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写作是一种叩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4-11 20:14: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写作是一种叩问

——记我的一堂写作指导课

丁 锋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10·11B

【写作缘起】
  2009年12月,我应邀参加了在南通市刘桥中学举办的一次面向全区开放的教研活动。对我等无名之辈来说,这是荣幸也是挑战,给我出的题目是“作文审题、选材指导课”。那一节次的课有两堂,另一堂是阅读教学课,没想到听课老师几乎一边倒,都跑到我这边来了,真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啊。也许因为写作指导确实是现在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众老师都是“自己找食”,我这边有点家底儿,客人自然就多了。
  课的创意主要源于《语文教学通讯》2009年第9期展文国老师的《巧设句式,让“课堂训练”更精彩》,本来这个议题正是那段时间我的“写作计划”之一,因为疏懒一拖再拖,见到该文见诸报刊,不免有些懊丧。然而在我原来的构思中,创设句式除了“概括”、“赏悟”、“总结”等阅读教学应用外,还可在写作的审题构思训练中大显身手。《巧》文既然已出,我也得以在写作应用方面再深入思考。而“写作是一种叩问”这一题目,仍是源于《语文教学通讯》2009年第12期朱彬茹老师《写作是一种打开》触发的灵感。
  【基本思路】
  用设问法打开写作思路的方法其实并不鲜见,但在公开课里,我有意识地结合仿句(或创设句式),使学生得以迅速捕捉灵感,整合信息,深入开掘,为写作的打开思路作了铺垫。
  一、一种意识
  叩问的三个层次:“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
  叩问的四个方向:叩问自然、叩问历史、叩问生活、叩问人性。“自然”包括山水景色、气象景观及花鸟虫鱼等等,“历史”包括故事人物、相关名句等等,“生活”包括时代潮流、身边琐事、民俗风情等等,“人性”包括人情、人格、人生趣味等等。
  三个层次属于问题三问,四个方向属于选材四度,合起来简称“三问四度”。
  二、两手准备
  预习题设计了两大条,第一条是仿写句子,第二条是关联词口头造句。以下是仿写和造句的材料:
  1.完成下列仿写练习。
  (1)美是游荡在蓝天上的几缕白云,美是偎依在山冈上的几点残雪。
  仿写:
  美是 ,                  
  美是 。                  

  (2)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
  仿写:
  幸福是                   。
  幸福是                   。
  幸福是                   。
  (3)让自己的生命为别人开一朵花:一次无偿的献血是一朵花,一句关切的问候是一朵花,一次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                  是一朵花,                  是一朵花,                    是一朵花,                   是一朵花。
  (4)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炼了你的心态。
  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锻炼了你的双腿。
  仿写:
  感激                ,               。
  感激              ,                   。
  感激              ,                  。
  (5)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仿写:
  如果我是清风,我将                   。
  如果我是春雨,我将                   。
  (6)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仿写:
  爱心是               ,                  。
  爱心是               ,                   。
  结合仿写的原句和自己仿写的内容,试总结,在(1)-(6)中:          属于“是什么”的问题,             属于“为什么”的问题,      属于“怎么样”的问题。

    2.请用下列关联词各说一句话。既……又……不是……而是……与其……不如……

  虽然……但是……
  因为……所以……
  既然……就……
  不但……而且……
  如果……就……
  即使……也……
  无论……都……
  宁可……也不……
  之所以……是因为……
  仿写部分的材料是典型的中考仿写题,完成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学生基本都能完成。总结部分情况就差一点了。其中(1)(2)(3)属于“是什么”的问题,(4)属于“为什么”的问题,(5)(6)属于“怎么样”的问题。
  第2题看似简单,但实际上这些关联词在学生日常作文中运用得并不多。关联词的使用能力是一个人逻辑思维能力的体现,疏于用关联词造句的练习,正是现在很多学生习作流于肤浅、思维混乱的原因之一。因此,设计这一条,意在引导学生增强逻辑链意识,为写作中形成深刻独特的立意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三层训练
  1.第一层:分析文本,整合信息。
  我以苏教版《语文》第九册课文为取材范围创编了几道题。
  (1)回顾第一单元,完成:
  水有音,鼎湖山泉水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水有意,                 ;水有情,                 。欣赏水,                  。
  (2)回顾第二单元,完成:
  希望就是中年迅哥儿记忆中那片海边碧绿的沙地;希望就是                 ;希望就是                 ;希望就是                  。
  因为希望,迅哥儿辛苦辗转而生活;因为希望,                  ;因为希望,                  ;因为希望,                  。当这些希望都成为虚幻,                  。

