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4|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韩绍冽个小伙子厉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5-5 20:17: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书·时光》 创刊卷首

文/韩绍[下同]

  
走过零八年共同的大悲大欣,周围的朋友更多了,也更近了。也就是在这一年里,我们生活的轨迹有了更多的交集,如果用线连起来,其中最密集的地方竟然是一个叫作复兴楼的酒馆,你可能会以为这是一群酒徒,可是就有连见到酒窝也犯晕的。在酒香茶馥的笑谈中,《青溪书苑》创刊了,《晏晖楷书千字文》随后付梓,《旧语新说》也已初成。在斟酌饮沽间少不了的晋唐宋元明清、时事掌故、旧书新刊……这一年我们踏过烟雨中的白兆山,登临了丽日下小悟山的绝壁遗营。放生在观音湖观音村的渡头,挥毫于程青溪的双峰山间。一路走来,散落下点点荧光,在这方清丽的湖山之间,任其明灭。要是用文字记录下来岂不是一桩美事。
  饮毕,走出复兴楼,空中飘着零星的雨雪,这是今冬的第一场雪了,但已记不清是第多少回出入复兴楼。回到书房窗外的雪大了,纷纷扬扬,没多久都见了白。推窗伸手,天光映着雪色,近处的湖清晰可辨,手中袖上的雪花急迫而轻盈地堆摞着,忽然想起王徽之访戴的旧事来,不知此刻我手中是否有一颗水分子,来自那夜他乌篷沿上的雪瓣。文字真好,否则谁会记着那一夜的雪。
  朋友们说,都是濡墨、抚卷、把盏间的余事,姑且叫作《书·时光》罢。                              
                                 2009年元月五日夜
2#
 楼主| 发表于 2011-5-5 20:18:22 | 只看该作者
《书·时光》第二辑 卷首



    喝茶能让人想很多事,很多事也发生于茶余饭后之思。就是在朋友们喝茶时候的突念,一拍即合,决定搞出这个小玩意儿。把朋友间的趣事、随手乱扔的零碎篇什,不定期的汇编一辑,复又回到朋友间流布玩展,可谓是赏心乐事一桩,不亦快哉!
    于是一夜兴起,织罗一辑。不想第一辑出世,便天南海北地受到朋友们的关注和支持。这下子人反倒紧张起来,受关注越高,对编辑的要求随之就更高起来,不免就产生了才智与资费之虞。
    茶能让人兴奋,让思维也活跳。还是在喝茶的时候,朋友促膝,既然不是搞理论学术,自然也无须“铁肩担道义”,不过是个玩意儿,那就着眼“玩、乐”二字。也许这便是她的缘起和可爱之处罢。
但愿有更多的人喜欢她。
3#
 楼主| 发表于 2011-5-5 20:19:09 | 只看该作者
《书·时光》第三辑 卷首



    朋友们聊天,话题之一便是书法。
    打心眼里爱这些老祖宗的遗珍。一提一按间都契合我们的脉搏,书法不是单纯的图片,更像多维的全析影像,鲜活的线条,书者的情怀,优美的字句,在那段时空凝结,如盏盏明灯,让我们这些后来人能用思想找到延伸往古的支点。有时候想,王羲之无缘认识颜真卿,颜真卿也没有机会认识苏东坡。对于我们却个个耳熟能详。我们太幸福!幸福得不知所措。
    有时痴想,若有机会问问羲之,他自己知否兰亭序中有二十一个且形态互异的“之”字;他又如何得知后之揽者定将有感于斯文?我看不见羲之……但书法早已在我们这代人手中繁荣起来。繁荣成一种文化体育运动——唐诗宋词的毛笔抄写运动。那篇短文中羲之还说过的“情随事迁”。还是他有先见之明。
不谈书法有空还可玩玩别的,比如到处逛逛,来趟黄州行,胡老师的玩法着实令人羡慕,这也不是人人能为的。实在没有精力和票子行千里路,像国琼兄那样猫在家里读本把书倒是挺实惠的。
4#
 楼主| 发表于 2011-5-5 20:19:53 | 只看该作者
《书·时光》第四辑 卷首


