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擦亮校训
——《为什么是抚松》节选(4)
李振村 朱文君 陈金铭
“不做假账。”
四个平实的字眼,通俗实在,质朴有力。
这是朱镕基总理给国家会计学院题的字。会计学院把总理的题字刻在了墙上,成为了自己的校训。
每个清晨,每个黄昏,会计学院的师生踏进校门、离开校门时都看到这四个大字。
这四个字也因此成了会计学院的灵魂。
是的,校训就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它彰显什么,宣扬什么,代表了这所学校的追求、理念和目标,也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教育风貌、教育生态。
面向世界,我们看到那么多引人深思、与众不同的校训:斯坦福大学——让自由之风吹拂;哈佛大学——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麻省理工学院——既学会动脑,也学会动手;剑桥大学——此地乃启蒙之所,智慧之源;牛津大学——主照亮我;多伦多大学——像大树一样茁壮成长……
回眸民国教育,我们同样看到了那么多意味隽永、个性洋溢、绝不雷同的校训:中山大学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中央大学的“诚朴雄伟”;暨南大学的“忠信笃敬”;复旦大学的“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南开大学的“允公允能”;燕京大学的“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厚生”;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的“受当施”;东吴大学的“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圣约翰大学的“光和真理”……
可惜,近几十年来,中国的校训文化被严重低俗化、政治化、雷同化、概念化。
几年前,上海某大学几位教育学的硕士研究生,以上海中小学的校训为题目,开展了一项调查研究,发现:第一,半数以上学校无明确校训;第二,校训内容和表达方式严重雷同,使用频率最高的五个词:创新、求真、自强、自信;第三,表达方式单一,以八字句为最多……
另有专家指出,当代中国的校训用词,168个字就能概括:勤奋、诚实、团结、严肃、紧张、活泼、创新、求真、自强、自信……
不是说这些词语不好,而是全中国学校都是同一个模子、同一样声音,这意味着教育生态的单一化,意味着教育面貌的雷同化。
好的教育,首先是个性的解放。
个性意味着一百个人有一百个面孔,一百个人有一百个声音,一百个人有一百个脾性。相反,当苏南的教育、当新疆的教育、当东北的教育……所有的地方都是差不多的校训,都在培养千人一面的学生时,这种教育还是好的教育吗?
在抚松,每个学校都有属于自己的校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