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评论家不是榨汁机(李美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5-25 13:20: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评论家不是榨汁机(李美皆)

  太原日报 李美皆

面对一些作家的期望与失望,评论家有时会感到惭愧与惶惑。作家觉得评论家明明大笔一挥就能为他写出妙笔生花的评论来,却偏偏不去写,是对他的故意冷落甚至刁难。对此,多数评论家恐怕都只能苦笑。
    在作家的想象中,作家的作品就是水果,评论家的评论就是果汁,而评论家就是榨汁机,应该这边水果进去,那边果汁就出来的。可是,评论家不是榨汁机。评论家自己也想成为榨汁机的,但他成不了。就算是榨汁机,也不是什么水果都能榨的。何况,那作品是不是水果还很难说呢,也许就是块土坷垃。
    将自己的沉寂归因于评论家的蓄意冷落,多半是一个不太光明的揣测。评论家真的不是什么评论都能写的,什么都能写的评论家肯定不是一个好评论家。对于自己没感觉的东西,评论家不是刻意不去写,而是刻意去写也写不出来的。
    评论家不仅不是什么评论都能写,而且也不是什么作品都能读的。生命有限,阅读也有限,在有限的阅读当中,评论家希望自己多读几本好书,我想这没有错。没有谁可以要求你不加选择地读书,即便你是被目为评论家的那一类人。我不赞成一旦成为评论家,就要拼命去读最新作品,喜欢不喜欢不说,一定要对文坛了如指掌,最好每年都能做个盘点,以显示自己的称职,以保证自己的地位,以保持自己的话语权。
    职业阅读的不悦是显而易见的。曾经在一位身为出版社总编的朋友的办公室看书,一屋子的书,沙发上、茶几上、地上都躺满了书。拿起一本来问问,答曰恶心。再拿起一本来问问,还是答曰恶心。当阅读成为职业,带来的就是这样的审美疲劳。
    我宁愿不从事评论,宁愿不要话语权,也决不放弃作为普通读者的那种自由阅读的愉悦。我愿意保持这一点奢侈的任性,不想读的东西就不读。
    这个世界上值得读的好书太多了,每当别人提到一些似乎好得要命而我还未读到甚至完全不了解的书,我就会痛心疾首,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恐慌感。保守地说,与阅读已成经典的文学作品相比,阅读当代文学是没有审美保障的,所以,适度提防审美的浪费是有必要的。比如,我读余华的《兄弟》,读到他对厕所里的粪便的穷形尽相的描写,使人产生无法逃脱的恶心感。鲁迅先生说过:“譬如画家,他画蛇、画鳄鱼、画龟、画果子壳、画字纸篓、画垃圾堆,但没有谁画毛毛虫、画癞头疮、画鼻涕、画大便,就是一样的道理。”
    评论家不是万能的阅读器,也不是万能的榨汁机,这是肯定的。任谁的失望也不能改变这一点。
2#
 楼主| 发表于 2011-5-25 13:20:44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2 12:38 , Processed in 0.09608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