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合肥:要用城市的标准建一个镇(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6-21 13:21: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合肥:要用城市的标准建一个镇(图)

  时间:2011-6-1      来源:合肥在线-江淮晨报








  “镇级市”作为一个新名词,首次出现在合肥市的官方文件中是在今年年初发布的合肥市“十二五”规划发展纲要中,“按照小城市规模,试点规划建设镇级市。”按照“十二五”规划,首先进入镇级市试点行列的是水湖、三河、长临、下塘等重点镇。

  近日,记者从合肥市发改委了解到,关于合肥市如何规划发展镇级市的相关方案正在研究当中。

  这四个镇何以脱颖而出成为镇级市的试点?如果它们不是以大城市向外扩张的姿态出现,那么它们的未来定位在哪里?有人说,对于中西部地区而言,发展镇级市为时尚早,合肥如何清醒认识自身区位和发展阶段?

  释疑惑

  “镇级市”并非“镇改市”

  何为“镇级市”?对于这一新鲜事物,不少人容易望文生义,记者电话联系基层工作人员时,就有工作人员表示,“这怎么可能?镇怎么可能改成市?”

  “镇级市”并非合肥首创,在国内,这一概念最早于2010年2月出现于温州,其后的2010年9月,山东省宣布将启动镇级市试点。

  我国目前的市制体制中,有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地级市、县级市4级。但是从浙鲁两省的实践来看,“镇级市”并非“镇改市”,不涉及行政区划层级调整,其核心在于:以一个城市的标准来建设和管理一个镇。

  合肥市发改委总经济师朱胜利说,合肥市在这一概念界定上,跟江浙、山东地区并无二致,同样是按照城市的标准建设和管理一个镇。

  “最简单的,比如道路、管网等市政基础设施,文教卫体等公共服务水平,在建设、管理标准上要超越一般乡镇,按照城市标准来进行。”朱胜利解释称。

  探究竟

  “镇级市”的“门槛”比较高

  “突出特色,编制完善城镇规划。通过政府推动、体制创新、市场运作的模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配套水平,增强公共服务功能,推进产业和人口集聚。因地制宜、突出优势,加快发展一批综合型、工业主导型、商贸型、旅游型的特色城镇和经济强镇。选择水湖、三河、长临河、下塘等重点镇,按照小城市规模,试点规划建设镇级市。”这段来自合肥市“十二五”规划中的文字,是对合肥市发展镇级市提纲挈领的表述。

  要成为镇级市,乡镇需具备什么样的标准?安徽省社科联原党组书记、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程必定介绍,对于镇级市目前并没有统一的说法,比较主流的几项指标为,人口规模在10万人以上,城镇面积超过10平方公里,第三产业比重达到70%以上,财政收入过1亿元,同时拥有教育、医疗、文化、交通等各方面的配套设施。

  “合肥选取的这4个试点,未必所有的指标都能满足,但是它们一定是符合其中的某几项,具备成为镇级市的潜力的。”程必定同时解释,合肥市在县域发展层面提出“新农村”和“新市镇”建设,而“镇级市”则是“新市镇”建设的最佳手段,“只有一批发展比较好的镇,才有机会进入镇级市的试点。”

  四城镇发展“各显神通”

  合肥市发改委一位长期从事乡镇发展研究的工作人员表示,从现状来看,合肥市圈定的4个镇级市试点,跟温州市确定的5个镇级市试点,在发展程度上,尤其是产业发展水平上还存在差距。

  因此,合肥市在发展镇级市的过程中,将选择一种与东部发达地区不一样的模式。“合肥在发展镇级市的过程中,将选择城镇建设与城市管理同步推进的方式,乡镇在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规模、产业结构上逐步向小型城市靠近的过程中,管理方式也逐步配套,并伴随相应权力的下放。”

  “目前,这几个镇分别只有几万人口。按照10~20万人口规模规划建设‘镇级市’后,4个点将吸引50万左右人口,成为环绕在合肥主城区周边的卫星城”,朱胜利说,在发展的过程中,几个镇各有侧重,错位发展,形成特色。

  三河旅游文化资源丰富,发展条件较好;水湖本身是县城,综合实力较强;长临河倚靠在滨湖和巢湖之间,又有四顶山这样的风景区,有独特的地理优势;下塘则是合淮工业走廊的重要节点,未来产业发展潜力很大。

