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和学校现在靠什么吸引学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5-15 09:19: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师和学校现在靠什么吸引学生?


         

      既然现在大家都承认学生厌学已经成了一个问题,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那么提出学校吸引力的问题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厌学在相当程度上是个情感问题,而情感问题只能用情感手段解决。对学生说:“你凭什么厌学?现在多么好的学习条件?身在福中不知福!我命令你,必须热爱学习,否则我就批你,罚你,整你,看你还敢不爱学习!”这样能解决问题吗?充其量只能使学生不得不做出学习的姿态,而心里对学习的反感却只能与日俱增。

       命令学生爱学习和命令一个人爱另一个人同样地不智。爱是不能强迫的,无论爱什么。

       要想让学生学习,用强迫的手段能有短期效果;要想让学生爱学习,只有提高学校的吸引力,提高学习本身的吸引力,别无他途。

       然而,现在要使学校对孩子具有吸引力,越来越难了。

       在高玉宝的童年,上学这样事本身就有吸引力,因为那时大多数孩子上不起学。物以稀为贵,上学令人羡慕,所以他高呼:“我要上学!”如今是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就是强制教育,不上学不行,不上学犯法。对现在的孩子们来说,“我要上学”的生活情境已经不存在(贫困山区例外),他们面临的情境是“要我上学”。上学的权利已经成了不需要争取的东西,不需要争取的东西吸引力当然要降低的。你再给孩子们讲高玉宝的故事,很难引起共鸣了,这不是孩子觉悟低,而是情随事迁,是很自然的。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教书的时候,孩子是很爱到学校来的。为什么?因为上学比在家舒服。如果不上学,农村的孩子要去找鸡食、打猪草,城里的孩子也要干家务、搞副业、哄弟弟妹妹,都没有上学轻松。现在这问题已经不存在了,孩子在家,冰箱里有许多好吃的,电视里有许多好节目,还可以玩游戏机,坐有沙发,躺有软床,不上学显然比上学要舒服。所以,现在的孩子要爱上学,得比六十年代的孩子觉悟高出一大块才行。

       改革开放前学生比较爱上学还有一个原因,他们在学校能听到许多新鲜事,满足好奇心。那时大众传播媒介很不发达,电视是少数人的奢侈品,电影也不容易看到,录音机、录像机、VCD更甭提,于是老师讲的课就成了他们重要的信息来源。可以说,那时的老师不需要太大的本事就可以引来孩子们专注的目光。我还记得苏联电影《乡村女教师》中有这样的镜头,那是十月革命前,女教师瓦尔瓦拉只对孩子们说:“我要告诉你们风是从哪儿来的,为什么会下雨……”就着实把一群小家伙吸引住了。现在小学老师说这些行吗?幼儿园的孩子都比你明白。如今信息爆炸,媒体发达,孩子们知道得太多了,许多老师常常被学生问住,有的人只好不许学生提问,以维持自己表面的知识优势,这更造成了孩子对学校的厌倦。

       现在有无数强有力的对手铺天盖地而来,在和教师争夺孩子的注意力,教师处于明显的劣势。你讲课再生动,生动不过说评书,生动不过动画片,生动不过电视连续剧,生动不过那些歌星舞星,生动不过足球赛,生动不过游戏机里的打斗攻防,生动不过广告里的拼命煽情。你再有本事,也没有办法把所有的科学知识都转化成游戏和故事。相比之下,越发显出了教师献给学生的礼物的枯燥乏味。孩子们在传媒的不断进攻中,对强刺激都越来越麻木了,何况老师喋喋不休的弱刺激?

如此说来,教师的处境岂不是太惨了吗?

       倘若教师不提高自身素质,不发挥学校教育的真正优势,还照老办法念经,确实会越来越被动,前途真的不光明。许多老师觉得学生一拨比一拨难对付,越教越不会教,越活越累,就是不祥之兆。社会变了,对教师的要求极大地提高了,老皇历看不得了。

      学校的真正优势在哪里?可开发的吸引学生的资源在哪里?教师手里还有主牌吗?

