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综述:当代书法发展的现状及未来书法发展的趋势分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5-5 10:34: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综述:当代书法发展的现状及未来书法发展的趋势分析

--------陈智先生与合肥书法交流群网友对话纪实

安徽    魏光明



【编者案】四月三十日晚8点,安徽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合肥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陈智先生做客合肥书法交流群,举办《月末开讲》书法大讲堂,与群内的书法爱好者进行了一场面对面的网友对话。本期是第一期,主题是《从书法的三十年看当代书家的成长之路》。时间:四月三十日晚8点--10点。笔者在安徽书法实名交流群2群进行了实况转播,下面的文字是根据对话的内容经过加工整理而成,文章标题是笔者加的。感谢所有参与对话的合肥书法交流群的朋友,感谢陈智先生能抽出时间和大家一起对话。


当代书法三十年是历史上一个比较特殊的书法发展阶段,虽然没有了古代的笔墨环境,但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形式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同,书法艺术也经历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时期,作为三十年的经历者,我们可以进行适当的梳理和分析。现在社会书法的意识很浓的,不少家长都重视了书法教育,但孩子还是缺乏古代一样的家庭书墨环境。从当代三十年的书法阶段来看,书家的成长或者说成功道路,有一下几个模式:民国余绪、书法展览获奖者、高校书法教授、各级书法协会领导、书法刊物编辑、画院博物馆等专业研究机构研究人员。

书法热三十年是从改革开放算起的,众所周知的原因,传统文化经历了相当时间的沉寂期。上世纪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开始,书法、武术、诗歌几乎在全国掀起了复活热潮。但经历了三十年,还在继续有热度的也只有书法了,究其原因,首先是传统书法以汉字和汉文化为依托的几千年书法发展史,从来没有间断过,这是生命力的体现。其二,当代书法体制的相对健全,高校教育体制的完善,各级书法组织的建立,尤其是全国性书法大赛的选拔机制,是维持书法热的必要基础。我们作为书法人也是有忧患意识,当代书法的前景,是我们理论家极为关注的一个目标之一。


当代书法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一是传统书法审美标准的当代转换问题;二是当代书法展览的选拔制度,在肯定人才培养的同时,已经制约了书法事业的健康发展。书法发展还存在个圈内和圈外问题。当代书法发展是评委时代,评委的个人爱好和审美偏向导致社会的认识方向偏离。当代书法评价在逐渐的走向精致化、形式化道路,带动大家朝传统深入去探求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书法变得靠纯技术来体现,一定是书法的悲哀!技术只是匠,在技术基础上体现不同的神和个性,才能是家,流行书风正在走几装饰化,对传统的法没有深入。我们可以理解为书法发展应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才对,体现个性肯定是多元化的,要不然千人一面。流行书风正在走向装饰化的道路,对传统的法没有进一步的深入。现在书法如果拿一千作品,改成一个人的名字,你会分不是谁的字。真正的艺术需要思想的光芒去击发。传统书法审美标准的当代转换问题 .


传统书法从书斋把玩到现代书法的壁上观,是一种展示的需要,所以当代作品在八九十年代开始求大、求气势,后来觉得不对,又开始走精细化道路,这都会有问题。当代书法的准确评价应该是传统审美标准的延伸,而不是反叛。所以大家急于求成,对传统的东西深入不了,这也是这个时代的书法特征。当代的精细化书法可以说是新的流行书风,现在的书法评价感觉过于重形式化了,追求所谓的格调。流行书风所畏流行,很难成为经典,人走字灭。


当代书法的评价体系应该是:对传统的正确理解所显现的功力、现代审美意识或者是元素的注入、自我个性和情绪的准确表达、艺术品味的完美体现,缺一不可!!!书坛所追求的精品意识,绝对不是靠所谓技术上的长篇大论而显现的“伪功力”来体现的。当代书坛不缺少书法家,不缺少功力认同,缺少的是有思想和史观感的艺术家!当代书家如何才能弥补这个阶段的缺憾?有人说"精细化道路”不是深入传统技法的途径吗?



