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44|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 学 古 诗 文[孝感高中胡成佳先生注析/5]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6-11 07:49: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  学 古 诗  文
阅读•赏析•训练


•题解•
     本文节选自《韩非子•喻老》,题目是后加的。扁鹊,姓秦,名越人,战国时鄚(mò,古地名,现在河北省任丘县境内)人,医术高明,人们用传说中黄帝时名医扁鹊的名字称呼他。蔡桓(huán)公,春秋时一个小诸侯国蔡国(今河南省上蔡县一带)的君主,故下文称为“桓侯”。他比扁鹊早二百多年,不能相遇。韩非将其捏合到《喻老》中,旨在作为寓言,说明哲理。《喻老》是韩非用许多寓言故事和历史材料来论证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其中多所发挥,不尽合老子原意,实是韩非借此表述自己的哲学观点。
    这篇《扁鹊见蔡桓公》即是韩非用来喻解老子“图难于其易也,为大于其细也”这一哲理,并进而宣传自己处事为政应“慎易避难,敬细以远大”的睿智主张的
韩非(约生于公元前280年,约卒于公元前233年,终年47岁),即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人,荀况的学生,出身韩国贵族。《史记》说他“为人口吃,不能说道,而善著书。”见韩国之势日益削弱,曾向韩王建议变法图强,未被采纳,后奋力著书。著作传到秦国,受到始皇赏识,秦发兵攻韩,索取韩非。韩王遣韩非使秦,被留秦国,尚未见用,遭李斯、肃杀贾的嫉妒谗毁,下吏治罪,死于狱中。
《韩非子》成书于韩非死后,其中大部分为韩非所撰,少数篇章为后人仿作,全书五十五篇。它既综合了前期法家的学说,又批判地取了儒、道、名、墨各家思想,集法家学说之大成。《韩非子》的思想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夺取和巩固政权的立场和要求,其君权至上的理论,则成为以后二千年来,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武器。文章观点鲜明,语言犀利,说理深刻,具有极强的逻辑性。书中运用大量的寓言故事,作为论证的材料,形象生动,趣味性强。如“郑人买履”“守株待兔”“滥竽充数”“买椟还珠”等,都有广泛的教育意义。被用作成语,为后人所乐道。
•原文分层注释•
扁鹊见蔡桓公①,立有间(jiàn)②,扁鹊曰:“君有疾在腠(còu)理③,不治将恐深④。”桓侯曰:“寡人无疾⑤。”扁鹊出⑥,桓侯曰:“医之好(hào)治不病以为功⑦!”
【注释】①见:晋见,拜见。    ②立:站立,站着。 间:夹缝,间隙,引申为时间的缝隙,指较短的时间。有间,有一会儿。    ③君:名词,春秋时用来指诸侯国的君主。人臣与国君对话,称国君为“君”。    疾:病,常指一般的疾病。  腠理:中医指皮肤的纹理和皮下肌肉之间的空隙。    ④将:副词,会,将会。    恐:副词,恐怕。    深:形容词,严重,厉害。    ⑤寡人:意思是少德的人,先秦时诸侯国君的谦称。    ⑥出:动词,退了出去。    ⑦医:名词,医生。   之:结构助词,没有实在意义。    好:喜欢。  不病:无病之人。    以为:即“以之为”,意思是“把它们看作”。    功:名词,功绩、本领。
【译文】有一天,扁鹊进见蔡桓公,站着观察了一会儿,扁鹊说:“在您的皮肤间有点毛病,不医治,恐怕要加重起来。”桓公说:“医生总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来显示他的功劳!”
        