      有,但不是手中的权力。许多教师也明白现在学生越来越不喜欢学习,他们想不出让学生喜欢学习的办法,于是越来越借重于高压政策,用权力管学生,用分数压学生,请家长帮助加压。我说过了,这会适得其反。

       其实教师还有绝对的优势,是任何传媒都无法抗衡的,那就是:教师的人格魅力,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创造性的学习。

       你别看传媒来势汹汹,它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只有单向的传播,没有双向的交流;再糊涂的孩子也知道,那是画中人。老师对学生却不是画中人,他是触手可及的活生生的人。如果老师很有人格魅力,热爱生活,充满激情,品德良好,做事公正,业务能力强,善于体察孩子的心,能真正做孩子的朋友,那么任何明星都无法和他竞争。对明星的崇拜是单向的:我爱他,他却不知我,炽热的感情里总有几分凉凉的无奈。如果学生爱老师,老师也爱学生,就形成了真正的感情交流,它给学生的印象才是终生难忘的。我自己上初中时,也崇拜过几个电影明星,不久就淡忘了,而我崇拜的几位老师却始终音容宛在。真正有吸引力的,是和你有过心灵沟通的人。教师如果有这样的魅力,何愁学生不爱学校?什么传媒都不是对手!

同样道理,学校还有一个更吸引学生之处,这里有同龄人,有小伙伴。人本来就是社会动物,交往的需要是每个人都有的,孩子更是强烈,而这种人与人的面对面的交往,共同活动中的情感交流,是传媒决对无法提供的。你会发现有的孩子在家里不好好吃饭,到同学家却吃得很香,他在同学家吃的不是饭,吃的是人际交往。我发现许多学习成绩很差的孩子,在学校受尽了贬斥,却仍然爱上学,只因为那里有小伙伴,有下课十分钟。交往的吸引力常常超过传媒,这是学校可以开发的重要资源。可惜现在许多教师还没有充分重视这一点。如果我们在学校搞许多符合少年儿童心理特点的、宽松的、自愿的活动,肯定可以把孩子的注意力从电视机屏幕拉过来。

有人可能会说:“你这样当然会使学校更有吸引力,但这岂不成幼儿园了?学校是学习知识的地方呀!”

       把学校看成单纯学习知识的地方,正是许多教育者的一个认识误区。学校首先是一个准社会,孩子们在这里要学的不光是知识,他们要在这里学会生存,学会交往,学会作人,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把学校看成单纯传授知识的地方,势必把孩子看成装知识的容器,造成目中无人,这是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学校首先应该成为孩子的乐园,成为孩子喜欢的地方。在学习中,情感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您能想象孩子在一个他不喜欢的地方真正热爱学习,把学习搞好吗?

但是,智育毕竟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学生到学校,是上学来了,不是玩来了,否则学校就可以取消了。所以光让学生喜欢老师、喜欢同学是完全不够的,还有更重要的一条,得让学生喜欢学习本身。这是最困难的一件事,但是你躲不开。

       于是有人搞起了快乐教学,这很有意义。但是快乐有深浅两个层次,许多老师的快乐教学恐怕还是在浅层次的快乐上做文章,把学习游戏化,尽量利用直观形象教学等等。这些都是有必要的,但是它是初步的。必须想办法让孩子体验学习中深层次的、真正的快乐。学习中深层次的、真正的快乐是什么呢?思维的乐趣,创造的乐趣,自我实现的乐趣。

       老师讲数学课,我听明白了,作业顺利,是一种快乐;老师没讲的东西,我自己琢磨出来了,是更大的快乐;我自己发现生活中的一个数学问题,自己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把它解决了,是最大的快乐。老师讲一篇文章的妙处,使我大受启发,是一种快乐;老师没讲过的文章,我自己悟出了其中妙处,是更大的快乐;我动笔写了一篇文章,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达出来,而且引起了同学的共鸣,是最大的快乐。哪位老师不停留在“我讲你会”的教学水平上,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有所创造,他才是真正带孩子走进了高层次的学习乐趣中。这有点像科学家、发明家的精神状态。陈景润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时候,是绝没有“厌学”之可能的。创造性的学习是厌学的最佳解毒剂。当然,学生的创造不同科学家的创造,但只要对他自己来说是创造,其心灵的震撼和科学发明时差不多:这是一种自我实现。自我实现带来的快乐是最高的快乐,它是建设性的快乐,它会使一切享受型的快乐(例如看电视)黯然失色。学生能体验到这样的快乐,学校才会真正具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

       这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吗?不是。问题是教师本人的创造精神如何,您自己是否体验过思维的乐趣、创造的乐趣、自我实现的乐趣。如果体验过,您的快乐就会感染学生,您就不难把学生带进这种境界;如果您自己是照本宣科的教师,那您就只会说浅层次的话和外行话,自己没有体验过的东西,是没办法感染学生的。

       我们现在靠什么吸引学生?说到底,还是要靠人的魅力,靠高素质的教师,创造型的教师,学者型的教师。所谓好学校,就是有这样好老师的学校,其他都是次要的。


              引文来源  教师和学校现在靠什么吸引学生? 作者 王晓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16:56 , Processed in 0.10861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