书法要仅仅是体现传统功力还会有万紫千红、个性独立的书法史吗?书法一定要长篇大论的机械式书写还会有魏晋精彩的手札书法吗?也许要象日本核电站一样,要付出历史的代价后才会有人感悟,才会修正方向。当代书家如何才能弥补这个阶段的缺憾?书家要有独立思想和史观意识。大家可以分析一下当代书家成长或者成名的原因,书法家不仅仅是字写的好的人,做学问更重要。成名,就象是品牌传播,要有吹手和展示的平台。我们如何来理解继承和发扬的关系呢?没有继承传统就不是中国书法,没有发展就不是当代中国书法 。


脱离传统而一味求新者,不会走远。作为当代学书者,又该怎样来做呢?现在还有一个现象,明星弄起书法,官员从事书法,这是利弊双关的。有的人感觉学书法如果一味的写字,不一定能开新面貌,应该是融合各类艺术同步发展出新的过程,平台是很重要的方面,但关键是鱼龙混杂,有真正的书家,也有混迹书法圈的滥竽,反映的是审美标准的模糊和泛化,试想,有多少圈内圈外的人能知道书法的好坏标准?


书法艺术水平的高低,不能简单的和书协职务挂钩,而现在很多人就是以职论价,而不是以质论价;不可否认一个人在书协的地位或在社会的地位对于其书艺本身的影响力,但是真正好的作品,经得起时代的作品,却不会局限于此。现在媒体的兴起,加上社会的浮躁,造成了很多书法家也开始浮躁了。当代书家成长或者成名的原因:有以把握所谓传统的功力而获认可的,有靠理论来唬人的,还有靠其他头衔来混的。。。。


什么叫书法家?会写毛笔字的就叫书法家?古代的学子、知识分子,哪一位不会写毛笔字?都是书法家?现在搞书法的多,就像河中游泳,怎样露出水面?过硬的本领很重要,找个平台上当然也重要。没有好的修养,没有扎实的国学基础,是不会有大成就的。在当代做一个书法家,要有真功夫,也还得善于找平台,有号召力,能引导一种审美取向。要不,写的都是一个面目。

古代的学子、知识分子,哪一位不会写毛笔字?他们具备的是笔墨基础和环境,这也是我们一开始说到的,个人的传统文化修养。但如果有对传统书法碑帖的继承和积累,加上对书法作为艺术的自觉表现,那一定是很高级的艺术作品,否则还不能认同为书法家。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我们今天的继承就是明天的传统,所以高明的书法学习者,也会善于从当代的名家中去学习和吸收。善于从当代的名家中去学习和吸收,也是一种继承,也是一种学习。


安徽的书法水平在全国应该是不低的,学传统并不是非要学古人,林老是近代人,谁敢说他不是传统?比如我们写隶书,古代的碑帖我们理解有限,为什么不可以看看何绍基临的、林散之临的、游寿临的?关键还是要正确的评价标准和准确的眼光!盲目去学,盲目继承也是不可取的。书法善变,你吸收时人东西可以,要变成别人看不出来才是高人。安徽清有邓石如,近有林散之。每一个书家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关键是如何发现。安徽书法在打邓石如的牌,安徽的书法理论在打江淮书风的牌,这个目标是有共识的!邓石如国展很成功,反响很好。清代隶书大家很厉害,是不好绕过去的。安徽书协的领导和同志们确实做了大量工作,很细致。个人审美好恶是有倾向的,这没有问题:但书法自身是有评价标准的,这更没有问题!


安徽不缺大家,但是缺如何培养大家。现在孕育大师的书法环境差了,当下安徽书坛缺少影响全国的领袖式人物。古代书法家们也有相互评论好坏的,甚至有些已经到了痛骂痛恨的地步。 但那些被骂者,在我们看来还是被崇拜的五体投地。好与坏,真的不是谁说了算。 要大部分人说了算。好的,坏的,心里有数。当痛骂丑书恶札的时候,为何总会有另一派人站起来争锋相对。  因为万物都是相对的,阴阳共存的阶地,才有艺术可言。大师的作品价值很高,价值高的作品作者未必是大师。林老说争史名不争时名,史名也好时名也好,当代书人该如何去把握,这是又一个问题。关于书法的价值,是收藏价值,还是研究价值?那何为大师呢?怎么才能成为大师?关键还是要正确的评价标准和准确的眼光!陈智先生认为:大师应该是能正确的理解书法传统、具有鲜明的时代意识、独立的艺术个性、完美的高品味的艺术表现的人才能称得上大师!


