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考场作文实用得分技法“表现手法”篇
江苏 朱庆和
考场作文的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考生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和布局谋篇的方法。表现手法,也常常称之为艺术手法和表达技巧。常见的有:(1)表现在利用修辞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象征等;(2)表现在结构上的有:总领全文、伏笔照应、线索分明、前后呼应、承上启下、过渡自然、结构严谨、先抑后扬、卒章显志、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等;(3)表现在运用抒情方式的有:托物抒情、托物寓意、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直抒胸臆、含蓄蕴藉等。下面从“表现手法”的几个方面具体分析:
一、运用辞格,想象丰富。夸张、对比、比喻、拟人、象征等修辞手法,就正篇文章大而言之,它属于表现手法。例如,2008年山东考生《蝶变》:“它们佝偻着不健全的躯体爬行,想饮草叶上的露水,微弱的渐黄的草叶已没有青绿的映像,残蝶没能感受露珠的清凉,它不堪忍受这折枝的生命之重,蝶儿蝶儿,草叶尚且知道春末的最后一缕风将结束自己的童年,开始迈入青年前的这场成人礼,为何如此灵动的你却等不得片刻,扑闪出自己满世的妖娆,而换来今生莫大的悔恨。”这是作者“我为残蝶感到万分的悲痛和莫大的伤情。”正如考生在本文开头所写的,可怜的“蝶”为了期盼和追求破晓的绽放绚烂一季的辉光,为了渴求篱下的花艳夺魁满园的荣耀,为了梦寐蒹葭的双生双息羡煞湖光的潋滟,终于“临近破茧时耐不住的狂躁,好似一跃而生出温柔一刀的牢笼,然而那守不住一季的庄重之蝶,在破茧期未到便提前赏览景致的顷刻,断翅的断翅,无触的无触,残缺的身体孕育了一年的包容却抵挡不住这一季的浮华。”在这里,作者运用了比喻、夸张和象征的手法,说明了一个道理:“春来草自青,等待那初春、仲春或是暮春的来临,让春点亮你彩色的人生,拥有心底的期盼,怀抱着坚守的本真我们都会有蝶变时绝美的容颜,惊诧整个世界的脸庞。”作者的笔下针对“春来草自青”,从一个角度诠释了它的含义。即一定要等待,耐心等待破茧期到来,才能获得属于自己的美好。文学形象鲜明。作者在本文中描绘出“蝶变的焦灼”的心态与行为,其结果“断翅”“残触”,因缺乏必要的等待,浮华“换来今生莫大的悔恨”。说明只有怀抱着坚守的本真,我们才“会有蝶变时绝美的容颜,惊诧整个世界的脸庞”的道理。
二、前后呼应,卒章显志。高考考场作文,特别讲究文章整体结构上的浑然一体,与文末点题,深化(升华)主旨。正所谓文章的结构必须具有“凤头”“猪肚”“豹尾”的我国民族的审美传统。因此,文章能够做到前后呼应,卒章显志,是夺取高分的基本要求。且看:
2009年浙江考生《绿叶·情意》:开头采用了顺叙:“当爷爷开始品冲泡了四遍的陈年龙井,来吊丧的宾客也已渐渐散尽。妈妈紧紧地牵着我的手,与这一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作别。我微微地苦笑,原来并没有永远的故乡,我们永远都是过客。处理完奶奶的丧事,爷爷也不再坚守这一方留下了无数记忆的土地,顺从地跟随着我们来到城里。然而,走在鹅卵石铺就的小路上,我无数次看见了爷爷的回眸,那深沉的眷恋与无以言表的无奈,最终都化为一滴浑浊的泪水,慢慢地倒流进心底。”开头进入故事迅速,避免了冗长的所谓的“自报家门”式的叙述。例如“当爷爷开始品冲泡了四遍的陈年龙井,来吊丧的宾客也已渐渐散尽”,既是在叙事,又是在抒情,奠定了全文淡淡的忧伤的感情基调。接着,回忆爷爷的往事,作者采用的是插叙:“在城里的爷爷,依旧每日早起。这在习惯了夜生活而对早晨阳光不屑一顾的城市,多少显得有一些另类。然而,爷爷并不在乎那些异样的目光,依旧每日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旧工作服,穿梭于社区的各个角落。