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代的女子怎样梳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6-12 20:48: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古代的女子怎样梳妆
——读《贵妃的红汗》
刘舒曼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05月11日   10 版)

《贵妃的红汗》,孟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第一版,36.00元
    孟晖的新作《贵妃的红汗》,我愿意称之为细节之书。或许是男女有别,男性写者专注于历史的宏大叙事,女性写者却对那些幽微的细节情有独钟。对细节的重视是孟晖一贯的书写风格。从《潘金莲的发型》、《花间十六声》、《画堂香事》到这部新著,莫不如此。她由《诗经》、《楚辞》中的蕙兰香草说到古人的香薰和沐浴,从潘金莲的发型拓展到明代女性的服饰,在五代文人花间词中窥探当时的女性生活。在阅读孟晖的过程中,似乎始终有一股氤氲的女人香,穿越历史的时空迤逦而来,经久不散。

    本书的叙事对象依然是那些女性日常所用之物。澡豆、妆粉、头油和胭脂到草木灰、红蓝花等等,几乎囊括了古代女性每日梳妆所需。俞平伯先生曾说过,古人的生活奢侈浪漫,今人的生活奔波劳碌,情趣大不相同。我们对古人的生活,甚至对历史的理解存在着天然的隔膜。许多被当时人视为平常、无须解释的生活细节,在今人看来却匪夷所思,甚至不知所云。

    不用太久远,清代的很多生活细节我们已不甚了了。少时读《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有一个场景让我迷惑了很久。宝钗和湘云请贾府的女眷赏桂花吃螃蟹,凤姐命小丫头去取“菊花叶儿桂花蕊熏的绿豆面子来,预备洗手”。这绿豆面子是磨成粉的绿豆么?用菊叶桂花蕊熏,取其香味?它的功效是否等同于香皂?读过此书后,豁然开朗。豆子的细末是古代此类卫生用品的主要成分,除了洗手,还被用来洁面和沐浴。豆面加入白芨、白芷等中药后,更具有美白功效。与今日各种洗面乳相比,不遑多让。

    现代人大约以为自己才是文明人,讲究沐浴化妆,用各类护肤品。古人都是蓬头垢面,卫生状况堪忧,皮肤的保养当然更谈不上。这本书将颠覆很多现代人对古代莫名的优越感。那些精致的洗浴和化妆用品,几乎都是源自天然,没有现代护肤品里让人糟心的添加物。而且,绝大部分都好用不贵,惠及普罗大众,亦有专门售卖这些物品的粉铺或粉店。选择较为简单的配方,普通家庭妇女皆可DIY,并不是大户人家才能享受的奢侈品。当然,少数的富贵人家仍会自制高档的水粉胭脂。

    还是《红楼梦》,第七回喜出望外平儿理妆,平儿无辜被卷入贾琏和凤姐的争吵,挨打受气。宝玉以他一贯的细心和体贴,安慰平儿,并照顾她梳妆。“宝玉忙走至妆台前,将一个宣窑瓷盒揭开,里面盛着一排十根玉簪花棒拈了一根递与平儿。又笑向他道:‘这不是铅粉,这是紫茉莉花种,研碎了兑上香料制的。’平儿倒在掌上看时,果见轻白红香,四样俱美,摊在面上也容易匀净,且能润泽肌肤,不似别的粉青重涩滞。然后看见胭脂也不是成张的,却是一个小小的白玉盒子,里面盛着一盒,如玫瑰膏子一样。宝玉笑道:‘那市卖的胭脂都不干净,颜色也薄。这是上好的胭脂拧出汁子来,淘澄净了渣滓,配了花露蒸叠成的。只用细簪子挑一点儿抹在手心里,用一点水化开抹在唇上;手心里就够打颊腮了。’”

