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6节:陶希圣眼中的胡适(6)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4-20 11:57: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6节:陶希圣眼中的胡适(6)


  1949年1月,蒋介石宣布下野,其引退文告由陶希圣执笔完成。这一天,陶希圣连代总统李宗仁的电话也不愿接,而是与胡适、叶公超一同登上了紫金山,"我们三人直上山顶,俯瞰南京,一时感慨万千,无话可说"21。4月,胡适赴美前夕,蒋介石从溪口打电话给沪上的陶希圣,想请胡适在临行前去一趟奉化。陶希圣回忆道:"我接到电话,便去看胡先生。他说:'抗战初期,我由南京往美国,您到上海路来送行。今天我打算去美国,您来送行。十四年了,人还在,山河已改了。'言下不胜感慨。他又说:'我应该去溪口,拜望蒋先生。我想了一下,还是不去的好。我就是这样一直往美国去,能不能替国家出一点力?总是尽心去看着做。请你把这个意思转达蒋先生……'"22陶希圣内心顿生凄凉,说,就这样,胡先生走了。4月6日,胡适与王世杰在雷震处用过早餐之后,即乘坐11点的克利夫兰总统号轮船离开了上海。这是胡适第六次出国,从此再也没有回到过大陆。

  陶希圣与胡适的交往并非始于北大任教期间,更远可追溯到北伐时期的上海。那时胡适先生与徐志摩等人在办《新月》杂志,风行一时。陶希圣在上海也办了一个小刊物,叫做《社会与教育》,其间也有批评《新月》的文章,并与《新月》作家打过一两次笔墨官司。那时陶希圣经常与胡适见面,但胡、陶二人联系密切还应当是在北大共事之后。在中国现代史上,陶希圣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他自诩一生只有两种武器,即一张嘴与一只手,亦即演讲与写作,他经常写社论主导言论,被时人誉为政论家。由于他对胡适先生自始至终抱有一种敬佩之情,并有过如此讳莫如深的特殊交往,两人的友谊足以让史家细察其中的一些奥秘了。陶希圣眼中的胡适是没有经过人为修饰的胡适,也没有更多意识形态的色彩,他对胡适的评价显得更加客观而真实:

  一个人在任何一个场合,一举一动,恰好适应这个场合,无论是演说,或是谈话,总有不失自己立场而又适应这个场合的一番意义。胡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学者。这话说起来容易,做到的人却是少而又少。再从反面设想,假如一个人无论在什么场合,一言一行,总有些不适应,无意义,这便可以反证胡先生为人行事,立言作文,真是"极高明而道中庸",断乎不是寻常的人可以想见与做到的……

  想想胡适在历史上还真是这么回事。在一个风云激荡的时代,尤其是面对知识与权力的两难之境,处处显见高明与远见,同时又不失自己的立场。这样的人在当时不多,即便在今天也微乎其微,书生陶希圣月旦人物的眼光有时也真够准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5 13:04 , Processed in 0.07117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