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贤斌:《硬笔书法需要人文关怀》
●刘贤斌
在当前书法热持续走高的情境中,硬笔书法无论是受众群体、参与对象还是表现形式都在以更加丰富多彩的方式,引领着硬笔书法家和硬笔书法爱好者的艺术情感。我们可以因此对硬笔书法的教育普及和艺术创作的深入提高心存期待,期待一个既承传中国书法经典文化,更凸现当代硬笔书法审美精神的,完全属于硬笔书法的艺术时
代!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我们还需要为硬笔书法积蓄起来自硬笔书家、协会、媒体及社会各阶层广泛关照与关怀的“和谐”力量。因此在笔者看来,在硬笔书法的发展过
程中.如上的诸多“因素”,无论是来自那一个方面的消极情绪,都有可能严重影响到一些硬笔书法的艺术活动的顺利开展和硬笔书法作者的良好心态。
前些天,吉林王洪宇因为他操持的“当代硬坛精英作品邀请展”一事,打来电话,言辞中充满了对硬笔书法的挚热情感。他告诉我,因为邀约函回馈的情况不理想,许多名家的作品没能按期收到,因此也拖长了征稿时间,延缓了展览及作品集的相关事宜。我听得出他的无奈.但同时更感受到了他对硬笔书法的忠诚与守望。他不想放弃自己对这次活动关于“硬坛精英”的初始定位,因此也是在那几天晚上,他分别电话邀约了贾长城、张玉波、贺东祥、黄文泉等二十多位硬笔书法精英。当得到他们同意马上寄作品的“支持”时,他的欣幸之情溢于言表……这件事让我对硬笔书法纯粹的艺术深入产生了危机感。因为在硬笔书坛,“功成名就”之后大家都似乎觉得应该到毛笔书坛去打拼了,于是就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猴子掰玉米”式的“隐退”方式。殊不知,这样一来,硬笔书法的创作前沿便一下子呈现出了涣散状态。而当后来者继起之时,已经物是人非了。一拨拨的硬笔书法家无心恋战,给硬笔书法留下的遗憾历历在目,我们却熟视无睹以至习以为常——这是硬笔书法的当代悲情。我们正需要为此而努力……
书法家的市场意识和作品的价值定位,虽然提高了书法家的社会地位,但同时也造成了一些人的盲目自大和人情冷漠。我们应该向那些既坚持维护书法家创作尊严,又热心书法艺术社会活动和公益事业 的书法家致敬。艺术家的良知和道德操守有时可以救赎受众的感伤,去驱散迷茫,支撑起希望。硬笔书法家更应该有济世情怀,因为硬笔书坛缺乏人文关照,这并不影响硬笔书法家的“入市”之想,其硬笔书法作品的艺术价值一样可以充分展示,只是需要硬笔书法家多一些洞察和对硬笔书坛的全面把握。如此,我们便不难建构起硬笔书法的生态平衡,这样,硬笔书法名家们就会获得更大的社会影响力。
同样,各级书法团体、书法报刊、毛笔书法家对硬笔书法的忽视和轻视,也制约了硬笔书法的发展。如果能通过硬笔书法自己的组织,在广大书法家艺术感召和精神感化的情形下,获得来自社会的认可、支持和厚爱,则硬笔书法可以走出二十多年来一直徘徊于艺术之门的怪圈,真正获得社会形态与艺术生命的升华。
硬笔书坛需要媒体的风起云涌;需要像张玉波曾经的“绿天杯”,黄文泉曾经的“九月书社”,李庆绿曾经的“硬笔王杯”,彭洪顺曾经的“百人展”、“武陵杯”,陈文轩曾经的《弄潮百家》,邱云斌曾经的《硬坛真金》,高甬春曾经的“经典书风”,周继中曾经的《书羽闲诗词联》,无锡曾经的“相约太湖”……还有王洪宇现在的“硬坛精英邀请展”,广东的“走进揭西”…当然,更需要的是广大硬笔书法家的参与和书法名家的支持与扶持!
原载2006年《书法报·硬笔书法》第1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