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台湾近年“指考”作文题的命题启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5-2 06:36: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台湾近年“指考”作文题的命题启示[z]



2010年台湾“指考”作文题《应变》

生活中总会碰到一些料想不到的事,面对意外之事,该如何处理,处理之后可以让人获得什么样的体悟?请以“应变”为题,写一篇结构完整的文章,议论、叙事、抒情皆可,文长不限。

高考(台湾地区称“指考”)作文历来是最受社会关注的题型,除了其因分值大而关乎考生命运外,更重要的是它能显示出考生的感情意志、认知水平、人生态度和思想智慧,也能体现一个时期社会对青年发展方向的关注、期望和引领。因此,高考作文命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什么样的作文题才是好题?从受众角度看,让考生好写易发挥,让评卷人好评易判分的作文题才是好题。我们经常对大陆各省份的高考作文题或褒或贬,或爱或憎,总有些意犹未尽之感。放眼细察一下台湾地区近年的“指考”作文题,对大陆的高考命题大有启发。

一、内容的信度

高考作文考什么似乎不是个问题,考生面对相同内容的试题机会均等,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考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各有不同的成长背景和教育背景,而有些高考作文题中涉及的问题常常带有地域限制性、性别限制性、阅历限制性甚至是个性限制性。在不同的起跑线上作文,结果能有信度吗?2009年江苏高考作文题《品味时尚》,时尚问题让生活在现代文明中的城市考生易于发挥,对于生活在边远闭塞困顿环境中的部分农村考生来说,在基本生活刚刚得到保障之时,何来时尚之感?2006年北京高考作文题《北京的符号》,材料提示语说“许多城市都有能代表其文化特征并具有传承价值的事物,这些事物可以称为该城市的符号”,无疑北京农村的考生可能要隔靴搔痒了。再如2009年山东高考作文题《见证》,“见证”的对象应该是重大事项,让涉世未深的高中生思考这样的问题未免有强人所难之嫌,生活阅历丰富的考生会沾光。因此,高考作文命题不能仅仅站在命题者的角度看问题,而必须平视全体考生,在内容选择上不偏不倚,让所有考生获得真正的公平起跑线。

纵观台湾近年的“指考”作文试题(文后有附录),如2002年的《镜子》,2003年的《猜》,2004年的《偶像》,2005年的《回家》,2006年的《想飞》,2007年的《探索》,2008年的《专家》,2009年的《惑》和2010年的《应变》,试题都在关注所有考生的日常生活和愿景,体现了“文章合为时而著”的精神,对所有考生一视同仁。

二、思维的广度

高考前考生普遍担心面对高考作文题无话可说。2010年高考前,江苏著名高考研究专家喻旭初老师大胆预测当年作文题,认为作文题应与“以人为本”有关,主要包括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文化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人与社会的可能性最大。面对如此广阔的思维空间,考生总有“说话”的机会。初听他的预测感觉大而无当,甚至认为有“耍滑”的嫌疑。但平心而论,好的高考作文题要体现社会和时代的价值取向,体现社会和时代的良知,不能不与“人”建立联系,不能不与自然、社会和文化建立联系。做到了这一点,考生的思维立即由命题的一个点辐射成与之相关的一个扇形的面,考生何愁无话可说?当年的高考作文题《绿色生活》也确实印证了喻老师的话。但有些高考作文题更象是关在象牙塔内“制造”出来的,没有生活的影子和气息,没有提供足够的思维空间。即便命题者诠释命题意图时巧舌如簧,人们发现他们提供给考生的是“单行道”甚至是“死胡同”,是“伪自由”。更有题面设置的场景奇特,给人不食人间烟火的感觉,令人匪夷所思。如2005年江苏高考《凤头·猪肚·豹尾》让考生莫名其妙,无法延展思维,一时不知所措;2007年安徽高考《提篮春光看妈妈》给考生提供的是一个过于狭窄的线性思维场。所以,考生在紧张的考场上能否将思维打开,纵横捭阖,最大程度地发挥水平,往往取决于试题本身提供的思维广度。

2010年台湾“指考”作文题《应变》关注了人们在突发事件面前的态度和措施,在处理突发事件后的体悟,这是人人都要面对的问题。考生可以从人与自然、社会、文化乃至是人与人等多角度进行思考阐发,传统与时尚、现实与诗意、情趣和理趣、热点与冷门、生命的原点与过程等思维场会像一道道闸门纷纷打开,任由思维的潮水奔涌泛滥。

三、立意的深度

高考大分值考查写作是要看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更要看考生的思维思辨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很大程度上说,高考写作最看重的是考生的思维质量。作文命题要能对学生的思维作由此及彼,由感性到理性,由点到线到平面到立体的纵向引领。这就要求高考作文题必须提供给考生施展思辨能力的场地,让不同思维水平的考生写出具有不同思维含金量的作文。

