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贫困农村中小学艺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作者:钟传志
【摘要】我国贫困农村,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农村,经济条件相对比较弱后,其中小学中需要较大经济投入的艺术课程资源相对贫乏。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贫困农村中小学就缺乏艺术课程资源,缺乏的是我们认识艺术课程资源的慧眼。只要我们拓开思维,注意挖掘,教师、环境、活动等艺术课程资源,在我国贫困农村中小学比比皆是。
【关键词】农村 贫困 艺术 资源 课程
笔者曾经参加过几期教育部组织的基础教育新课程骨干培训者(中学艺术)国家级研修班。在研修班上,我们欣赏到了许多从广东、湖南、上海、福建等省市实验区教师带来的优质课例。这些案例确实令人耳目一新,受益非浅。但同时我们也有些困惑:这些优质的课例大部分都来自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大中城市,像教师、多媒体教室、乐器、音响、画室、舞蹈房、排练厅、展览厅等艺术课程资源都非常丰富,属于“有米之炊”。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而我国中西部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广大贫困农村和薄弱学校,经济条件相对落后,需要较大经济投入的艺术课程资源相对缺乏,要上好一堂像许多实验区那样优质的艺术课,确实不太现实。所以,如何面对现实,开发和利用我国贫困农村中小学艺术课程资源,是我们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笔者认为,在我国广大贫困农村和薄弱学校,艺术课程资源并不缺乏,缺乏的是我们对这些资源识别、开发及运用的意识和能力――由于艺术课程资源意识的淡薄而导致大量艺术课程资源特别是作为艺术要素来源的课程资源被埋没,不能及时加工、转化和进入中小学课程,造成许多有价值的艺术课程资源的闲置与浪费;一些中小学竟把教科书当成唯一的艺术课程资源。那么贫困农村中小学艺术课程资源有哪些呢?本文从以下几方面作一阐述。
一、教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教师是最重要的艺术课程资源。从表面上看,专业、专门的艺术课程教师是贫困农村中小学最为紧缺的资源。但只要我们拓开思维,注意挖掘,贫困农村中小学艺术课程师资还是非常丰富的。艺术课程教师不一定非要用音乐、美术老师担任,具有一定艺术修养的其它学科老师也完全能胜任综合艺术课程的教学。在农村中小学,很多教师都是毕业于中等师范学校,他们大部分都有一定的音乐、美术、舞蹈、手工、书法等艺术方面的特长。我们要充分调动这些教师的潜能,充分挖掘校内有一定才艺的教师,通过学习和培训,把他们充实到艺术课程教育的师资队伍中去。我们要集教师集体的智慧,加强音乐、美术、舞蹈、语文、英语等各学科的协作,发挥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丰富艺术教学手段和形式,促进艺术课程的发展。另外农村有些乡镇,也有一些退休的诸如师范院校的艺术类教师,文艺团体的演员,书画院的书画家,青少年中心、少年宫的教师,文化馆(站)的工作人员,他们当中有从事音乐教育及表演的,有从事美术的,有从事戏剧表演的,有从事书法的,有从事舞蹈的,真可谓人才济济,卧虎藏龙;还有一些民间的如吹唢呐、拉二胡、吹笛子以及从事农村剪纸、摄影、书法、民间歌舞、民俗活动的艺人。我们可采用讲座、公开课、展演、座谈、组织活动等多种形式,使之参与到农村学校的艺术课程教育。另外有些学生自身就是一种非常好的艺术教育资源,他们的生理与心理差异的表现,在审美艺术上构成的一种独特的美。我们应发现和珍视他们,并在艺术课程中巧妙地利用,会使艺术学习充满了愉悦,带来学生的创造性。另外,学生来处不同的生活环境,受到的艺术影响就会各不相同。特别是有机会接受早期艺术学习的学生,他们具有某种艺术学习经历,掌握了一定的技能,而这些艺术能力,也许正是教师所不具备的。我们也可调动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利用他们开展互助互帮的艺术活动,如请学生介绍艺术家的故事,介绍自己喜欢的艺术作品等,可以使艺术课程更具亲和力与感染力,也促进学生艺术交流能力的提高。
