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八埠口的麻糖,三军台的婆娘 文/白水煮一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4-22 07:31: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八埠口的麻糖,三军台的婆娘



        

           澴河行至孝感城西的河口处,忽然来了一个九十度的大转身,折身向东,一路淌过孝感城,这就是澴河故道。澴河经过孝感城的河道依然在,只是缺少了当年舻来舟往、万户捣衣的诗情画意。澴河经1958年改道,从河口处开始拉直一直向南,自此不再经过孝感城区。孝感人民虽然免去了洪涝的威胁,但免不了也挥不去对澴河故道的复杂情愫。
         出西门城隍潭,沿着澴河故道慢行,耳朵上夹的蓝牙悠长的钢琴长音,节奏鲜明,首先就把人的思绪拉进岁月的长河。仅仅是几个音符轻柔的点触,就已经在心里荡起了一圈圈涟漪。仿佛行走进昔日的繁华:“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不知不觉已经上了澴河河堤,由此向南两三公里,便到八埠口。
         元代末年古八埠口,现今孝南区卧龙乡所辖之八埠村与金星村,曾是府河边上一个热闹的码头集。古八埠口,因古澴河在此分两支,一支去西北,一支向西南,形成八字形,而得名“八埠口”。孝感古属江夏或德安管辖,这里毗连鄂州古城,人杰地灵,水草丰茂,碧波荡漾,鱼虾游弋,白鹭翻飞,是富庶的鱼米之乡,是江汉平原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由于这里盛产稻米,当地人就用稻米熬糖。古时候有三大苦行当,煮酒、烧窑、熬白糖。但在那个男耕女织、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的时代,熬糖还是可以赚些银两,养家糊口,聊以度日。孝感麻糖之所以名声在外,除了历代师傅们高超的手艺外,与孝感得天独厚的水土有关。古时候,孝感城南门口有一城隍潭,此潭深百丈,潭中终年烟雾缭绕,泉水翻涌,水如甘露,胜似龙泉,是做麻糖的绝佳水源。说起这口老龙潭还有一段传说,相传上古时潭中藏着一条老龙,它静则挡住河流水,动则掀起阵阵恶浪,搅得这里草木不生,百姓无法繁衍生息。后来玉帝派天神降服老龙,令它为人间造福,老龙这才依依不舍离开穴居百万年的老巢,腾空而起,跃入云端,留下了这口“龙吐水”的古潭——城隍潭。古时候,澴河水流畅通,汇入汉江可达江城。澴河码头岸上有条长长的、坚实的石板街。街面上商家店铺,对门对户,商品百货,总能兼顾。街道上人来客往,比肩接踵,南腔北调的叫卖之声,更是不绝于耳,显得十分热闹。到了晚上,月上柳梢,偶尔还可听到管乐、弦音伴随着女子甜美的歌声。这就是当年的八埠口集。集上的李爹爹,家门口摆着个小摊,靠老伴王婆婆熬麦芽糖叫卖为生。有一天熬糖时,她不慎将搁在锅边一罐退了壳的熟芝麻绊倒,恰巧和到已经熬好的麦芽糖中,十分着急。李爹爹见状劝慰道:“莫着急,我们不妨将错就错,把麦芽糖揉成芝麻糖试一试,看好不好吃。”王婆婆听了愁眉一展说:“现在也只能这样了。”岂料他俩将麦芽芝麻糖揉好切成薄薄的梳子形状后,不仅脆酥可口,而且既甜又香,成为人们争相品尝的糕点。很多人在品尝之时笑容满面,情不自禁地说:“嗯,这麻糖真好吃!”李爹爹、王婆婆听着,也觉得“麻糖”这名字很贴切,又顺口,还好听,就把他俩独创的这个食品定名为“麻糖”。李爹爹、王婆婆一不小心,竟成为“中国一绝”孝感麻糖的始创人!从此,他们家门庭若市,前来买麻糖吃的人络绎不绝。麻糖的名声越传越远……。
           孝感麻糖初始之时声微名浅,非稀罕之物,并不怎么好吃。当时熬成糖后,没有掺芝麻,而是将糖拿捏成糖棍,俗称“打白糖”。百姓人家买回藏入“炒米”缸中,等春节随时拿出待客招亲,酬朋谢友,以增添节日详和甜蜜的气氛。还有一种说法是:李爹爹忙碌熬糖的营生,这时妻子怀孕了,有了身孕的王婆婆烦辣厌酸,特别嗜甜,每天都要吃不少白糖棍,以至供不应求。李爹爹心知肚明,并不在意。王婆婆怕在丈夫面前落个“好吃婆娘”的名声,自己反倒心里不自在。一天,王婆婆正手捧一大根糯米糖棍滋滋有味地吃着,忽见丈夫卖糖回来,便随手把糖藏在身后的芝麻罐里。李爹爹还是看见了,他从罐中拿出那块糖,糖身上贴满了芝麻,咬一口,又甜又香。这时王婆婆羞嗔说:“茶不思来饭不想,一天二斤打白糖。沾上芝麻属意外,吃在嘴里更酥香。”两人从糖沾芝麻中心有灵犀,经过反复试验,把芝麻炒熟,拌入其中做成白糖分外好吃。“麻糖”因此而诞生。直至今天,孝感人还笑馋嘴婆娘“舍得爹,舍得娘,舍不得芝麻沾白糖。”   
          麻糖一出现,麻糖与孝感、孝感与麻糖便粘合一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割难断,更难舍难分。就像谁也说不清是玫瑰花在等情人,还是情人在等玫瑰花一样,总之,就那么紧紧地纠缠在一起。麻糖“诞生”的两个版本,熟对熟非,权作千古之谜。作出定论会将美丽传说的翅膀剪断.