       这一层写扁鹊首次判断桓公病在腠理,劝其早治,桓公却讳疾忌医,顿生反感。

    居十日①,扁鹊复见②,曰:“君之病在肌肤③,不治将益深④。”桓侯不应(yìng)⑥。扁鹊出,桓侯又不悦(yuè)⑥。
【注释】①居:停,过了。    ②复:副词,又、再。    ③病:与“疾”有别。疾,通常指较轻的病,或泛指一般的病;病,多指严重的病。  肌肤:肌肉和皮肤,比“腠理”深一层。   ④益:副词,更加,越来越。    ⑤应:答应,理睬。     ⑥悦:喜悦,高兴。

      这一层写扁鹊第三次见桓公,断定桓公病情日益恶化,劝桓公立即治疗,桓公仍执迷不悟,同样不予理睬。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xuán)走①。桓侯故使人问之②,扁鹊曰:“疾在腠理,汤(tàng)熨(wèi)之所及也③;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④;在肠胃,火齐(jì)之所及也⑤;在骨髓(suǐ)⑥,司命之所属⑦,无奈何也⑧。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⑨
【注释】①望:动词,远远看见。 而:连词,表示前后两个动作的紧相承接,可译为“就”。    还:同“旋”,回转、掉转。  走:跑。    ②故:特意。   之:代词,指扁鹊。一说,指望桓侯而旋走之故。    ③汤:同“烫”,用热水焐(wù)。 熨:用药物热敷,能止痛散寒。一说,熨,读yùn,用药物贴    所及:所能达到的地方。及,达到。    针石:金属针和石针,这里指用针剌治病。石针疗法后来失传。   火齐:火齐汤,一种清火、治肠胃病的汤药。齐,同“剂”。    骨髓:骨头里面的空腔中柔软得像胶的物质。    司命:传说中掌管生死的神。属,归属、隶属,引申为管属、管辖。    无奈何:没有对付的办法。奈,动词,对付 。    臣:先秦时期,官吏、百姓对国君和贵族官僚自称为臣,表示谦卑,可译为“我”。    是以:以是,因此。以,因为;是,此。   无请:不问。意思是不再说话。请,问。
【译文】又过了十天,扁鹊远远望见桓公,转身就跑了。桓公不解,便特地派人去问。扁鹊说:“病在皮肤肌肉之间,用热水焐,用药物热敷,药力可以达到;病在肌肉里,用针灸治疗,力量可以达到;病在肠胃里,用火剂治疗,药力可以达到;病入骨髓,那是司命神的事了,医生是没有办法的。现在桓公的病已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过问了。”

            这一层写扁鹊最后一次见桓公,断定桓公病入骨髓,无可救药了。

    居五日,桓侯体痛①,使人索扁鹊②,已逃秦矣③。桓侯遂死④。
【注释】①体痛:身体感觉到疼痛。    ②索:寻找,有急切搜求之意。    ③秦:古国名,在今陕西省。    ④遂:副词,于是。
【译文】过了五天,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去了。桓公终于病故。

           这一层写桓公由于一再坐失治病良机,终致病入骨髓,不治而死。
2#
发表于 2011-6-11 08:14:45 | 只看该作者
http://xnjyw.5d6d.com/redirect.p ... o=lastpost#lastpost

本站《老李茶馆》特约专栏作者李艾清创作的一部小电影
3#
发表于 2011-6-11 08:18:28 | 只看该作者
http://xnjyw.5d6d.com/viewthread ... p;extra=&page=1

胡成佳/陈材信先生的学生管季超应请作《管季超作文教学法》公益讲学活动照片100张。
[登陆挂上注册名才可看图]
4#
发表于 2011-6-11 08:40:20 | 只看该作者
陈平原:有学问,又好玩
时间:2011年6月4日 作者:陈平原(北京大学教授)





去年五月,为纪念百年系庆,北大中文系创立“胡适人文讲座”,每年邀请一位国际著名学者前来作系列演讲。该讲座的宗旨、由来及命名等,我在《“讲座”为何是“胡适”》(2010年5月19日《中华读书报》)中,已做了说明。去年我们邀请的是美国哈佛大学詹姆斯·布莱恩·科南德特级教授、美国人文与科学学院院士宇文所安(Stephen Owen)先生。今年请到的则是挪威皇家科学院院士、奥斯陆大学汉学系教授何莫邪(Christoph Harbsmeier)先生。  

