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8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一课时,到底该有怎样的教学目标与板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4-11 20:42: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一课时,到底该有怎样的教学目标与板块?

朱瑛


时下,放眼教研舞台,遍地开花的观摩课、展示课、竞赛课、研讨课,都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少有人单独执教第一课时,偶有执教第一课时的,也往往会把课上得不伦不类。从课的起点看——学生对文本一无所知,应该是不折不扣的第一课时;可从课的终点看——学生对文本已有较为全面、深入的理解,又无疑是第二课时。再仔细一琢磨,觉得既不是第一课时,因为我们没有看到学生识字学词读通文本的教学环节与过程;又不是第二课时,因为第二课时的教学不可能建立在学生对文本的“零”起点上。这样的教学安排,有人称为教学内容“前置”或“越位”,即本该第二课时学习的教学内容被提前到第一课时,而应该在第一课时落实的目标却没有落实。这就使得第一课时被上得“太胖”。这种“太胖”了的第一课时,给一线老师带来了诸多的误导与困惑:第一课时可以这样上,因为观摩、展示课上,“名师们”就是这样上的;第一课时能这样上?这样上了,那第二课时干什么?识字学词?作业?拓展?(因为家常课不会这样上)听这样的课,我们仿佛看到一群站在环形跑道起跑线上的选手,在“啪”的一声枪响后,原本都应该围绕环形跑道前进的,结果是大家都不遵守规则,溜出跑道,各跑各的。导致这种不正常现象的深层原因,是语文教师缺乏明确的课时观,没按“季节”规律与课时目标“种好自己的责任田”所致。

我以为,阅读教学应该是有起点有重点的,每一课时除了执教者依自己的理解而定的个性目标外,应有它固有的教学目标和板块,从我们的家常课看,识字学词读通文本,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应是第一课时的份内目标;读懂课文,品味词句,体会情感,领悟表达无疑是第二课时的主要追求。我们既不能把本该第二课时才学习的教学内容提前到第一课时,也不能使第一课时该落实的教学目标遭到旁落或匆匆走个过场。下面以一个家常课的教学设计为例,试着对第一课时固有的共性目标与板块作个解读,以就教与方家。

教例一:人教版三下《七颗钻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看图说话,感受水的珍贵

1、出示图片。(一棵干枯的大树,一条干涸的河流,一片干裂的土地。)

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随图理解“干涸”。

2、讨论引导。你们有过口渴的经历吗?感觉怎么样?

3、激趣揭题:同学们都有过口渴的经历,即使是短短的时间,都难以忍受。在这么一个干涸、干枯,甚至有人和动物焦渴而死的地方,最珍贵的毫无疑问就是水了。一天夜里,一个已经不记得自己连续几天没有喝到一滴水,嗓子冒烟、焦渴难耐的小姑娘意外地得到了一罐水,她会怎么办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七颗钻石》。

【通过图片,学生获得直观感受,更加感到水在这个地方,这个时候的珍贵,为后文的理解奠定基础。】

二、初读课文,感知故事大意

1、轻声读、默读课文各两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遇到不理解的词句画个问号;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感知故事大意。

2、指名说说课文大意,引导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要求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并能感知故事的大意,意在训练学生重视初读,并在初读中捕获文本重要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理解词语,扫清阅读障碍

1、分组出示本课新词,自由练读。

A、地球 旱灾 水井 干涸 丛林 干枯 小狗 焦渴而死

B、竟 匆匆忙忙 哀哀 忍不住 反正 累

C、水罐 喜出望外 绊倒 舔 递给 凑上 咽 唾沫

2、自主理解词语

3、检查读音情况,师生正音。着重注意“竟、咽、唾沫”的读音。

4、检查词语理解情况。

⑴指名说,哪个理解说哪个;

⑵提示:还有哪个不懂,可以问一问;

⑶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语;

通过“演一演”理解“ 喜出望外 绊倒 舔 递给 凑上 咽 唾沫”等词语;

通过“画一画”理解“水罐 涌出”。

……

【字词是构建语文大厦的基石,中年级字词教学依然是重点。适时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有很大帮助。】

四、朗读课文,交流整体感知

1、指名轮读课文,检查初读效果。

2、选择任意一节练读。

3、交流。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五、再读课文,体验水罐神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画出让你觉得非常神奇的地方。

2、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子。指导读出神奇的味道。

3、小结过渡:这真是一个神奇的水罐,不但能在小姑娘最需要水的时候装满,而且在小姑娘被绊倒后也能不倒不洒。更不可思议的是它由木的变成银的,又由银的变成金的,最后还从里面跳出七颗钻石,并且随后喷出一股水流。是什么原因让水罐一次次的变化,奇迹一个个的发生,魔力究竟来自哪里?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童话的最大特点就是充满想象,这也正是小学生喜欢的原因。扫除阅读障碍后,从学生最感兴趣的文本切入,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也为理解文中母女爱的伟大埋下伏笔。】

六、作业(略)

细读上述设计,我们感到第一课时似有下列一些固有目标与板块。

读通、读顺课文与字词学习的知识目标;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目标。其中,字词学习目标应该具体、明确、精细,可观察,可检测。当然,在目标把握上,教师应明确年段不同,教学重点也应不同,相同的教学内容在不同年段的教学侧重点也不相同。就阅读教学而言,在低年级,识字、写字无疑是教学目标的重中之重,同时还包括词和句的训练,初步的朗读训练;中年级是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阶段,在学好字词的基础上,要加强词句与朗读训练;高年级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上。还有就是各学段的教学侧重点不同,但是不能彼此割裂。如识字写字教学,低年级要培养识字兴趣,做到读准确、写正确,达到识字写字的基本要求;中年级则要运用在低年级学到的识字、写字方法,自主识字,教师要加强对易错、易混字词的比较与辨析。高年级要进一步提高识字、写字的速度与质量。关于板块,则有:

 第一、创设情境,唤起阅读期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第一课时,学生刚刚接触新的课文,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能否激活学生的思维,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让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从而认真学习,真心学习,至关重要。为此,课始教师要努力创建情境,采用多种方法导入新课,或故事简述或激情叙说或资料巧现,让学生在教师激情的话语中,在生动的画面中,在动人的音乐中,在恰当的材料中走进文本,拉开课文学习的序幕。在走进第一课时的那一刻,给学生吹来一股清新的风,带来一片迷人的景,送来一杯醇香的酒。在形式上吸引学生,在情感上震憾学生,在心灵上呼唤学生,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阅读期待。如《七颗钻石》的设计,教师以图引入,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文本进行碰撞,引发他们的猜测与好奇,进而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

 第二、有效初读,整体感知

现在很多教师不注意对学生进行读通课文的训练,以致课文学完了仍有很多学生书读得结结巴巴,一点感情也没有。所以在第一课时,我们要扎扎实实地落实读通、读准、读顺这一教学目标,为此,可以不惜时间一段一段地“过”。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首先要放手让学生试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于永正老师的“书不读熟不开讲”,说的就是语文教学首先要让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读流畅。“读通、读准、读顺”应是第一课时教学的重点。一般来说,短课文读个4—6遍,长课文读3—4遍。当然,读的形式要有选择,要多种多样,可以出声朗读,也可以静静默读,还可以带着问题读,但在试读中教师要注意指导,让学生在读中动笔,画出生字新词,难读句段,并通过交流提供解决的办法。同时教师要引领学生在难读处回读、反复读,要指导读,示范读,以期达到正确、通畅的初读效果。如《七颗钻石》的设计,教师在要求学生轻声、默读课文各两遍的基础上,又安排了检查性读书和自由练读,就是出于此目的。

第三、学习字词,交流感知

学习生字新词,落实识字任务,完成字词教学是第一课时的要务,教师要务必舍得花时间,把识字学词抓细抓实。当然在进行识字学词时,应根据不同的生字新词进行有针对性、有重点、有取舍的巧妙指导和引领,不要面面俱到,也不要机械、呆板、重复;对词语教学,应根据年段的不同有所侧重:低段把握在“了解”层面,中段发展到“理解”程度,高段则要掌控在“推想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的火候。三个学段,前为基础,后为发展,螺旋上升,逐步提高。在字词目标得到落实后,教师再组织交流初读课文后的整体感知。如例子中设计的词串教学,让学生在想象中,在表演中,在动手中学习,由“地球、旱灾”引出“旱”字,由“旱”字猜“旱灾”的意思,进而出现一组词串,从读到说,由说到读,再加上图片的暗示作用,使整个字词教学富有温度、厚度与效度。交流感知时,教者精心设计了“水罐发生了几次变化”这一整合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大意,概括出主要内容。

    第四、切入重点,设置悬念

语文教学强调从整体入手。因为人对事物的认识总是从整体的形式入手,然后再到关系和结构,并逐步逼近事物的本质。第一课时,教师要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对文本有初步认识。在有效初读后,对话交流,抒说感受,形成整体印象。在此基础上再适时切入重点,设置疑问,抛下话题,引导学生读悟。然后在高潮处,在疑难处,在矛盾处戛然而止,留下悬念,这样既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又达到课虽下,味还在,趣仍浓,“一曲终了,余音绕梁”的目的;既符合从整体到部分的阅读教学规律,又使第一课时有味道,有看点。例子中的第五环节,教师让学生读描写“水罐神奇”的句子,并在指导读出神奇的味道后,抛下“是什么原因让水罐一次次的变化,奇迹一个个的发生,魔力究竟来自哪里?”的问题就是此目的。

当然,对于课时目标的确定,教师首先要依据年段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精选有语文学习价值的教学内容作为教学目标。同时应该明白:学段不同,教学侧重点肯定不同。就阅读教学而言,在低年级,识字、写字无疑是教学目标的重中之重,同时还包括词和句的训练,初步的朗读训练。中年级是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阶段,要继续进行词句训练,理解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是教学的重要目标,同时要加强段的训练,注重段的理解、积累与运用。高年级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品味文章的语言,领会表达的方法上。这一阶段,揣摩并运用表达方法是需要加强的一个训练重点。虽然各学段的教学侧重点不同,但是不能彼此割裂。如阅读教学,低年级侧重训练朗读,重点是读正确、读流利,声音响亮;在老师的指导下知道一些重点词句的意思。中年级要加强朗读,学习默读,掌握多种理解词句的方法;读一段文字,能抓住主要内容,品味语言,了解构段方法;学习略读,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高年级要学习不同文体文章的阅读,做到言、意、法兼得,并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搜集、处理信息。

虽说各学段阅读教学的重点不一样,课时目标也各有特点,但有一点必须明确:每一课时都有自己的目标与“责任田”,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不按“季节”规律与课时目标“种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5 04:14 , Processed in 0.06015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