当代最成问题的就是书法展览机制带来的审美标准的泛化和趋同!没有培养书法大家的土壤,是我们的遗憾,假如有了具备大家潜力的书家,却没有好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去认同,我们岂不是历史的罪人。现在的有些国人甚至连大道理和虚幻的辞藻都懒得研究了,安徽的土壤,如何突破才能走出属于安徽本土的大家?是走展览模式?还是走美院等培养模式?还是大家在自己的圈子里自由呼吸?中国文化讲究的就是以物喻物,比如吴带当风是什么?右军如龙北海如象是什么?每个人的认识不一样  同样的作品 有的人说有时代个性 有的人嗤之以鼻。审美是有标准的,但艺术是不能象体育竞赛那样来评价的。为什么当代培养不出大家?网友高雷认为,一是价值思想的多元化发展,二是浮躁之风兴起,三是信仰的缺失。网友余华东认为:当下有两个遗憾,一是真正大师的缺失,二是到处可以见到以大师自居的人。至于继承的先后问题,网友王维认为书法学习应该是先来形式,后追求精神。 二者都很重要。只是分为:主要但不紧急和紧急很主要。 按照唯物主义论,先求有物.

《近现代江淮书风的文化品格》一文结束语指出:追问中国书法发展的源动力,是对当今书法热潮的反思,会更有利于廓清书法艺术的未来发展。当我们来重新梳理近现代江淮书风的文化品格和历史影响时,可以清晰的了解在邓石如为代表的文化精神引领与传承下,江淮书风这一极具地域特色和艺术影响力的书法流派在江淮大地的脉络延续,生生不息。另一方面,随着徽商的东移,深受江淮文化影响的査士标、垢道人等徽派巨子们也随之转移江浙地区,他们以自己的艺术实践,使江浙书画坛为之一新。由此我们可以预见江淮书风研究所带给我们的启示:一,任何艺术流派的形成都是历史的因缘遇合,传统是生生不息的延续历史,并没有静止的观量。二,地域文化品格影响着地域书风的独立品质与性格,也决定着艺术表现的雅俗与高下。三,书法艺术的传承是生命精神的传递,自性的解放是艺术的生命。书法艺术的本质,精神传承是第一位的,法的传承是第二位的。艺术的创造性、创造力是自性价值的体现。


黄节先生曾说:“发现于国体,输入于国界,蕴藏于国民之原质,具一种独立之思想者,国粹也。”书法这种国粹更是助益民族进化、赋有生命活力的文化精华,是一种活生生的文化延续,并且在延续中产生变化,从而得到弘扬和发展。书法作为国粹的生命活力,因为受地域文化独立精神和包容性品格的影响,在晚清民国时期,江淮书风伴随着乾嘉学派带来的金石考据之风的盛行,很快地摒弃了赵董糜弱书风的影响,而开始探索对传统取法的进一步扩展,寻找独立的自我发展道路。断碑残简、摩崖经卷都可以作为书法的吸收和取法,大大的拓展了书法艺术的传统内涵。同时,因为江淮地区徽商的发展和地处中原的地理特点,从而为这种书法观念的传播影响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这种兼收博取的书法传统继承观和独立的艺术追求精神很快得以传播和光大。



【后记】这次活动得到了合肥书法交流群的朋友们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活动取得丰厚的成果,是一次当代书法发展的研讨会,这种形式今后会定期举办。欢迎大家积极踊跃的加入参与,我们还将继续加工整理成文,由于篇幅所限不能一一列出参加讨论的人员名单,深感歉意和不安。期待着你继续关注合肥书法交流群举办的《月末开讲》书法大讲堂活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1 18:06 , Processed in 0.06718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