作为著名汉学家,何莫邪先生1946年出生于德国哥廷根,1981年在哥本哈根获得中国古典语法方向的博士学位,1985年起任奥斯陆大学汉学系教授。何莫邪教授很早就与北大建立了良好且稳固的合作关系,1997年起任北京大学中文系客座教授, 1998年起任北京大学汉语言研究中心终身研究员。除了专业著述《中国古典语法研究》(1981)、《中国传统语言与逻辑》(1998),我更感兴趣的是其《社会主义与佛教徒的相遇:漫画家丰子恺》(1985)。此外,二十年前的《哈佛亚洲研究》上,曾发表何莫邪先生的《孔子的乐——〈论语〉中的幽默》,也很精彩。单看题目,你就能猜到其别有幽怀。这次系列演讲的第五讲“笑脸的孔夫子和中国笑林文化”,大概与此相关。

在我看来,世界上的教授大致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有学问,但不太好玩;第二类,好玩,但学问不太好;第三类,学问和性情都不怎么可爱;第四类最少见,那就是:有学问,同时又很好玩。何莫邪教授大概属于这非常稀有的第四类教授。为什么我敢如此断言?等下他一开讲,你们马上就明白。

一个研究古汉语的专家,喜欢丰子恺,关注中国的笑话、漫画以及小人书,这样的教授,不管是“土”还是“洋”,必定是好(hào)玩,而且好(hǎo)玩。当然,只是“好玩”还不够,还得玩出名堂来,就像前几年去世的王世襄,在别人不经心的玩意儿里,做出独一无二的学问来。从漫画中读出康德哲学,借助丰子恺作品理解佛教思想与社会主义的张力,或者将历代帝王捧为“大成至圣先师”的孔夫子重新拉回人间,谈论《论语》所蕴含的幽默感,这里需要的不仅是学识,更重要的是智慧与心情。

上个月,北大为纪念高名凯教授百年诞辰而举行学术研讨会,我的发言题目是《语言学家的文学事业》(2011年4月27日《中华读书报》)。毫无疑问,高先生的研究领域及主要贡献是语言学,可他同时还是现代中国最重要的巴尔扎克小说翻译家之一。语言学家中同样“不务正业”的,还可以举出赵元任之翻译《阿丽思漫游奇境记》,以及王力翻译众多法国小说、戏剧。但很可惜,这样的越界操作,自由挥洒,今天的学者做不到,也不敢做。

有专业,但不限于专业,可以且能够“跨界”思考与表达,这是很让人羡慕的学术境界。在专业壁垒日益森严的中国大学里,学古汉语的,不太敢谈杜甫的诗作,更不要说鲁迅的小说或者丰子恺的漫画了。一不小心,就会招来“捞过界”、“不专业”之类的讥讽。国外汉学家没有这种禁忌,只要研究对象是中国,管他是历史、文学、宗教还是艺术,都可以做。至于从哪个角度切入,全凭自己的兴趣,没有什么不可以,也没有什么不可能。

回到今天的讲题《再说丰子恺》。我读过何莫邪著、张斌译《丰子恺:一个有菩萨心肠的现实主义者》(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也看过凤凰卫视“我的中国心”栏目中的“挪威的夫子:何莫邪”(2009年底),因此深知邀请何教授是个好主意——不仅汉语专业学生受益,文学专业的学生也会很感兴趣。至于感兴趣的原因,与其说是专业问题,还不如说是做学问的姿态与心态。

为什么觉得中国文化“好玩”,很大程度是因为研究者的趣味与心智。如此做学问,就好像丰子恺的漫画一样,是以童心观察世界。因此,请允许我引用丰子恺的两段话,作为今天何莫邪教授演讲的“引子”。在《谈自己的画》(1935)中,丰子恺称:“成人的世界,因为受实际的生活和世间的习惯的限制,所以非常狭小苦闷。孩子们的世界不受这种限制,因此非常广大自由。”“我企慕他们的生活天真,艳羡他们的世界广大。觉得孩子们都有大丈夫气,大人比起他们来,个个都虚伪卑怯;又觉得人世各种伟大的事业,不是那虚伪卑怯的大人们所能致,都是具有孩子们似的大丈夫气的人所建设的。”

回不到童年状态的我们,只能借助阅读、思考、追怀与阐释,多少保持一点童心与童趣,并以此视角观察这既“肮脏”又“好玩”的大千世界——此举既隐含生活哲理,也是从事学术研究的小窍门。

(2011年4月26日在北京大学第二届“胡适人文讲座”第一讲所作“开场白”,28日修订成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7 07:58 , Processed in 0.09120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