         说起熬糖这行当,既要有上等的原料,冰晶糯米,波斯麦芽,还要有孝感睡虎地产的上等白芝麻,把糯米蒸熟后把磨好的麦芽洒在上面,拌匀后上甑馏烹,一个对日,待拌了麦芽的米饭软化渗出糖水,即上榨过滤,然后放到锅中加火熬,熬成深黄色糊状取出,兰州拉面般反复扯拉,切成块状,一块香喷喷的最初始的孝感麻糖就成了。工艺虽不复杂,但它和烧窑一样,也讲究个火候、技巧,说起容易,其实奥妙无穷。清朝时,有位号称饧师的张姓传人曾到河南洛阳去做麻糖,没想到地异物非,无论他怎样精心制作,也做不出在孝感所制的麻糖味道。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孝感麻糖古时候只是家庭作坊生产,并未形成规模,而且,这个东西只能在冬春生产,出孝感百里,谁也不知不晓。至清咸丰末年(1861年),八埠口的麻糖已以“孝感特产”的“身份”进入汉口市场,扬名全国:“形似玉梳白似壁,薄如蝉翼甜如蜜,难得世上一佳品,传与后世莫走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繁荣和科技的发展,孝感麻糖从原料的选配、现代化的生产到产品的包装设计,都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且具有一定的规模。1990年、1992年先后被选为第十一届亚运会和第二届全国农民运动会标志产品,并多次荣获全国和国际产品博览会金奖。1994年被国家质量监督委员会命名为“中华老字号产品”。原国务院副总理钟邹家华还为之题词“中国一绝”。
         现在孝感的正宗麻糖产家,在孝感城区城隍潭的“孝感麻糖米酒有限责任公司”,以精制改装的孝感麻糖作为传播孝文化的载体。孝感人最讲孝心,也最讲礼性:过年过节看爹娘,总忘不了带两盒好麻糖。现在连外国人不知孝感在何方,却知孝感产麻糖,都慕名想亲口尝一尝。许多外国人也和中国人一样,把孝感麻糖视为“孝亲敬老尊贤,感情怀恩报德”的最佳礼品!孝感麻糖,畅销于全世界的“中国一绝”!
           谈起八埠口,绕不开三军台,三军台座落在城区的东南端,澴河故道穿流其间,河岸周围长满了绿草,绿草间点缀着紫色的野花,散发出阵阵清香很是诱人。小河的东面是一片茂密的树林,北面是一条弯曲的磙子河在此与老澴河相汇,两排并不整齐的小树衬托出小河的妩媚,河内有活蹦乱跳的小鱼游来晃去。河边有垂钓的人们,小孩们不时地在此嬉水玩耍。
           三军台地名的来历,传说是三家大户人家,都想以自己姓氏来做命名,谁也斗不过谁,只好叫“三军台”。三军台有老台子,嫩台子之分,老台子就是三军台村,嫩台子是星火村。以前老台子的人多住不下,后来就搬迁到现在的嫩台子星火村。从这个传说中,可以看出当年三军台富甲一方。由于三军台地处磙子河和老澴河交汇处,水,陆交通便利,所以富人多,接进来的媳妇,都很漂亮,而且在富人家女子都不用干活,所以人们说:“养女莫说得八埠口,不是熬糖就是挖藕。养女不嫁梁家桥,弓着屁股挖藜蒿。养女要嫁三军台,轿子去,划子来” 。说的是三军台女人进城脚不沾地,出门不是坐轿就是乘船,所以人们羡慕嫁得三军台的女人,就有此一说:“八埠口的麻糖,三军台的婆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6 03:40 , Processed in 0.14475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