  
    在家中整理旧物,偶尔翻出一张记录04年去广水的DV碟,因书法的机缘,到书法之乡-广水参观学习,见到了几位敬慕已久的书家。DV声像清晰,往事历历,但现在涂庆保先生已故去,让人不胜感慨。
    还是书法的机缘,广水书家来孝昌参加一个关于书法的会,回去后才发现由朋友转赠的《书·时光》,郝钟沛专程来电话关心办刊的详情,令人感动,于是几个朋友相邀,到广水拜访这几位前辈老师,面聆教诲。
广水,一个与孝昌山水相连的地方,老早便是一家亲。现在已经划到北边的一个市了,好比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出去的姑娘,虽然不在一个家里了,但感情是割不断的。所以去广水像是走了一趟老亲戚。
    原打算是个简单的会面,没想到广水时,主人早已相候,且已经安排好座谈会,这是我们始料未及的。除认识的几位前辈书家,还有沈崇民、陈日新先生等新朋友。寒暄数语话题便转到小辑子上,沈先生十几年的办刊经历,毫无保留,畅谈经验建议,大家都拿出自己写的文章、读后感以及书法作品,年届耄耋的魏大同先生更将《书·时光》逐辑逐篇作了批读写下评语,这一切都令我们几个受宠若惊。前辈们提出的期望更让我们感到惭愧与鼓舞。会后宴间,卢老师和郝老师一腔京韵靓嗓,让这夏日的酷热变成我们心底脉脉的温情,难怪国琼兄激动地借杜甫的《赠卫八处士》来作答广水师友。“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比起古时,现代人行事便宜,但各自纷忙,未必常有相会机缘,惟愿诸君康乐长好!
    回后不久即收到陈日新先生的信,匆匆言未尽,才别又封书。又一阵感动。
5#
 楼主| 发表于 2011-5-5 20:20:38 | 只看该作者
《书·时光》第五辑 卷首

  
    键盘用惯了,好久不动笔,提笔常忘字,这真不是个好事。人是个易惰的动物,现在连训练手脑的毛笔也被搁到一边了,兴头往往放下便放下了,再提起来已是累月经年,一下子也难找到当时的感觉。
    前几天临明人王宠的小楷,读到“樵歌浑自好,应饱北山薇。”记得小时候于野坡荒径常会见到野蔷薇,大些的伙伴告诉我,这些新枝嫩苗掐断剥皮可食,其味鲜嫩而微甜,如菜苔芯子。也许是食物匮乏,也许是古人真正会享受于山林之乐,才会饱食山薇。
    忽又读到邱籽的《我的诗经年代》才恍然大悟,发现自己想当然地弄错了。原来“薇”是儿时见到的另一种可生食亦可水煮的野豌豆。千百年了,虽与古人有过相同的味觉,但我们的感受早已稀罕起来。古人是真正生活体验者,临风一歌都是天籁。
    在诗歌的国度里,难道我们只能用江兰的怀旧情结于书斋之中收藏大自然的种种关联,联想关关之音,用与古人不太相同的发音吟咏他们的句子?
    不知这些是我辈的悲哀,还是古人的福分。
6#
 楼主| 发表于 2011-5-5 20:22:25 | 只看该作者
听秋馆记

文/韩绍

  自古逢秋或懼其厉冽,砭人肌骨;或悲其肃杀,万物凋零;或伤其变迁,垂垂老矣!吾独不以为然!夫秋之为色,则岭岳江湖五色斑斓;秋之为声,则草木鱼虫万籁谐鸣;秋之为嗅,则兰荷桂菊骈发馨芳;秋之为判,则优劣强羸形质自现也!
  春耘夏耔归结其实;雪被冰封蕴蓄其精也。绚烂之极归之平淡,平淡之至生机复孕焉!宇宙之美于斯为盛矣!
  人处天地,为之灵根。假以感应,能识变化之端,辩周天之数,探宇宙之奥赜,济芸芸之众生!吾辈为学,各有所治。然学无乏富,道无宏微,则人为之本。至于穷年继晷,废寝忘餐,门户重扃,笠屐双蠹,以至老死书斋而不知今世何世者,岂不悲哉!
  欧阳文忠闻秋声而感造物之心,板桥道人听竹韵而恤民间之苦。此皆身处斗室用心万方者也!抚卷之时,心存天下;挥毫之际,意剩苍黎。以博爱之心而怀众生万物,吾以之为铭,遂尔名吾斋!
                      听秋馆主人 
                      2005.2.28 上午
7#
 楼主| 发表于 2011-5-6 08:51:10 | 只看该作者
8#
 楼主| 发表于 2011-5-7 08:58:50 | 只看该作者
诗两首

文/韩绍



《听天马讲唐诗归后作》
侃侃刘郎娓娓评
撩人心魄入青云
才驱意马驰边漠
又挂心帆下洞庭
细雨微风平日事
锦心绣口别样情
他生若许择投世
笑傲长安醉洛城


《贺国琼兄书成戏作》
刘郎别后今复来
惹得心花次第开
好句何妨诸友赏
奇思还倩美人猜
光阴旧事频经意
阡陌故园总萦怀
君富五车我未得
幸能同醉共敲杯
9#
 楼主| 发表于 2011-5-7 09:11:22 | 只看该作者
给[听秋馆主]提合理化建议。。。


可否请诗作者以书法形式将上楼诗作写出来,下午在现场张挂,以增其趣??
可否请邓绍光先生携插图原件/魏宝林先生携[随意穿衣吃饭]一印原石,让网友们雅鉴一哈???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5-20 18:18:30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4 02:25 , Processed in 0.06678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