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略谈对联中的词性对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5-26 15:01: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略谈对联中的词性对仗


  作者:南 方 (原载《中国楹联》)
  
   一、词的分类和兼类
  
      词是最小的能够自由运用的语言单位。词的分类实际上是词的语法分类。词都具有一定的语法功能,按照词的不同功能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再细分有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语气词等。
  
  汉语的词性有固定的一面。同样一个词,在不同场合下有不同的性质,但词义是一样的,这些词称为兼词。在对联创作中一定要弄清词的兼类性质,否则会产生词性不对仗问题。例如:
  
  动词与名词互兼的:代表、建设、领导、教育、指导、武装、思想、觉悟、解放……。
  
  形容词与动词互兼的:密切、丰富、健全、团结……。
  
  名词与形容词互兼的:科学、矛盾、理想、经济……。
  
  连词与副词互兼的:另外、随、同时……。
  
  
  
  二、词的歧义
  
     前面讲的兼类是指一个词在义不变情况下的不同词性问题。如:“教育”这个词,不论是动词还是名词,其意义都是一样的。汉语中还有一些词,在不同场合下,其意义不一样,这是词的歧义。有的是同音异义,有的是异音异义。例如:“白”字指颜色时,是形容词;指说话(道白)时,是动词;指什么也没得到时(白来一趟),是副词。再如“先生”这个词,用在称谓上,是名词;用在动植物生长方面,“先”是副词,即先后的先,“生”是动词,即生长、出生的意思。“校”字读xiao时是名词,读jiao时是动词。
  
  在对联创作中,利用词的兼类、歧义特点,能够拟出很多巧妙有趣的对联。如有人拟一上联,求征下联:锤子锤碗锤不碎。
  
  第一个“锤”字是名词;第二个“锤”字是动词;第三个“锤”字,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这就要求下联也必须有同样的“一词多性”的特点。否则就是词性不对仗。
  
  例如,有人给辽阳白塔拟一副对联:
  
  遍野黄花,好似金钉钉地;
  
  辽阳白塔,犹如玉钻钻天。
  
  上联中的“钉”字,一名一动;下联中的“钻”字也是一名一动。
  
   1980年笔者为大连市电视知识大奖赛拟一对联上联:棒棰岛面腾细浪,求征下联。联中“棒棰岛面”有两种语义,一是“棒棰岛”为专用名词,是有名的风景区。另一是“棒”为名词,“棰”为动词,“岛面”为名词。下联也必须有如此的特点。
  
  在不少的征联大赛中,就是利用了这一特点而制出难度很大的求偶联。例如广州某单位拟的征联出句为:天使矿泉,天天饮用保康健。这是利用了汉语词的歧义与兼类特点而设了难关。有两处,一是“天”字,名词和副词两种词性;另一是“使”字,名词和动词两种用法。这类的单联求偶例子很多。
  
  
  
  三、对联中词性的“正对”关系对联中上下联所对应的词,必须是同词性的,即“正对”关系。符合这种对应关系的,称为“词性对仗”。例如:
  
   名词对名词:
  
  高潭悬日月;
  
  深水映春秋。
  
  动词对动词:
  
  去草搜奇石;
  
  留云补断山。
  
  形容词对形容词:
  
  室雅何须大;
  
  花香不在多。
  
  量词对量词:
  
  千朵莲花三尺水;
  
  一湾明月半亭风。
  
  副词对副词:
  
  少目焉能识文字;
  
  欠金安可望功名。
  
  介词对介词:
  
  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
  
  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叹词对叹词:
  
  咦,哪里放炮?
  
  哦,他们过年!
  
   四、对联中的词性变化
  
     下面一副对联:
  
  春到草先绿;
  
  风来花已知。
  
  乍一看,联中有形容词对动词情况,这是不是“词性不对仗”呢?我们说这是对仗的。因为汉语中有很多词在使用中发生了“变性”。如:表示颜色的形容词红、绿、黄、蓝、白等,后面加上一个“了”字,就成动词了,“草原绿了”、“花红了”、“麦子黄了”等中的形容词都变成了动词。表示形状的形容词宽、长、短、高、肥、窄等,后面加“了”字也可变成动词。另外,一些动词后面加了“的”字成“着的”,也可以变成形容词。如:断的、碎的、破的、裂的、开的、熟的、生的等,都成了形容词性的词了。由于对联用语是很精炼的,往往省去了“了”、“的”、“着的”,然而,还是变了性的词。如:
  
  新壶蒸绿片;
  
  破笔绘枯枝。
  
  由上所述,在评价对联的词性对仗问题时,一定要弄清楚词的变性问题。
  
   五、词性对仗的通融
  
     词性对仗原则上必须是同类词相对应。但由于汉语的词类有些是相近的,且语法功能又是一样的,所以在创作对联时,也允许一定的通融、灵活。例如:叹词、语气词、象声词之间可以相对仗。
  
  有的名词与代词可以相对仗。如:
  
  山若有灵就识我;
  
  水如无意莫回头。
  
  有的形容词与动词可以相对仗。如:
  
  莺歌燕舞;
  
  海晏河清。
  
  有的形容词与数词可以相对仗。如:
  
  百家纷踵迹;
  
  大隐始著书。
  
  有的名词与量词可以相对仗。如:
  
  万家灯火;
  
  百尺波涛。
  
  有的量词与数词可以相对仗。如:
  
  七鸭浮塘,数数三双一只;
  
  尺鱼跃水,量量九寸十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2 06:57 , Processed in 0.07602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