  (3)回顾第五单元,完成:在陈胜眼中,理想就是              ;在陶渊明眼中,理想就是              ;在吴均心里,理想就是           ;在柳宗元心里,理想就是             。
  在范仲淹看来,          才是他的             远大抱负;            而在欧阳修看来,          的理想其实已经实现。
  (4)回顾第六单元,完成:
  绿是朱自清笔下柔美娇艳的梅雨潭水,绿是陆蠡眼中            ,绿是环球城市        风行的植物墙,绿是造林工人           ,绿是          ,绿是 。因为绿,我们懂得了 ;为了心中的这片绿,我们                  。
  课堂组织时以分组包干然后推荐全班交流的形式完成,虽然因设计水平有限,四条题目难度系数有较大不同,但由于涉及的都是课内篇目,学生基本都能顺利完成,还出现了不少佳作。例如:
  (1)水有意,林中小溪不畏阻碍流入大洋;
  水有情,漓江水泛滥着劳动人民智慧的想象;
  欣赏水,黄山温泉温暖人们疲惫的身心。
  (2)希望就是赚了点钱的于勒想要给的赔偿;
  希望就是祥子梦寐以求的那辆属于自己的车;
  希望就是旧毡帽朋友一亩田多收的三五斗粮食;
  因为希望,菲利普一家总会在海边眺望;
  因为希望,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拼命;
  因为希望,旧毡帽朋友有了很多生活计划;
  当这些希望都成为虚幻,所有的辛苦和期待便都化成一缕烟被风吹散。
  这一环节的设计得到了众多听课老师的一致肯定,我个人也比较满意。因为它一方面引导学生复习了相关课文,因为如果没有对文本的一般了解,断不可能完成;另一方面整合了资源,从不相同的文本中找出共同点,并适当开掘,如在一些题目中加入因果、假设、条件等逻辑推理,使得对文本的解读更具深度;同时,引领学生操作了一遍用材的过程,可谓一石三鸟。
  2.第二层:围绕话题,实际演练。
  以“友谊”或“烦恼”为话题创写一段话。
  思维方略:
  (1)从“是什么”角度考虑(叩问自然、叩问历史、叩问生活、叩问人性);
  (2)从“为什么”角度考虑;
  (3)从“怎么样”角度考虑;
  (4)综合考虑。
  话题很“虚”,比较适合开掘和打开。如以“烦恼”为话题,学生可以想到的是:“是什么”——烦恼是针对什么的,烦恼表现在怎样的细节中;“为什么”——为什么会有烦恼,烦恼的人生态度折射出什么样的人生趣味;“怎么样”——烦恼过程中人物有怎样的慨叹,烦恼以后怎么办……在这样的提示下,学生写出了不少“有意思”的片段。如:
  (1)烦恼是鸟妈妈耳中回响的孩子们叽叽叽的呼喊声,烦恼是周郎一次次败于孔明无法将才华尽显于世的英年早逝,烦恼是我们努力无果而被老师、父母两面夹击的可怜成绩……原来,烦恼就是一种困扰自己的情绪。
  (2)可当烦恼像洪水突然侵犯心灵以后,受伤的你可曾想过从烦恼中解脱?要知道,你是为烦恼而烦恼,还是想因烦恼而不再烦恼。

  所以,鸟妈妈要想一家幸福就必须辛劳地觅食,周郎要想证明自己就必须继续充实自己,学生要想赢得老师、父母的认可就必须不懈努力。
  (3)因烦恼而有所追求,烦恼才会被它背后深刻的价值所替代,当你明白这一点,说不定还会忙着寻找烦恼的尾巴呢!
  3.第三层:习作比较,强化意识。
  阅读两篇中考高分作文,揣摩作者对“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问题的把握,尝试用自己的话阐释,从此角度上比较两篇高分作文的高下。(为节约篇幅,这里只提供一个文本所在网址http://blog.ntjy.net/my_blogs/64999/
  两篇习作的作者均将话题“生命的芳香”解读为“爱”,一为祖母的爱,一为母亲的爱。将文本的相关内容纳入“                的爱是         ,拥有             的爱,                   ”这样一个句式,就会比较出两者的高下:前者为“奶奶的爱是我衣服上特别的香气,那是她用心搓出来的,拥有奶奶的爱,我很庆幸”;后者是“妈妈的爱是一包香樟味面巾纸,一杯加了糖的‘正柴胡’,一件温暖的外套,拥有妈妈的爱,我会去努力,去奋斗,去勇敢地面对风雨的挑战。同时,我的生命之花也会悄悄绽放,带着我的气息,我的馨香”。显而易见,后者审题审得更深刻,它对“怎么样”这一问题做出了更深刻的解答,自然要胜人一筹。在启发之下,学生很快悟到这一点,进而明白,写作中比较有“价值”的是回答“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特别是在结尾处,要做出明确有力的回答。为了强化这一意识,我布置学生课后以同样的方法剖析评改自己最近的一篇习作。
  值得一提的是,这堂公开课仅训练了审题与选材能力,并未涉及具体的写作;也只有教师预设部分,没有把学生的具体表现列出来。但精彩是生成的,不是预设的,相信以这样的方式教学的作文课,必将生发出别样的精彩。
  【教后反思】
  在评课过程中,以上几个设计得到了众多专家、教师的认可,有人认为这堂课高屋建瓴,也有人认为根据课文创写很有特色,值得借鉴。实际上,我个人的感悟要更深刻一些。
  写作能力是练出来的。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扎实提高才是根本。因此,日常教学过程中应下足气力设计语文活动,让学生思维活起来,双手动起来。
  写作教学在于整合。知识整合固然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还在于将阅读与写作有效关联,将各种教学手段有效组接,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果。尤其重要的是,要有一种大语文意识,让学生的写作根植于学习与生活的土壤,让写作成为生命的言说。
  作文就是做人。在选材的“四度”中,叩问自然能给文章增添诗情画意,叩问历史能给文章增添文化底蕴,叩问生活能给文章增添时代气息和动人的生活细节,叩问人性能使我们在写作中找回自我。人的一生,其实就是在对“我是谁”、“我要怎么样”的追问和回答中实现价值的过程。写作每一个作文题,其实都是在对我们的人生进行一次诗意的回答,而这也正是“写作是一种叩问”这一命题的价值所在。它既是形而上的写作理念,又是形而下的写作方法。正是在这种理念的引领下,2009年,我辅导的学生在《语文教学与研究》、《作文通讯》这样的知名杂志上发表了作文近十篇,一名学生获江苏省作文大赛现场决赛一等奖。作文与做人同步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江苏南通市通州区新联中学;22636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5 12:50 , Processed in 0.06733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