    这段引文比较长,曹雪芹在呈现一幅活色生香的美人梳妆图的同时,亦向我们透露了清代女性化妆品和妆容的若干细节。首先,孟晖告诉我们,妆粉的容器是含苞未开的玉簪花。以花盛粉,终日熏染,取其香气。再以瓷盒密封,香气不致散发。其次,粉是紫茉莉花种。宝玉特地提到不是铅粉而是茉莉花粉,可见当时市售的妆粉中,几乎都含铅,才会“青重涩滞”。铅粉久用面色会变黑。孟晖指出,古人早就意识到铅对人体的伤害,并在化妆品的制作过程中设法减轻。因此,饱含细腻白色粉末的紫茉莉花种就是最好的纯天然替代品。再次,当时的胭脂是以丝绵浸染红蓝花汁液,阴干而成,用时蘸水化开即可。宝玉说市售胭脂颜色薄,是为降低成本,用生产布匹染料所剩下脚料(红蓝花饼之类)的缘故。不像贾府自制的胭脂,不惜工本。除了红蓝花之外,还动用了花露。清人化唇妆讲究樱桃一点,并不涂满嘴唇。荧屏上近年来清宫剧乱飞,各种装扮,随心所欲。就我所见,《苍穹之昴》里女性的妆容还算比较接近。

    清代女性的妆容,在唐宋女性看来也许太素净了。可以说,中国的历史有多长,中国女性的化妆史就有多久。不同时代有着截然相异的审美观,这种差异在女性的妆容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环肥燕瘦,在当时都是绝色美人。汉代贵族妇女流行长眉,它的特点是长、阔。到了盛唐时期,则流行把眉毛画得阔而短,形如桂叶或蛾翅。从南北朝到唐代,美人都抹着大大的腮红,额头绘着额黄,双颊贴满各种颜色和形状的面靥,妆饰相当富丽。而元和以后“腮不施朱面无粉,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的啼妆,则大概比朋克的装扮还要新潮。唐宋时还流行用檀色点唇,檀色就是浅绛色,所谓点绛唇是也。这种口脂的颜色现在依然流行。

    除了用于修饰面容之外,古代化妆品更有针对不同肤质,增减配方,解决个体使用者的皮肤问题。这就很类似于今天的药妆产品了。孟晖认为,化妆品的这个特点,与它最初的掌握者有关。最初的化妆和皮肤保养的配方,由少数医生掌握,专供皇家和富贵之家。配方亦由医家代代相传,秘不示人。自唐宋以后,这种垄断才被打破,逐渐形成行业规模。由于它的源头在医,关于化妆和护肤产品的配伍方法多被记载于药典,如《千金翼方》、《肘后急备方》、《本草纲目》等等。今日化妆品行业为标榜产品身价不凡,多用宫廷秘方之类招徕。其实,真要好好挖掘,中国古代的化妆品配方中有很多值得今人借鉴的地方。

    小时候,我的外祖母每天晨起梳洗,妆台上总有一小碗刨花水,或谢馥春的冰麝头油,用小刷子刷上,令头发顺滑,再盘成发髻。她清洁头发用皂荚,浆洗衣服多用煅烧的草木灰,或土制胰子。洗刷油腻的锅碗,则以过期的面粉加上热水,洗得干干净净。在不长的岁月里,这些东西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消失了。我常常怀念这些取自天然的物品,在使用完毕后,复归于自然,真正环保无污染。如今我们的洗护用品中充满了添加剂,化学化工制品在给现代人的生活带来不少便利的同时,相应也带来很多问题。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层面来说,我们有必要向古人取经。书中展现的生活方式在工业化时代断裂了,如果我们有心,就有接续的可能。  

    正如孟晖在后记中所说,《贵妃的红汗》在“悦读”程度上不如此前数本。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作者为了更为详尽地呈现细节,主动舍弃了华丽的辞藻。不但为我们揭示出古代化妆品的具体制作工艺,更让有心一试的现代女性有本可依。孟晖在《潘金莲的发型》中曾想象有人能用咖啡机来蒸制花露,我亦很希望听说有爱美的女性在读了《贵妃的红汗》后,依法炮制,做成玉女粉、玫瑰碱、露花油等物。

    北魏孝武帝永熙三年(534),当时洛阳最壮丽的伽蓝永宁寺毁于大火。孟晖曾多次在文中对此表示慨叹,并在《潘金莲发型中》写下《珠帘秀》一文。我以为,那些迷人的历史细节,就像那扇散落于永宁寺大火中的珠帘,谁精心串起那些纷乱的遗珠,谁就打开了历史的奥义之书。至于贵妃娘娘为什么流红汗,您可以到书中去寻找答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06:41 , Processed in 0.11832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