他在楼前被废弃的土地开垦出一片花田,撒下各种奇奇怪怪的种子,每日伺弄,神情严肃地仿佛在完成一项神圣的使命。”这里表面上写爷爷进城后闲不住,其实骨子里在说明爷爷的另类“孤独”,含蓄地对我国在新世纪步入“老年国”的理性思考。再下来,文章仍然回到前面的顺叙上:“当年的爷爷是一片意气风发的绿叶,他可以暂时离开他的根,去远方飘荡,寻找属于他的风景,然而如今,这一片绿叶已然悄悄凋零,他需要回去,与故乡永远地厮守在一起。那是爷爷的八十大寿,亲戚朋友们借此都聚在一起,我眼神流转,却寻不见爷爷的身影。悄悄起身出了宴会大厅,我看见爷爷徘徊在角落的窗前。我过去,握住了爷爷的手。爷爷动动嘴唇,说:‘我想回家。’仿佛是一个寻求家的庇护孩童。”文章结尾,与开头照应,“好,我们一起回家。”既是前文的故事结局,又为最后一句:“那么,就让我们带着对根的情意打拼,然后在日落之前,牵着手,回家。”点题,升华了记叙的内容。
三、托物抒情,含蓄蕴藉。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常常选定一个富有象征性的事物,并赋予该事物一定的象征义,从而借助它,来抒发作者的情感,传达出作品的思想内容。因此,托物抒情,含蓄蕴藉,往往成为高考考场作文的表现手法之一。例如,2008年江苏考生《好奇心》描写“好奇开窑”的场景:“我被放进了那黑色的巨大窑窖中等待着烈火的焚烧。然而,我不畏惧,美丽的背后一定会有付出。我的命运就是这重重烈火的煅炼,我流泪……这一切都被那名年幼的孩子尽收眼底。他好奇地扭过头,望着我流着泪却坚毅的背影,眉头皱着,悲哀地目送我进入了炉窑。他应该在好奇为何连陶器也会哭泣。我笃定,他看见了我流下的泪水。一滴又一滴地在这闷热难耐的炉窑中,一点又一点地蒸腾又蒸腾,在我的眼中结成一缕薄薄的茧。孩童受不住好奇心的驱使,在一个四下无人的午后悄悄地打开了这扇重重炉火烧炙的铁门。开窑的那一瞬,金光四起。狂野的火舌吐着流泻出来,在午后的沁凉的清风中慢慢平息了怒火。孩童惊奇地瞪大了眼睛,“陶瓷哭了!”他大声喊道,童稚的声音响彻了整个庄镇。”文章巧妙地将“我”与“陶瓷”的超越历史时空的交流与心灵对白融合在一起,空灵神奇,魅力无穷。综观全文,作者开头直接聚焦“开窑”的壮观场面。“金光四起”、“丝丝裂响”,神奇至极,引人入胜。接着,主文采用小标题领起三个美丽的画面:“景德名瓷”、“好奇开窑”、“美丽积淀”。再次将读者带进了富有传奇色彩的陶都,去领略无比神奇的“陶瓷”所经历的不寻常的生命体验。值得赏析的,也是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作者以孩童纯真的“好奇”,将抒情的主体转为拟人的手法,通过对青瓷人格化的描写,写出了它“进入那窑窖接受炉火的重重考验”,“陶瓷哭了”,“在阳光下展现我晶莹剔透、水润明净般温润的身躯”的焚烧制作的过程的描绘,让我们不仅领略到陶瓷的绝世之美的来历,而且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创造美丽的哲理由于智慧。作者通过青花陶瓷的“裂变”,将深刻的哲学道理——只有经过超乎寻常的磨练,才能够“成器”蕴涵其中。
最后,值得强调的是:考生需要掌握“表现手法”对于描写的几种方法:(1)正面描写:渲染:采用浓墨重彩的笔法描绘事物、感染读者;白描:运用简笔勾勒事物的轮廓的描写手法。(2)侧面衬托(烘托、烘云托月):正衬:用与所描绘对象性质、特征相似的另一事物作衬托,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特点。(一般也可就称之为衬托)反衬:用与所描绘对象性质、特征相反的另一事物作衬托,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特点。
通讯地址:江苏省盐城市明达中学 朱庆和
邮政编码:224002
电子信箱:heqingzhu888@163.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