班的课。师生双方矛盾激化了。第二天,家长来到学校的政教处找我,我感到了事态的严重性,必须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在于灯父子在场的情况下,我引导于灯换位思考,让他认识到实际上他是向老师发出了挑战,给了老师难堪。
随后,我把陈老师请到了办公室,讲了这样一番道理:现代的中学生不同于以前的中学生,自我意识强,知识面广,何况你新遇到的这位学生智商情商都是一流的呢?你遇到了学生向你发出的“挑战”,作为老师,如何去“应战”,靠的不是师道尊严,不是打骂对吼,而是教师人格的魅力和教学的艺术,是包容、理解和尊重。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一席话后,陈老师还是接受不了。我又来到初二年级组,建议班主任黄敏老师针对这一件事开一个主题班会,既有针对性,又有实效性。
第二天上午,八(4)班举办了一次主题班会——“让和谐永驻我心中”,并请我和陈老师参加。班会上,于灯当面谈了对这件事情的认识,并向陈老师赔礼道歉。在学生们精彩的发言中,陈老师渐渐解开了心中的疙瘩,放下了架子,真诚地向大家说了声“对不起”。陈老师以谦虚、真诚、和善来“应战”,赢得了学生的阵阵掌声。
最后,班长请我发言,我把徐悲鸿的格言送给了学生们——“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并告诉他们,一个教你知识,教你做人的老师都得不到你的尊重,一个生你养你的父母都得不到你的感恩,还指望你去尊重谁、感恩谁呢?我对陈老师说的是,面对师生矛盾,面对学生的挑战,教师应勇敢面对,真诚对待,沉着、冷静、机智地“应战”,“化干戈为玉帛”,细微之处方显教师的魅力,应对挑战才现智者的尊严。
故事3:智慧的较量
八(4)班的小辉今天又迟到了,而且还戴了顶棒球帽。班主任小林不能接受,小辉又觉得委屈,早上上学出门时,因为头上有伤,天又冷,妈妈提醒他戴个帽子以保暖。来到学校班主任又不让戴,感到特别委屈,所以当老师要他取下帽子时,他竟然和老师对吼起来。老师无法接受,竟然发展到师生对打起来。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一幕,我提出:师生都站在反思自我的角度,自省一下自己有没有伤害对方的语言和行为。大约过了10分钟,学生小辉主动检讨了自己本学期来的种种不良表现,但他最后强调,即使我再调皮,也不应挨打。是的,学生在学校是接受教育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对学生的权利界定得非常清楚。如何说服小辉,是对教育艺术和智慧的考验。小辉是一位智商很高,却缺乏家庭温暖、体育特好,也很明白事理的孩子,但要说服他,让他心服口服,无疑是一场智慧的较量。既不能影响班主任在他心中的威信,又要让他心服口服地承认自己的错误,承担该承担的责任。我认识到了这场矛盾的焦点在于:班主任的高标准严要求和他自由散漫的低标准相矛盾。其实班主任是一位非常负责的老师,对学生学业的要求很高。要说班主任的错,错在不冷静地举起了拳头。我想老师此时很难受,老师也在反省自责。一番话说得小辉茅塞顿开,他走到班主任面前,真诚地向他赔礼道歉并表示愿意承担该承担的责任。
班主任小林也是满腹委屈地向我数落小辉的种种不是,认为一切都是为他好。我也相信班主任在小辉身上所花费的心血和劳动,但在未见成效的情况下不免恼羞成怒。我用一件件事例一步步地引导班主任小林认识到:老师的用心良苦和责任感,学生小辉不领情,其原因是他心理上不接受班主任处理问题的态度和方法。若班主任认识到这点,转变对待学生的态度,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了。
双方通过反思后,认识都有所转变。再次面对对方时,师生两人互相道歉,小辉表示以后遵章守纪,从严要求自己;小林也向学生道了歉,表示今后改变工作方法,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爱护学生。
我的感悟
反思1:素质教育体现在生活的细节中
2008年12月,在湖北省素质教育学会的成立大会上,华中师范大学前任校长章开沅先生通俗易懂地解释了“素质”:“面前的这瓶矿泉水,不管喝完没有,散会后离开座位时你把水瓶带走了,你所坐的位子干净整洁,这就是素质。”
素质教育并非高深莫测,它存在于生活之中,通过生活的细节表现出来,细节看素养。学生素质是由综合能力决定的,而综合能力中必不可少的就有考试能力。个人素质离不开文化素质,文化素质的积累主阵地在于课堂。考试是检验和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必要的考试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不能一味地否定“考试”,要给它一个恰当的定位,素质教育不能排斥“考试”。
反思2:素质教育在实践中需要我们坚守
新课改所倡导的“面向全体学生,以生为本,合作探究”是个很美好的理念,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育者遇到问题要么放一放,要么绕道走,使问题积重难返。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这需要我们的教育者去坚守。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因为教师自身能力和水平不足,往往难以满足或者应对学生的挑战。绝大多数教师爱岗敬业,但对“以人为本,德育为首”的理念的理解和实践缺乏深度和高度,大多注重传授学生知识,把育人工作看成是班主任和德育干部的事。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学校遇到的问题前所未有,不少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在面对新问题、新现象时不知所措。
反思3:校长是学校的思想引领者和行动指导者
应试和素质教育并不矛盾,两手都要抓,不仅要重结果,更要重视的是过程。在学校管理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问题不一定是出在学生身上,有时的确是教师思想理念方法的问题,但教师没有意识到,使教育过程出现了很尴尬的局面。学校管理者应该鼓励、引领教师通过学习尽快地转变教育观念,做学生学习生活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面对纷繁复杂的教育问题,校长尤其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不移地实施素质教育,抛开功名利禄,站在国家和民族利益的高度,从寻找、发现、面对问题入手,对每一个学生的前途和未来负责,对中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负责。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洪山中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