  说方向

  “镇级市”实现“就地城市化”

  程必定在《从区域视角重思城市化》一书中提到,城市化道路分为人口转移型和结构转换型两种,前者是乡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人口通过转移实现城市化”;后者是区域经济社会结构的城市化转型,“把乡镇建设成城市,实现人口的就地城市化。”

  程必定解释,通过人口转移实现城市化,尽管人口城市化率提升很快,但却给城市和区域发展带来了大量新问题,必须改变单一的人口转移型的传统城市化道路,推进结构转换型的城市化发展,走人口转移与结构转型双轮驱动的新型城市化道路;并逐步使结构转换型城市化成为我国新型城市化道路的主流。

  而建设镇级市,是实现结构转换型城市化的较优选择。“结构转换型城市化道路,将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主流,合肥要做区域性特大城市,要避免其他大城市的城市病,结构转换型城市化显然也是合肥走向新兴大城市的必经之路。”

  超前规划避免“走弯路”

  对于“镇级市”的试行,有反对声音认为,在东部发达地区,许多建制镇的城市化水平早已达到或者超过了设市的标准。但是在中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依然落后的情况下,建立“镇级市”没有任何意义。

  当记者把这个问题抛给朱胜利的时候,朱胜利表示,一个城市是否适合设立“镇级市”的试点,不能简单地用“中西部”这样的区域标签来确定,“尽管合肥地处中部,但是合肥近几年发展迅速,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处于长三角区域城市中上游水平。”提出建立“镇级市”是适应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的要求,是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合肥市发改委一位长期从事乡镇发展研究的工作人员表示,合肥确立“镇级市”试点,更具前瞻性和预见性。

  “实际上,东部沿海某些省份试点镇级市的时候,乡镇在发展中已经出现了弊端,合肥提早谋划可以避免走老路,规避很多问题。”

  话前景

  镇级市未来发展潜力无限

  “把镇级市按照小型城市来打造,它在区域发展中同样起到衔接城市与乡村的节点做用。”在合肥市发改委办公室,一位长期从事乡镇发展研究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比如,下塘镇位于长丰县城和合肥新北城之间,是连接城市和农村之间的重要连接点。”

  对于镇级市的功能与定位,朱胜利将其形象地比作合肥发展区域性特大城市的“星星”,在离核心区域并不太远的地方,接受中心城区辐射和带动,是区域性特大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

  程必定说,在合肥周边设立镇级市,并不意味着“城市蔓延”,“作为大城市的后来者,合肥要极力避免城市扩张带来的城市病。”在程必定看来,这些镇级市不需要跟核心城区进行“全方位无缝对接”,核心城区和这些镇级市之间可以通过绿化带、水系、农田等隔开,不必要一路通过高楼大厦进行城区的扩张,“城市规模扩大的同时,要为市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让整个城市的空间结构更合理。”

  ■他山之石

  “镇级市”在各地的发展

  在国内,“镇级市”的概念首次出现在媒体上是2010年2月,温州市委书记邵占维在2月22日的强镇党委书记座谈会上提出,把乐清市柳市镇等5个试点强镇建设成为镇级市。

  在全国两会期间,邵又提出建设“镇级市”要下放权力、做好规划,将按照中小城市的目标,规划、建设、管理。这意味着,国内首次将“镇级市”写入官方文件。

  其后的2010年9月,山东省宣布将启动镇级市试点,计划用3—5年时间将省内20多个中心镇培育成小城市。

  作为东部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温州对“镇级市”的提出以及与之相对应的体制变革,尽管被网友称之为“石破天惊”,却也似乎水到渠成,乡镇的快速发展和乡镇所面临的“责大权小”的现状,让“镇级市”的推出迎来更多的是肯定和赞扬。

  比如,温州5个试点镇之一的瓯北镇,被誉为“温州小浦东”,同样作为试点镇的龙港镇,有着与城市一样高耸的写字楼、奢侈品卖场和已经很发达的金融机构。

  与之不相称的是并不完善的基础设计建设,诸如坑坑洼洼的路面和并不完善的道路交通网建设。

  再比如,要打击一处违章建筑,需要到县里,找好几个部门才能协调下来,权责的不对等,制约了城镇的发展。

  本报记者 刘淑

  晨报图形 朱佩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4 18:50 , Processed in 0.06633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