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五年·同行》大型特刊受热捧,读者称其为 | “可以从中读懂东莞的好作品” | | |
| ![]() | 《五年·同行》特刊一出街便受到市民热捧。 |
|
上周五,本报五周年大型特刊《五年·同行》在一片期待声中震撼登场。56个大版的版面规模、30余万的发行数量均在《东莞观察》历史上书写了一页新的篇章。
这次权威、全面、客观又不失生动、深度、细致的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和普遍共鸣。人们纷纷对报道的形式和内容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东莞观察》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一份可以读懂东莞的好作品
本次大型特刊报道,延续了南方日报一贯的报道风格,以系统、权威的视角,客观再现了过去五年中《东莞观察》与东莞这座城市一起同歌同行的日子。在记述自身成长的同时,也生动地再现了东莞人民的伟大实践。
原东莞市委副秘书长袁学军说,通过总结回顾自身5年的观察触角,来梳理一个城市5年来的成长历程,内容详尽而又全面,强化了报道的力度和纵深度,“南方日报的做法,值得称赞”。他同时也希望,《东莞观察》今后继续在深度发掘现实中的客观事件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社会现象上多出好作品。
天逸美术馆馆长钟贤春也认为,《五年·同行》特刊全面地反映了东莞近五年来在经济、社会和民生等各个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有观察的高度,也有一定的思想深度,是一份可以从中读懂东莞,难能可贵的作品。
继续为东莞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加油鼓劲
在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特意发来的贺信中曾说过,多年来,《东莞观察》为报道东莞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殚精竭虑、全力以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日前,石碣党政办副主任张昌忠和茶山宣传办主任吴炳辉对《东莞观察》在经济不景气时期所做出的客观而又全面的报道都一致表示了赞扬。他们认为,此举提振了镇街的士气,突出了镇街政府应对困难的信心和态度。他们也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东莞观察》能一如既往地为东莞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加油鼓劲。
■观点摘录
横沥镇党委委员何善通:
以书记贺信开篇,大手笔书写东莞全市变化,细致描摹各镇街独特风采,同时对横沥的模具产业做了富有力度的概括,整份特刊权威、气派、富有深度。
黄江镇宣传办副主任冼兰:
《五年·同行》是一份充满智慧的新闻作品,其中有许多丰富的报道内容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其对各个领域的评论文章,许多见解都发人深省。
虎门镇宣传科教办主任李世贤:
特刊很大气,采访量和写作强度都相当大。只有南方日报才能发挥其作为华南地区最主流政经媒体的优势,以独特的高度来审视和梳理东莞发展中的机遇与挑战,相信《五年·同行》能给东莞的许多部门和机构提供决策依据。
石碣党政办副主任张昌忠:
《五年·同行》是对《东莞观察》驻莞5年来最好的纪念,特刊文章反映了东莞镇街的实情。在去年经济大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东莞观察》坚持对东莞镇街社会经济进行客观全面的报道,对政府应对危机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提振了全市士气,也为镇街政府更好找到应对之策提供了极为有益的参考。
《五年·同行》特刊中回顾、总结了石碣镇的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特别对石碣镇政府缓解危机、改善民生和推动经济发展等热点问题进行了集中报道,宣传客观准确。石碣镇政府借助此特刊,期望《东莞观察》在接下来报道中更好地与镇街交流,更多地鞭策镇街的改革和发展,更多地为镇街经济社会发展加油鼓劲。
茶山宣传办主任吴炳辉:
当我拿到厚厚一叠《东莞观察》五周年特刊《五年·同行》时,为《东莞观察》深扎莞邑热土而激动。
这份特刊的出版不但见证了《东莞观察》的成长,也见证东莞经济社会民生5年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报道方式很有新意。
《五年·同行》特刊对于茶山镇的报道突出了主题,特别浓缩报道了茶山镇政府在去年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中,积极转换思路,用科学发展观谋求新发展的态度,报道提升了茶山镇应对困难的形象,反映了政府、企业和人民的信心。
塘厦镇宣传办主任黄耀群:
这是一个美好的大时代。8月7日,拿到《五年·同行》特刊时,心里十分震撼。印象中,好像在东莞同城的纸质媒体中,很少有能推出这么厚实特刊的。从某种意义上,这正体现了南方日报东莞观察的实力和公信力。
我很早就认识和了解了《东莞观察》。从南方日报社在东莞设立记者站开始,到《东莞观察》出版,再到每周出版5期,一直有南方日报的记者与我打交道,也都有对塘厦新闻的报道。可以说,《东莞观察》在创刊时,触角就深入到各镇区。这种早布局,早谋划的做法,也是成就今天《东莞观察》五周年辉煌的原因。
5年中,塘厦的各项事业,在南方日报的见证下飞速发展。在这种美好的时代中,我们期待《东莞观察》进一步发展,与镇街经济发展共赢。
桥头镇宣教办主任冯棠新:
特刊报道全面、见解独到,做出了主流大报的品位,给镇街文化宣传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海军驻虎门某部教导员王寄丁:
特刊让人眼前一亮,厚厚的一沓报纸涵盖了东莞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内容,体现了南方日报作为党报的高度和责任感。特刊中《乡村城市梦变现实》一文让我深有同感,由于部队驻虎门,在这两年的工作中,我时刻能感受到这座小镇所迸发出的强大经济活力,而南方日报及时地抓住了这些信息,并将这些信息清晰通俗地展现出来,体现出党报独特的政治敏感性。
作为党和人民的子弟兵,在日常的学习中,《南方日报》是战士们必看的报纸之一,其中反映东莞时政、经济和民生的《东莞观察》版面更是受到战士们的欢迎。
虎门镇托朴服装设计学院院长程善道:
我留意到刘志庚书记为《南方日报·东莞观察》发去贺信,这也可以从侧面说明《东莞观察》的影响力和重要性。这份特刊的内容也非常丰富,许多文章都很有看头,影响力大。过去《东莞观察》也曾多次报道托朴服装设计学院的新闻,无形中也提升了我们学院的知名度。希望《东莞观察》越办越好。
东莞卓越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营销总监李向阳:
记录社会的嬗变,探寻表象的深意,从中可以看到一个朝气蓬勃的东莞,为我们这群新到东莞的人打开了一扇透视东莞的窗口,也为各类企业选择投资方向提供了重要的政经资讯。
港航国际投资有限公司销售经理陈铁娥:
特刊反映了东莞五年来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的变化,同时配以精辟的思考,仔细翻阅,可在墨香中寻找出商机的痕迹。
本报记者刘进马喜生卢真伟曾德军方镇彬陈志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