仍看《应变》一题,它可以写一次如何应对突发事情的经历,也可以写应对突发事情后的感悟体会,还可以理性阐述面对突发事情的各种应急需求,更可以将思维从个体思考引发到社会民众的集体意识上来,从深层次剖析社会应尽的义务和承担的责任。此外,“变”可以是突发事件,更可以是潜移默化,这该怎么“应”呢?是直面应对还是智慧处理?是大刀阔斧、渐进渐变还是处变不惊?是改旗易帜还是以不变应万变?考生完全可以把“应变”从浅写到深,从实写到虚,从轻微写到凝重。再如台湾2003年“指考”的作文题《猜》,非常符合考生的心理特征和新世纪的时代精神,极具生活气息和思维深度。生活中可“猜”的内容包罗万象,无所不在,“猜”还可以向历史和未来、物质和理念、科学和人文等多领域拓展,写出高思维含量的作文。其他诸如《想飞》《探索》《惑》无不具有类似特征,引导着考生思考现实和人生问题,将思维不断引向深入。

大陆的多数高考作文命题也能起到很好的思维引领作用,但也有考题实在令人失望。如2007年宁夏的《机遇与坚持不懈的精神》,这是一道典型的关系型作文题,要求考生阐述把握机遇和坚持不懈精神的关系,但可思考的仅限于倡导坚持不懈,等待机遇的角度,这道题提供的思维广度和深度都不理想,很难深入挖掘出其他的新意。

四、篇幅的长度

大陆高考作文题无不有“800字”的字数要求,为什么是800字?800字是怎么测算出来的?是约定俗成还是有科学依据?这些问题似乎无人问津。但看到台湾“指考”作文“文长不限”后,我们倒不觉要反思这一问题了。文章的好坏与长短没有直接关系,长篇大论洋洋洒洒,剖情析理,酣畅淋漓固然是好,短小如微型小说者也能切中时弊,发人深省,让人茅塞顿开。对于不能在写作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上进行拓展的考生,800字是天文数字。只得在写正文之前先绕圈子,写些不着边际的文字“垫底”,这在高考作文中较为普遍。于是,行文不简洁、中心不突出的毛病屡见不鲜,文风萎靡。对于思维能力强,写作水平高的考生,800字过于吝啬,“刚开头却又煞了尾”,未必能将所思所想都展现出来。笔者认为,大陆的高考作文800字的限定应该寿终正寝了。这样有利于让学生笔随心动,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养成直奔主题,一针见血,养成言之有序,言之凿凿的良好习惯。

打开另一扇窗,我们的视野更广阔,空气更清新,头脑会更清醒。提高中学生写作水平是中学生自己和中学语文教师的不懈追求,也应该是高考命题专家的当务之急,正所谓题好一半文。



附:台湾近年“指考”作文题

2002年《镜子》

我们身边有各种不同的“镜子”。有人在时间的流转中,从“它”照见了容颜的改变;有人在人生的戏局中,从“它”观看出真正的自我;但也有人不愿或不能面对“它”。试以“镜子”为题,写一篇文章,文长不限。

2003年《猜》

你猜到了吗?作文的题目就是——《猜》。

“猜”,天天在我们的脑中浮现:上课中猜想暗恋的人会不会经过门外?下课后猜测哪一队会赢得今年NBA的总冠军赛?边走边猜今天好运会不会与我同在?边写边猜所写的是不是阅卷老师喜欢的题材……事实上,人类也常靠着“猜”才有新的发现。

你一定“猜”过别人的心思、举止,或者一件你很想知道答案的事。请以“猜”为题,把那一次的经验(可包括猜的原因、经过、结果等)写成一篇文章,文长不限。

2004年《偶像》

请以“偶像”为题,写一篇文章,文长不限。

“偶像”可以是“仰慕的对象”,也可以是“学习的典范”等等。你可以针对这个文化现象,提出理性的思辨;也可以叙述你模仿、追逐历史人物、身边长辈、各行各业精英或故事中角色的经验;叙议兼具,也未尝不可;但务必建立属于自己的、首尾连贯的脉络。

2005年《回家》

家,对许多人而言,不止是身体的休憩处,也是心灵的归依所。我们每天乃至于一生,不断地在离家与回家的历程中,构筑出一天以至于一生的故事。一般人离家后总不免有回家的企盼,但也有人视回家为畏途,甚或无家可归。回家对每个人而言,往往存在着不同的意义。

试以“回家”为题,写一篇首尾具足、结构完整的文章。叙事、抒情、议论皆无不可,文长不限。

2006年《想飞》

人总是想飞的。飞,是一种超越,带来心灵的自由;但也有人禁锢自我,扼杀了想飞的念头。

你是否想飞?你想飞翔在什么样的地方?飞带给你什么不一样的感觉与改变?以“想飞”为题,写一篇结构完整的文章,叙事、抒情、议论皆无不可,文长不限。

2007年《探索》

以“探索”为题,写一篇首尾具足、结构完整的文章,文长不限。不得以新诗、歌词或书信的形式书写。

2008年《专家》

现代科技进步,文明发展快速,任何知识学问的数量和深度都远远超过古代,分工、分门成了必然的趋势,任何人都无法博通一切,各类专家应运而生。

请以“专家”为题,写一篇首尾完整的文章,文长不限。

另一则要求扩写《史记·项羽本纪》中“鸿门宴”里项庄舞剑的故事,要求考生根据原文,运用想象力加以渲染,将其扩写成一个故事。

2009年《惑》

人生充满令人迷惑的人、事、物,孔子四十而不惑是大智慧,平凡的人可以“心向往之”,要求考生以“惑”为题作文,文体、文长不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15:58 , Processed in 0.07588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