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的孩子都是丑小鸭
许锡良
记得自己小时候,第一次读到安徒生的童话《丑小鸭》,真是读得我泪水涟涟,给我幼小的心灵以巨大的震撼力,至今难忘。后来我才知道,这篇童话其实也是安徒生的自传性的童话,他小时候就像是童话里所描绘的那只被人误解,受尽欺凌的丑小鸭。
在这篇童话里,有一句话令人刻骨铭心:你生存于什么环境不要紧,关键是你要生于天鹅蛋。这生于天鹅蛋其实就是人与生俱来的天赋。安徒生的童话是第一值得推荐给我们的孩子认真阅读的好东西。我小时候因为成绩差,又调皮捣蛋,受过教师不少的体罚,也受过不少同学的欺侮,甚至还受过邻居的嘲笑。我感觉自己多么像安徒生童话中的那只“丑小鸭”啊。只是长大后,我仍然感觉自己只是一只“丑老鸭”,而终于没有能够变成美丽的天鹅,因为我在现行的考试制度下必须照顾到自己的弱项,而且越是薄弱的地方,越是被要求去加强,感觉自己一直在为自己把自己这只丑小鸭变成一只正常的鸭子而努力奋斗着,直到现在仍然没有完全解脱出来,你越是不擅长什么,就越是被要求去做什么,这就是我们目前的教育体制强迫每一个孩子的所作所为。
一篇好文章对人小时候的影响是深入骨髓的,这篇《丑小鸭》的童话就是这样。今天,我以一个教师及教育研究工作者身份来重视审视我们的孩子。我感觉他们人人看来都像一只丑小鸭,其实是小天鹅的前奏。后来常常读一些名人传记,感觉世界上那么多的天才,小时候的命运都不好。原因就是因为,一个真正的天才儿童,小时候总是远远不如正常的小孩那样聪明伶俐,那样乖巧可爱。他们不是呆头呆脑,就是有种种的被世俗的眼光所不能够容忍的怪癖。这里随便就可以举出一连串的例子。爱迪生、瓦特、爱因斯坦、叔本华、克尔凯郭尔、尼采,别尔嘉耶夫.......简直是数不胜数,而且似乎越是伟大的天才,小时候在世俗的眼光看来丑陋的东西就越多,怪癖也就越多,他们常常有一些不合常情的言行举子,有一些异想天开的想法,会令人大吃一惊,可是,这正是天才的早期特征。可惜,学校的正规教育不是对这种天才视而不见,就是施行严厉的打压方式,使他们归于常人。天才的作家似乎从来都是数学成绩不好的。如果台湾的三毛、席幕容小时候的数学也是优异的,她们成为一流作家的可能性几乎就等于零。爱因斯坦小时候如果从小就表现出一个能工巧匠的天赋,他也就不可能是一个“相对论”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大数学家陈省身先生在回忆自己在南开大学读书的情景,他说当时进的是理工学院,有四个科目可以供他选择,他先后选择了物理、化学与生物,但是都因为自己不擅长动手做实验,再加上外中文外文的成绩都不怎么好,只好改学数学。他说,“过去曾有一位记者先生问我是如何决定读数学的。我说中英文都不好,又不会做实验,就只好读数学了。这个答案其实相当近真。现在想来,我的读书路线,实在是早就确定的。比之多才多艺的人,我的选择问题较简单,一生受益此处不浅。”(陈省身,《九十初度说数学》,转引自,文池主编,陈珺执行主编,《宇宙简史》,线装书局,2003年1月版,第395页。)丑小鸭,就是这样在小时候似乎处处不如人的那种,偶然的机会找到一种自己感觉行的地方,那就是他的天才用武之地了。
人如果相对于其他动物世界来说,每一个孩子刚出生的时候也都是一只货真价实的“丑小鸭”。没有哪种动物在刚出生的时候会像人刚出生时这样软弱无能而且十分的丑陋。人在刚出生的时候只会有一个吸吮奶汁的天然动作,而且人几乎只有到三岁的时候,才能够勉强从父母的怀抱中脱离。可是,草原上的一只小羚羊,刚出生后才15分钟,其奔跑的速度就可以达到每小时30公里。如果没有这个速度,其命就难保了。人的自然生存能力相对于任何动物都是多么软弱无能。但是,正是人的这种软弱性,构成了人的巨大的可塑空间与发展前景,也构成了人类社会基础,人能够成为地球的主人,成为宇宙的灵长,正是这种看似无能的东西,构筑了我们的强势。相对于世俗社会的标准,同样作为丑小鸭的孩子中还有一类看来是最为丑陋的,其实他们才是真正的天才。为什么凡是天才的人物都要经历这样的艰苦磨难?就是因为天才在越是小的时候,越是表现出缺陷与低能的一面。像爱因斯坦连小时候学说话都要比正常小孩子晚二到三年。这是黎明前的天黑,这是大风暴来临前的静悄悄。据说天鹅在小时候确实是远不如普通的小鸭子可爱乖巧伶俐,可是,正因为这样,它为自己后面的变化预留了巨大的空间。可是,世俗的眼光能够辨认得出来吗?
陶行知先生作为一个现代伟大的教育家,他在一篇短文《师范生的第二变____变个小孩子》中,有一首教育诗说得特别好:
(一)
你这糊涂的先生!
你的学堂成了害人坑!
你的墨水笔下有冤魂!
你说瓦特庸,
你说牛顿笨,
你说像个鸡蛋坏了的爱迪生。
若信你的话,
哪儿来火轮?
哪儿来电灯?
哪儿来的微积分?
(二)
你这糊涂的先生!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
你的冷眼里有牛顿,
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
你可要等到
坐火轮,
点电灯,
学微积分,
才认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倘使被这首两诗说中,那是多么可悔恨的一件事啊!
“小孩子懂得什么?”
小孩子是再大无比的一个发明家。生下地一团漆黑,过不了几年,如果没有受过母亲、先生和老妈子的愚惑,便把一个世界看得水晶样的透明。他能把您问倒。这有什么羞耻?倘使您能完全回答小孩子的问题,便取得一百个博士的头衔也不为多。(陶行知著,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全集》第二卷,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1月版。第242——245页。)
又是快一年世纪过去了,作为父母,作为教师,我们为什么没有从先贤的衷告中汲取一些有益的教训呢?
2008年5月11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