二、环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在农村,虽然没有城市中的雕塑、现代建筑、广场、公园、绿化地等环境资源,可天然的艺术品却比比皆是。比如说山,有的山像骆驼、公鸡、乌龟、猫、龙、大象、狮子等动物,而且形态各一,栩栩如生,简直就是巧夺天工的艺术品。有的农村古民居,如江西婺源的徽派古民居、赣南的客家围屋等,千百年来保存完好,其中就蕴藏着雕刻、建筑、绘画、书法、戏曲等丰富的艺术资源;布依族的麻栏,侗族的风雨桥,苗族的吊脚楼,傣族的竹楼,无不闪烁着少数民族兄弟们智慧的光芒;我国民间的木版画与农民画,剪纸与皮影,织绣与印染,编织与编结,陶瓷与雕塑,装潢与纸扎,舞具与玩具等民间工艺,都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民众创造和享受的文化,是华夏民众智慧的结晶;我国许多农村中的民俗风情,民间戏曲,民间园林,民间家具,民间服饰等,无不呈现出絢丽多彩的民族风情与地方特色。我们可以把这些民间艺术融进我们的艺术课堂。这样,不仅丰富了我们艺术课程资源,而且引导学生关注自己身边的民间艺术环境,对于民间艺术的传承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所以,我们如果树立起课程资源的意识,用艺术课程要素的眼光去观察,那广大农村中的山山水水、蔬菜水果、飞禽走兽、奇花异草、古树怪石、残垣断桥,乃至日出东方、夕阳西下、小村月夜、牧童晚归,哪怕是荒山、黄士地、草棚、土砖屋、古亭、庙宇等,都可变成我们艺术课程所需要的资源。
三、活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学校生活是学生和教师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学校的种种活动中,蕴藏着多种艺术教育资源。师生们朝夕相处、不断增进了解,感情日益深厚,使他们在共同的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和表现艺术能力的机会。艺术课程的学习与学校各种活动相结合,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首先,学校的各种活动,是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生活、成长特点与教育成长需要设置的。学校活动体现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多种集体活动方式。学校为学生选择能够和形成学生兴趣、具有代表性或典型意义的活动方式,如出黑板报、春游、秋游等。学生的学校活动,也就为艺术课程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内容与展示舞台。挖掘学校活动中的艺术要素及艺术表现空间,使艺术活动与学校活动相结合,反映学生的学习生活,是艺术课程资源不可缺少的内容。
在学校组织学生进行春游或秋游的活动中,艺术教师可以在活动前教学生唱有关的歌曲、带他们欣赏不同景色的音乐描写、介绍所去场所的设施、场景中的文化内涵或民俗民风等,使学生游玩更有兴趣;学校活动与艺术课程联系在一起,不仅使学校活动产生更多的愉悦性,同时使学校活动一举两得――锻炼和发挥学生的艺术才能,深化学校活动的目的意义。可以说,在农村中小学组织学生室外活动,领略大自然的旖旎风光,探访民风、民俗,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又如,学校的学生运动会、全校的升旗仪式等活动,更可以与艺术课程紧密联系着。学生在音乐伴奏下的入场式、学生竟技时生龙活虎的面貌、师生共同演唱的《国歌》与《校歌》等,艺术教师都可以因此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引导学生观察、建立独特的视角,组织学生用喜欢的艺术形式,进行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活动,形成良好的学校艺术氛围。
总之,在我国广大贫困农村中小学中,虽然在需要较大经济投入的艺术课程资源如多媒体音乐教室、钢琴、舞蹈房、排练厅、画室、展览厅等方面没有优势,但我们可以挖掘和开发一些农村中富有特色且得天独厚的艺术课程资源。因此,当务之急,一个重要的课题是加强对于课程资源总题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澄清课程资源的概念,强化课程资源意识,提高对于艺术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艺术课程资源。对于贫困地区和薄弱学校来说,尤其应该如此。
参考文献 :
【1】 杨立梅.综合艺术课程与教学探索.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 舒承志.艺术教学实施指南.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